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 200940
摘要:目的:通过数据分析明确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作用,探究管理方式。方法:将我院参与实验的88例患者均分为A、B两组,两者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其中,A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B组则在此基础上添加风险管理举措,详细记录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受护理差异影响,B组患者的总体情况明显优于A组,个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常规护理及护理风险管理合并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阶段,可明显改善各类不良状况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血液透析;风险管理;应用效果;临床护理
通常,若存在中毒、肾功能衰竭状况,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便是血液透析,只有科学的护理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预后效果[1]。对此,本次研究将从近些年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邀请88例参与实验,在确保其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管理,明确最终成效,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在所有患者中,包括男性43例,女性45例,且年龄在20岁至77岁间,进行血液透析的时间在半年至16年不等。与此同时,其中原发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以及慢性肾盂肾炎。为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应采取分组方式使二者人数等同,并命名为A、B组。总的来看,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差异并不明显,实验可继续进行。
1.2方法
将血液透析治疗应用于两组患者,A组主要实施常规护理辅助,包括: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等。而B组则在上述基础上融入风险管理举措,详细记录患者的各类情况,具体涉及:第一,根据实际状况建立相关小组,尽量选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对其培训。并对其开展培训工作,以便明确风险管理的意义、途径,激发各人员的积极性;第二,详细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真实状况,例如,家族资料、药物治疗史等;第三,观察评估结果,同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举措;第四,在质控小组管理下,各人员的责任性会进一步强化[2]。
风险管理举措概括如下:第一,在进行透析的准备阶段,务必备好一次性用品,同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执行;第二,固定内瘘穿刺部位时应合理使用胶带,严禁出现穿刺针脱落情况;第三,需注意,只有确保勤换静脉插管部位敷料,才能降低局部感染风险;第四,在开展透析时,必须密切检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和呼吸状况。此外,要定期检查穿刺针是否脱落,以及是否存在渗血现象,若患者出现不适感,则应即可告知医生;第五,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也是穿刺前必要的工作,与给予患者言语鼓励、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样重要,惟有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方能强化治疗缓解的依从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促进护理及血液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第六,重视培训活动,以便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使其完全掌握专业知识[3]。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9.0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最终的结果。
2.结果
2.1A、B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比对
据悉,在采取不同护理方式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风险性具有明显差异,就数据结果来看,B组患者占据优势地位,详情如下:
表1:A、B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状况比对[n(%)]
项目 | 穿刺针脱落 | 一次穿刺失败 | 插管部位感染 | 局部渗血 | 总计 |
A组(44例) | 3(6.82) | 7(15.91) | 1(2.27) | 2(4.55) | 13(29.55) |
B组(44例) | 2(4.55) | 2(4.55) | 1(2.27) | 1(2.27) | 6(13.64) |
注P<0.05
2.2A、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血液透析患者在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举措后,明确可知B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详情示下:
表2:A、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x±s)
组别 | 例数 | 满意度 |
A组 | 44例 | 79.88±4.58 |
B组 | 44例 | 91.28±2.15 |
注P<0.05
3.讨论
通常,若寻找肾替代治疗方法,首选便是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的选择滤过性,可有效将人体血液的代谢物排出体外,实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及治疗患疾的目的。实验发现,血液透析具有技术设备操作复杂的特点,加之患病免疫力降低和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血液透析人数与日俱增,相关护理配合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4]。
在上述阶段,有效的护理服务能降低不良事故的发生率,使血液透析治疗取得极好的预后、医治效果。但从现实来看,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患者缺乏配合度等因素造成的穿刺针脱落现象屡见不鲜,致使护理满意度直线下降,若想强化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必须重视辅助措施与常规护理的结合状况。
随着风险管理的出现,与各类护理工作的开展都有益无害,进而得以扩大应用范围。总之来说,护理人员据实准确评估患者的实际状况,预判治疗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制定相关举措的过程称之为风险管理。有关人员指出,护理风险管理与常规护理的结合,不仅能提升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疗效,还能降低安全事故风险。因此,本次实验B组患者的各类情况都处于优势境地,包括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常规护理远无法满足需求,只有合理应用护理风险管理,才能保障护理效果,避免出现不安全事件,进而为达成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基础[5]。
参考文献
[1]陶玲,许方方,武浩,彭红艳.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07):160-163.
[2]周敏.护理风险安全管理运用于血液透析室临床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21):3654-3656.
[3]都小丽.血液透析护理工作的风险与防范策略[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107-116.
[4]邱丽媛,徐淑芬,王杭平.医院血透感染风险因素分析与护理管理对策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8):194-196.
[5]郁荣.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