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火针治疗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对尿潴留及尿失禁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研究对象100例,均为本院确诊的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在2022年3月—2023年2月期间。随机进行分组,50例进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50例进入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实施火针治疗。横向和纵向对比可反映尿潴留及尿失禁的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减少,膀胱容量和单次排尿量增加,对比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两组中,观察组的残余尿量、排尿次数、尿失禁次数更少,膀胱容量和单次排尿量更多,P<0.05。结论:火针治疗肾阳虚型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对尿潴留及尿失禁的改善效果明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院血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血管内治疗后早期血压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某院病案管理系统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3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收集其基础资料及入院血压参数。根据改良Rankin量表评估患者转归,将患者分为转归不良组14例和转归良好组3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入院血压参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组24hSSD、dSSD、nSSD分别为15.26±2.03、13.58±1.83、12.76±1.69,均高于良好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指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24hSSD、dSSD及nSSD的优势比分别为2.708、2.289、3.139,3者均是患者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较高的入院收缩压是术后90d不良神经功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在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中对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3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研究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方案,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通过FMA(运动功能评分)、NHISS(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治疗后,研究组在FMA、ADL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运动功能恢复更好,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更低,日常生活能力更强。在情绪状态方面,研究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更好的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在生理、情感、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达到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对卒中患者采用积极心理护理联合渐进式分级康复的护理模式,观察其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肢体能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我院确诊并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措施采用积极心理护理联合渐进式分级康复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指数(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基于常规护理模式,实施积极心理护理联合渐进式分级康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