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国刑法对过失犯罪分别在总则和分则条文中作了规定。刑法总则第15条规定了过失犯罪的定义及其负刑事责任的原则;在刑法分则中,有一些条文中明确规定了某种过失行为可以构成犯罪及其应负的刑事责任。但是,在刑法分则中,另外一些刑法条文中规定的过失犯罪,没有作明确规定,不论在刑法理论研……
简介:论国际法的适用与我国宪法的完善刘爱文国际法作为国家间协调意志的产物,对主权国家具有拘束力,客观上要求国家采取必要的国内立法措施保证国际法在本国的实施。保证国内法规范与国际法规范的一致,忠实履行依国际法而承担的义务,就是国际法在一国国内的适用问题,统者...
简介:中国法学60年,以1978年为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就其指导思想即法学认识论和价值论而言,前30年主要是“法学教条主义”、“法律经验主义”、“法律虚无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法学实用主义”。后30年的进步,主要是摒弃这“五个主义”的结果。经30年的努力,“五个主义”远未彻底摒弃,有些问题仍还比较严重地存在。中国法学如果要起到它指导中国法治建设实践所应当起的作用,只有继续反对和彻底拼弃这“五个主义”。
简介:
简介:西方学者威廉姆·露西教授认为:作为作出判决过程的审判首先应当是一个“合理的过程”,即审判应具有合理性、满足合理性备件。同时,审判作为能够引发国家强制力释放的行为必然应具有合法性。审判是法的实现的一个环节和独立的过程的前提,审判的作出具有理由;理由的归类即具有“真理由”;通过理由的衡量找出“不容辩驳”的理由。作为“合理的过程”的审判之“合理”体现在简单案件和复杂案件的审判中。
简介:日、美、EC的合并前的申报制度比较研究王为农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入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并开始向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引进和吸收外资以及我国的企业全面走向世界,已成了历史的必须选择。因此,探讨和借鉴世界各国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成功立法经验,将是十分必...
简介:<正>波斯纳的著作名历来都很直白,清澈透底,直达著作的主题或问题。但也不要掉以轻心——“以往的失败就在于轻敌哟”;在像他这样的文字老手的手中,直白中说不定隐含了某些机智和诡黠,反映出他对文字的敏感和精细。
简介:我国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使我国原有的诉讼格局从随时证据提出主义向适时证据提出主义的方向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但是,从举证期限制度的角度就适时证据提出主义对我国现行的诉讼基本框架进行界定,在目前的立法和诉讼实践当中已成为焦点问题。为此,有必要结合国外的有关基本模式,对现行《民事诉讼法》的修订进行研讨、论证,并且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简介:现代科技发展十分迅猛,对宪法和宪法学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两位作者就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发展的贡献,现代科技发展对宪法(学)的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器官移植与生命权、克隆人与宪法价值、基因检测与公民的平等权、信息传播与公民的隐私权、因特网技术与宪政体制和基本权利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宪法(学)也不是消极地应对科技的发展,而是积极地回应,一方面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为限制现代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提出有效的对策.现代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归到宪法的价值体制之内.
简介:民主与独裁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80年的光辉历程中,在与反动派的独裁专制政治和传统封建思想的奋力搏战中,逐步而艰难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正确道路。虽然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仍然艰难而漫长,但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坚冰已打破,航道已开通,一个文明、民主、富强的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中国必定会自豪地矗立在世界的东方。
简介:民法学界对诚信的研究主要限于对诚实信用原则的研究,围绕着诚信原则的法律概念而展开。事实上,诚信原则与诚信虽然密不可分,但也存在很大差别。诚信本身具有多元性,其实质并不能完全靠精确的概念阐释来体现。如此,拘泥于诚信原则概念的法学研究范式必然会陷入困境。诚信的实质在于诚信的制度基础,法学界要突破对诚信问题的研究,应该站在原则与制度统一的高度,从多个面向展开。既要从法律制度演化的角度来审视诚信,也要注意到诚信原则在法律塑造中的边界。
简介:对集资建房所引起的法律问题的思考时天源,黄振先,符莲香自1985年国务院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方案的提出和逐步实施,集资建房在全国城镇已成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的一个主要形式。据198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工会工...
简介:法治的原则和精神要求刑事政策在防控犯罪时寻求与法律的和谐发展,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我国目前的刑事政策因理性架构的缺失,阻碍着法治建设的进程,很有必要对之从宏观和微观上进行重构。就微观层面而言,须重视刑事政策要素内涵调整、机制与原则确立、渊与流的合理协调;就宏观层面而言,刑事政策理性架构的核心在于刑事政策要自觉地沿着法治化的道路运行,刑事政策的制定和运行要纳入法治的框架,在法治的大视野中予以把握。
简介:通过对中外电子交易立法的研究,综合出了电子交易的法律模型框图。指出了电子交易立法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某些概念作了更清晰的阐述,提出了对电子交易特点的看法,归纳了电子交易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探讨了电子交易安全与技术发展、社会环境因素的关系。
简介:米健(主持人):“中国民法建设论坛”第三场正式开场,论题是“德国民法的继受与台湾民法的发展”。“中国民法建设论坛”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德法学院和比较法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高层次学术论坛,意在邀请国内外著名民法学家,对中国民法发展提出建设性构想并加以争鸣。首先,我要满怀敬意地介绍今天下午的主讲人,中国当今最重要的民法学家、台湾优遇大法官、台湾大学教授王泽鉴先生。可以说,王泽鉴教授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岸共同的举足轻重的法学家,他在中国民法学上的贡献,堪称当今之最,是和史尚宽老师一样的高峰。
简介:在诠释学的语境之下,刑法解释是一个诠释性的概念,是指正义理念、刑法规范与生活事实的相互对应。刑法解释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体,两者不可缺一。刑法解释的必要性,实际上是刑事法治和司法实践的要求,而刑法解释的可能性,则是司法运作和实现法治的基础。
简介:权利义务既是分析法律问题的逻辑线索,也是分析社会关系的基本线索。无论法治国家还是和谐社会,均须厘定什么是公民的权利,什么是公民的义务,并健全权利一义务文化观念。从演化脉络上看,公民权利已从自由权中心转向福利权保护,公民义务已从自然义务转向社会义务。其中,公民权利与利益的区别、权利的复杂化和过程化趋势、公民基本义务的设定理由等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只有厘定公民真正的权利和义务,才能真正保护人权,真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法治国家的建构。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比较公法。第一部分描述美国的情况,进而将之与法国进行比较。试图理解司法裁决特别是有关公法领域内的司法裁判时,进行比较能够帮助我们更生动地说明政治背景的重要性;这是我们进行这一比较的原因。第二部分尝试美国与法国的比较,在这两种法律制度对待外国法的现行态度和比较方法之间,还提出了一些令人惊奇的(和令人困惑的)部分相似之处。
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的认定与论证
论国际法的适用与我国宪法的完善
“五个主义”的摒弃与中国法学的未来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塑造党的良好形象
从形式价值的角度看审判的合理性
日、美、EC的合并前的申报制度比较研究
追求理论的力量--《法律理论的前沿》代译序
程序的理性设计与举证期限制度的界定
谈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宪法(学)的关系
关于党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几点思考
原则与制度的统一:对诚信研究的反思
对集资建房所引起的法律问题的思考
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
刑事政策的理性架构——以法治为背景的思考
电子交易立法的几点思考和法律模型的建立
德国民法的继受与台湾民法的发展
刑法解释的诠释学论说——刑法解释的构成解读
权利义务的发展与法治国家的建构
国际投资的法律变迁与我国的因应之策
法官对待外国法的态度——美国和法国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