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面的影响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等出现概率情况。结果2组在进行麻醉前后的各项指标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P>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异性,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也明显多于观察组患者,两者对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麻醉效果突出且并发症出现概率小,对于患者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76 例交通行脑积水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接受的手术术式不同,将患者分成各自 38 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状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医院普外科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6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采取无张力修补手术治疗的4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32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疼痛发生率、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疼痛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无张力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治疗,弥补了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具有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对胆结石患者应用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这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与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13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7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与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胆瘘、腹部感染、皮下气肿及肠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4%,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运用腹腔镜手术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充分降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有效减轻患者受到的痛苦,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极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胆结石;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84-01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化学发光法(TP-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85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RIBA法确诊,取患者血清标本分成均等的两份,一份行TP-ELISA,一份行TP-CLIA检查,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结果以及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结果TP-ELISA与TP-CLIA诊断出的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TP-CLI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的灵敏度与TP-ELISA检测对比也无显著差异(P>0.05),TP-CLIA对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的特性性显著高于TP-ELISA检测,两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TP-ELISA与TP-CLIA方法均能有效检测出梅毒螺旋体抗体,但TP-CLIA检测的特异性更高,因此其作为梅毒的确诊实验,TP-ELISA则可作为补充检测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两孔法40例患者,三孔法50例患者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数据用SPSS20.0进行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采用t检验;术后疼痛情况、术后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且以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无并发症发生。两孔法手术时间(41±12.3)min比三孔法(48±15.88)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7,P=0.036)。两孔法与三孔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0.22)d比(1.9±0.17)d、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2±0.22)d比(1.9±0.17)d、术后住院天数(3.8±0.85)d比(5.1±0.71)d,均比三孔法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评分为0分者两孔法组有22例(55.0%),三孔法组仅有13例(26.0%);疼痛评分介于7~10分之间的患者两孔法组有4例(10.0%),三孔法组有8例(1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2.552,P=0.010)。满意度评分两孔法组5分者有14例(35.0%),三孔法组有8例(1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28,P=0.015)。结论两孔法患者较三孔法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满意度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地区200例育龄妇女的乙肝两对半调查报告。方法:选取本地区200例育龄妇女,纳入时间:2022年5月-2023年5月,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LSA)检测育龄妇女乙肝五项对照表的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200例病患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b)阳性者79例,占比39.50%(79/200)。五项全阴者71例,占比35.50%(71/200)。乙肝感染者50例,占比25.00%(50/200)。基于年龄阶段统计,20-29岁:乙肝感染者占比该年龄阶段人数的13.33%(6/45),30-39岁:感染率占比20.00%(16/80),40-49岁:感染率占比37.33%(28/75)。结论:随着育龄妇女年龄的增加,乙肝的患病率也提高,因此,需对其进行预防教育,加强干预,实现优生优育。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B超引导下乳腺穿刺与切开引流治疗乳腺脓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70例乳腺脓肿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切开引流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B超引导下乳腺穿刺的治疗方式。记录两组术后换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瘢痕长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及继续哺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为2.8±1.1、愈合时间为9.3±1.9、疼痛分数为1.7±0.9、瘢痕长度0.2±0.1为均比对照组患者的换药次数为19.9±2.1、愈合时间为17.9±5.8、疼痛分数3.9±0.8、瘢痕长度3.8±1.6小;观察组患者出现乳漏的患者为0、感觉障碍发生率为8.57%、复发患者0比观察组患者出现乳漏的概率为11.42%、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7.14%、复发患者2.85%小,两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超引导下乳腺穿刺术治疗乳腺脓肿效果比传统切开引流术更好,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癌筛查中宫颈癌筛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进行两癌筛查的女性9085例,除肉眼检查异常或可疑9人直接阴道镜,其余所有女性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或可疑的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异常惑可疑的行宫颈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对存在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后续治疗随访。结果:9085例(其中有临床症状9例直接阴道镜检查)受检人员之中其中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或可疑患者共404例,其中包含ASC-US357例,ASC-H17例,LSIL16例,HSIL14例,SCC0例,AGC0例,未检出不典型颈管腺细胞倾向瘤变、颈管原位癌、腺癌。接受阴道镜检查的患者有375例,共325例受检人员存在检查结果异常或可疑,对325名受检人员行病理学检查,其中低级别病变(CIN1)共72例,高级别病变(CIN2、CIN3)共37例,原位腺癌1例,微小浸润癌0例,浸润癌1例。结论:通过两癌筛查,能够更好地发现宫颈病变情况,及时有效地发现宫颈癌变,并为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