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γδT细胞是一种固有免疫T细胞,是IL-17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在许多银屑模型中,已证明γδT细胞在银屑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聚焦于几种具有重要价值的γδT细胞亚型及其在银屑发病中的作用。

  • 标签: γδ T细胞 银屑病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输血中,滤除白细胞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为后续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中随机选择选择200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5月-2022年5月之间,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输血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滤除白细胞输血的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100人。将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计数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率方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两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白细胞输血技术 临床输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并心血管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4月共 86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急性脑血管合并心血管 43例( A组),单纯心血管 43例( B组),发病后 24h内进行心电图监测,分析心电图结果。结果: A组中共出现 36例心电图异常,占比 83.72%; B组中共出现 40例心电图异常,占比 93.02%,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脑血管发生后,由于血循环障碍常损害神经中枢,引起神经 -体液调节紊乱,可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及其他内脏器官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这些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处理,将使病情严重恶化以至死亡;另一方面,急性脑血管发作时有些患者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失语,有心脏疾病的主诉较少,少数患者可有心悸、胸闷、偶有心绞痛发作。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时检查心电图,必要时行心电监护,并要积极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降低脑血管患者死亡率,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总的来说,随着脑血管并心血管病情的变化,心电图异常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对预测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血管病 心电图 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冠脉内注射治疗的安全性以及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抽取骨髓分离、培养、扩增后12~14d行冠脉内注射,另选取20例PCI术后拒绝行细胞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PCI术后1周及1年进行临床随访、超声心动图及18-氟-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心肌断层显像(18F-FDG-SPECT)。结果:治疗组未见与移植有关的体温升高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与对照组比较,1年后治疗组超声心动图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指标及SPECT代谢缺损指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冠脉内注射安全有效,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远期预后;骨髓来源的心肌细胞生成及血管新生可能为其机制。

  • 标签: 心肌梗塞 治疗 骨髓移植 自体 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肾病(DN)状态下三羧酸(TCA)循环中间代谢产物的差异,观察糖尿肾病细胞模型中的代谢紊乱。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Control)、高糖组(Highglucose)、棕榈酸组(PA)、棕榈酸复合高糖组(PAhighglucose)。线粒体染色法观察造模后的细胞损伤状况,基于气相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细胞模型中出现的代谢差异,并找出相关差异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定量方法进一步测定差异化合物的绝对浓度。qPCR测定差异化合物相关通路的酶表达。结果:12、24h内高糖对HK-2细胞的损伤和代谢影响较弱,而棕榈酸在短期内就可以造成肾脏细胞损伤和代谢紊乱,复合因素下的诱导效果更甚。造模细胞内出现的代谢异常中TCA循环占主要部分,其中柠檬酸和琥珀酸水平出现异常升高。并且琥珀酸水平异常主要由其合成酶影响导致。结论:棕榈酸诱导引起细胞中TCA循环代谢异常变化可能与DN相关。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棕榈酸 琥珀酸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2型糖尿肾病变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及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进行了检测,同时测定了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水平,并与21例健康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肾病患者RBC-C3bRR及免疫黏附促进率降低,与FPG、HbA1c及In呈负相关;RBC-ICR增高,与FPG、HbA1c及呈正相关;免疫黏附抑制率及增高与FPG及HbA1c呈正相关,而与胰岛素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是导致2型糖尿肾病重要因素,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肾病 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 红细胞免疫黏附抑率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患儿,男,3岁,以“反复发热两周,咳嗽4天”入院。入院前14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39.5℃波动,无畏寒,寒战,初并球结膜充血,口唇发红及鼻塞,约1周后消失(县体不详),无皮疹,无眼睑浮肿,无咳嗽,无吐泻,无惊厥,无尿频尿痛,在我市市级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予头孢类抗生素静滴治疗5d后体温降至正常(具体不详),维持3d。入院前4d,患儿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39℃,仍并鼻塞,眼睑浮肿不明显,并球结膜充血及口唇发红皲裂,无皮疹。并咳嗽有痰,无吼喘,无吐泻。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川崎病 球结膜充血 反复发热 上呼吸道感染 头孢类抗生素
  • 简介:摘要:糖尿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致死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目前西医治疗以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血糖、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为主,尚无延缓糖尿肾病进展的阻断药物,症情进展往往较迅速,且服用西药产生的低血糖、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困扰着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中医药治疗以其不良反应少、改善症状明显等特点,可以弥补西药不足,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肯定。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损伤 中药治疗 药理研究
  • 简介:2型糖尿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医学界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近年研究表明,2型糖尿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抗性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而后者是2型糖尿发病的中心环节。造成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病理机制,主要是脂毒性和糖毒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肥胖 &beta 细胞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患者的临床 、胃镜和病理特征。 方法:将 2017 年 6 月至 2019 年 5 月作为本次研究实验时段 ,录入该时段内,经手术后病理检查以及胃镜活检确诊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患者 63 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究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 63 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内镜下表现均不存在明显的特异性,而在 63 例患者中,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61 ( 96.83% ),对胃镜进行检查,发现患者的病灶主要发生于胃窦、胃体,但对患者进行首次胃镜下活检阳性率不超过 50% ,本次研究中仅为 29 ( 46.03% )。 结论: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在目前临床上的症状表现并不存在特异性,而患者的胃镜下检查结果表现较为多样化,提高临床以及胃镜医师对于这种病症的认知,并尽可能提升胃镜下活检阳性率和活检标本的质量,能够有助于提升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的临床诊断率,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这样能够有助于使患者的病情早期明确,对于患者后续治疗来说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分析 幽门螺杆菌 胃肠道疾病 临床特点
  • 简介:1例30岁女性患者,因发现颈部肿物3个月,确诊恶性淋巴瘤3d入院。入院后,给予CHOP方案化疗(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21d为一周期,化疗前给予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化疗期间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保肝治疗。结合患者的基础情况,临床药师通过评估化疗方案的合理性,建议医生选用恩替卡韦预防性抗病毒,同时对化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出药学监护和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最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最终顺利完成本周期治疗。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乙肝病毒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
  • 简介: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和哮喘豚鼠淋巴液、血液中T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IL)4、IL-10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建立RSV感染及哮喘豚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液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4、干扰素γ、IL-10水平,并与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RSV感染组及哮喘组豚鼠淋巴液中CD3+、CD4+、IL-4、转化型生长因子(TGF)β1水平[(48.3±7.1)%、(43.3±6.2)%,(34.3±5.7)%、(25.5±4.2)%,(71.2±18.1)ng/L、(63.2±11.2)ng/L]及血浆中水平[(40.7±6.1)%、(38.2±6.0)%,(30.5±4.8)%、(23.8±3.9)%,(65.3±12.1)ng/L、(58.8±10.2)ng/L]均较对照组、治疗组淋巴液[(24.3±4.0)%、(29.6±5.6)%,(14.0±2.7)%、(17.6±3.1)%,(42.0±6.4)ng/L、(39.9±6.1)ng/L]和血浆中[(20.8±3.7)%、(25.6±4.1)%,(12.1±2.1)%、(15.8±2.9)%,(35.6±5.5)ng/L、(36.2±5.6)ng/L]明显升高(P<0.05),而干扰素γ水平较对照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淋巴液中IL-4水平均高于血浆中IL-4水平(均P<0.05).结论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具有与哮喘相似的免疫学机制,对RSV感染喘息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以后哮喘的发生率.

  • 标签: 哮喘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胞因子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式护理应用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96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法为分组方法。对照组(n=48)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8)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式护理。对比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PDCA循环式护理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不良反应 生活质量
  • 简介:柯大夫:现在许多美容养生机构都有淋巴按摩这项服务,称有排毒作用请问淋巴按摩是怎么回事,有用吗?

  • 标签: 按摩 淋巴 排毒作用 柯大夫
  • 简介:目的:研究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对醋氨酚(AAP)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以AAP20mmol/L培养原代肝细胞12h造成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肝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AAP损伤组,ISL预处理组和ISL加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预处理组。酶学测定培养液ALT、AST活性,肝细胞CYP2E1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RT-PCR测定肝细胞CYP2E1mRNA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肝细胞cAMP和cGMP含量,三明治ELISA方法测定核转录调节因子(NF-κB等)活性。结果:ISL浓度(5~20μmol/L)依赖性抑制AAP引起的ALT和AST升高;下调肝细胞CYP2E1活性和mRNA表达,最大抑制率分别可达75.7%和78.7%,同时明显抑制AAP引起的肝细胞GSH含量下降;加入L-NAME2.0mmol/L可阻断ISL20μmol/L对肝细胞的保护作用;ISL不能逆转AAP引起的肝细胞cAMP含量下降,但可浓度依赖性提高cGMP含量(最高可达4、75倍);ISL浓度依赖性抑制AAP所致NF-κB活性的提高,抑制率分别为24、8%、37.3%和64.1%。结论:ISL对CYP2E1介导的AAP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通过NO-cGMP通路,抑制NF-κB激活和下调CYP2E1表达有关。

  • 标签: 异甘草素 醋氨酚 肝细胞 CYP2E1 环鸟苷酸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女,23岁,因胸痛、胸闷伴高热10余天,于1998年4月底入当地医院就诊,胸部CT扫描示右上纵隔肿瘤,于1998年5月转入上海某医院住院诊治,诊断为"纵隔恶性淋巴瘤",多次行放疗及化疗,症状好转,但肿块未消失,于1998-10-06入我院就诊。查体:精神差,贫血貌,头发脱落,颈部及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触诊时不肿大。X线胸片示右上肺小片状模糊影,可能为结核灶;胸部CT示

  • 标签: 纵隔 淋巴结核 淋巴瘤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对9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与92例非糖尿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临床症状、合并症、病死率和住院后血糖、心肌酶、梗死部位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组,P〈0.01。死因主要是心力衰竭和心脏骤停。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的症状不典型,无痛性梗死多,并发症及病死率高,预后差。积极控制血糖,纠正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对减低死亡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临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