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列线图,并探究其用于预测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OC的患者资料,年龄32~76(57±8)岁。所有患者接受最大程度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均进行了铂类药物化疗,以化疗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铂耐药组(PR组)39例和铂敏感组(PS组)75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在横轴位T2加权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1加权像增强图像(T1CE)上沿着肿瘤实性成分轮廓勾画立体感兴趣区(3D ROI),应用AK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患者按7∶3比例以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训练集(80例)和验证集(34例),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方法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初筛,保留最大预测效能的特征,然后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降维,选择最优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使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相关因素,并结合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相关因素模型和影像组学列线图的预测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较于影像组学(12个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和临床相关因素(术后残留病灶、中性粒细胞计数、糖类抗原199)模型,影像组学列线图显示出最优的预测效能: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UC)、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95%CI:0.82~0.99)、90.0%、89.0%和92.0%;在验证集中,上述指标依次分别为0.89(95%CI:0.78~1.00)、85.0%、87.0%和80.0%。DCA显示阈值在0.01~0.90范围内使用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EO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结论基于多序列MRI构建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EO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抗体和安罗替尼对晚期去分化脂肪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内科接受化疗联合免疫PD-1抗体和安罗替尼治疗的去分化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2例,女12例,中位发病年龄56岁(31~69岁)。分析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患者均为肿瘤病理简明三级分级方案中G2(中分化)或G3(差分化)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去分化脂肪肉瘤。一线治疗12例,二线治疗7例,三线及以上治疗5例。中位随访时间7.7个月,客观缓解率为20.8%(5/24),疾病控制率为83.3%(20/24),5例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4例进展。24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9个月(95%CI:3.4~16.2个月)。以蒽环类药物、艾立布林或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12、2/6和2/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7、7.3和4.4个月。瀑布图显示蒽环类为基础治疗患者更多表现为疾病稳定(9/12),而艾立布林和吉西他滨为基础治疗更多出现缩瘤(3/6和2/6)。常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乏力、纳差、皮疹、皮肤瘙痒、心悸、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压等。结论化疗联合PD-1抗体和安罗替尼治疗晚期去分化脂肪肉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耐受。艾立布林和吉西他滨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缩瘤效果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同步放化疗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非EGFR突变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的19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以兔单克隆抗体SP263检测PD-L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以肿瘤阳性细胞比例≥1%为PD-L1阳性表达,分别分析PD-L1表达≥1%和≥25%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19例NSCLC患者中,PD-L1阳性表达13例,其中PD-L1表达≥25%者4例。PD-L1表达≥1%和PD-L1表达<1%组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和TN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5例患者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部分缓解(PR)7例,疾病稳定(SD)7例,疾病进展(PD)1例。PD-L1表达<1%组患者客观缓解3例,疾病控制4例;PD-L1表达≥1%组患者客观缓解4例,疾病控制10例。PD-L1表达<25%组患者客观缓解6例,疾病控制11例;PD-L1表达≥25%组患者客观缓解1例,疾病控制3例。PD-L1表达≥1%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95%CI:12.7~57.3个月),PD-L1表达<1%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95%CI未达终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4);PD-L1≥25%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95%CI:0.0~34.5个月),PD-L1<25%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个月(95%CI:27.4~52.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结论PD-L1阳性接受同步放化疗非EGFR突变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有不良趋势,有必要扩大样本量探索PD-L1在局部晚期不可手术NSCLC患者中的预后意义,并探讨免疫治疗对不同PD-L1表达水平患者的疗效。
简介:摘要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采用Bcl-2抑制剂维奈托克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含地塞米松小剂量化疗方案治疗5例复发/难治(R/R)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Ph+B-ALL)的临床资料,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5例患者中2例伴T315I突变采用帕纳替尼,3例采用氟马替尼。结果显示,4例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患者,3例短期内达完全分子学缓解(CMR),1例无效;1例形态学复发患者1个月达完全缓解(CR),总有效率为80%。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反应、乏力和Ⅰ~Ⅱ度骨髓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