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幕上脑出血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幕上脑出血手术患者共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组(n=116)、常规骨瓣组(n=89)和立体定向组(n=55)。大骨瓣组行幕上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常规骨瓣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手术。统计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部感染、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计算预后良好(GOS 4~5分)的比例。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结果大骨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肺部感染、术后再出血分别为(193±24) min、(625±65) mL、(46±11) d、102例(87%)、9例(7.8%);常规骨瓣组分别为(124±17) min、(297±35) mL、(32±9) d、29例(33%)、4例(4.4%);立体定向组分别为(73±11) min、(53±15) mL、(21±4) d、10例(18%)、2例(3.6%)。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GOS 5分70例,4分95例,3分40例,2分38例,1分(死亡)17例,预后良好的患者(GOS 4~5分)165例(63.5%),其中大骨瓣组36例(31%),常规骨瓣组82例(93.2%),立体定向组47例(85.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充分,适用于严重威胁生命的血肿;常规骨瓣开颅术在继发性脑出血治疗中具有优势;立体定向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等特点,在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治疗对II-III度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12日~2023年8月13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新医院收治的180例II-III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进行内镜下套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硬化治疗。观察这两组治疗后两组内痔脱出程度分级、术后3~7日创面出血情况、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内痔脱出程度比较,观察组术后3日及7日创面出血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躯体、角色、情绪、社会功能、睡眠质量、认知、经济领域评分、总体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个月治疗有效率均在90.0% 以上,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时的治疗有效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内镜下套扎联合硬化治疗可有效降低II-III度内痔脱出程度、减少创面出血、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较单一治疗未见显著升高,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幕上自发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绝对卧床的时间,缩短卧床时间,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神经内外科幕上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100名,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为两组,治疗组卧床时间根据出血吸收时间,患者自觉症状决定,对照组绝对卧床4周。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出血吸收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下床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时间为21~25d,平均时间为(23±2)d;对照组患者时间为25~32d,平均时间为(28.5±3.5)d。治疗组患者发生再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发生再出血2例,深静脉血栓1例,便秘6例并发症共发生率为18%;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98%,相比对照组95%显著提高(P<0.05)。结论幕上自发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可根据患者出血吸收时间与症状适当缩短绝对卧床时间,掌握14d左右的卧床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低了经济负担,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幕上)(SHICH)早期血肿生长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200例S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早期扩大组52例,非早期扩大组148例,调查患者各项一般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影响SHICH早期血肿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早期血肿生长判定标准,早期扩大组52例,占比26.00%,非早期扩大组148例,占比74.00%,两组一般资料中,在病程、初诊出血量、血肿形态、SBP、DBP上,两组间比较,(P<0.05),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ALB、Cr、APTT、PT、Fib、TG、TC、LDL-C、HDL-C上,两组间比较,(P>0.05);以SICH患者早期血肿体积是否扩大为因变量Y,表1中单因素分析存在差异的项目,病程、初诊出血量等为自变量X,进行多元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病程、初诊出血量、血肿形态、SBP、DBP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OR值分别为3.916、7.760、12.013、3.955、3.540)。结论:导致SICH早期血肿生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程长、初诊出血量较大、血肿不规则,因此,对于存在这类情况患者,需在临床上加强观察,以防止病情急剧恶化。
简介:幕上深部位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致残率、病死率较高.钻颅抽吸引流,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准确地选择钻颅点、钻颅方向及置管深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快速定向钻颅仪治疗高血压性幕上深部位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简介:目的:观察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fibrinogen,FIB)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5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在入院或次晨测量FIB,并全面搜集可能与其相关的其他临床指标;FIB水平的分界值根据FIB水平正常参考值高限确定,FIB〉4.00g/L定义为高FIB水平,将可能影响FIB的20个因素为自变量,FIB水平为应变量作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影响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的因素。结果:FIB〉4.00g/L者54例(36.5%);FIB≤4.00g/L者94例(63.5%)。性别、入院NIHSS评分、PLT这3个因素是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916,95%CI1.612~9.516;NIHSS评分:OR=2.622,95%CI1.560~4.408;PLT:OR=1.007,95%CI1.001~1.012)。结论:性别、入院NIHSS评分、PLT是中到大量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急性期FIB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仍是目前国内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研发,对于治疗幕上少量脑出血有了较多选择。我科自2007年到2012年共收治幕上严重症状性少量脑出血病例36例,其中选择CT定位下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器治疗25例,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化增强现实(AR)技术在老年幕上脑出血引流术前穿刺点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邢台市第三医院神经外三科自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63例行血肿引流术治疗的老年幕上中等量脑出血患者,分别仅利用智能手机简化AR技术辅助定位下引流85例(观察组),以及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3D-slicer软件)联合AR技术(Sina软件)辅助定位下引流78例(对照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间术前定位时间、置管准确率、72 h内血肿引流充分率、术后肺部感染率、术后住重症监护室时间、预后良好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置管准确率(95.3% vs. 94.9%)、72 h内血肿引流充分率(96.5% vs. 96.2%)、术后肺部感染率(21.2% vs. 19.2%)、术后住重症监护室时间[(75.5±16.7) h vs. (81.5±19.5) h]、预后良好率(75.3% vs. 7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术前定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2.2±6.5) min vs. (37.5±11.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置管准确率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的基础上,简化AR技术较VR联合AR技术辅助穿刺点定位的操作过程更简便快捷。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9种机器学习模型对幕上深部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张及预后不良情况的预测性能。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19年5月4家医院幕上深部SICH患者420例。其中男275例、女145例,年龄25~90(61.0±12.9)岁。420例患者按照7∶3的比例,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训练集294例和验证集126例。患者在72 h内复查CT,若血肿体积比初始体积增长>6 mL或>33%,判定存在早期血肿扩张。采用改良的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估预后,以mRS>3分判定为预后不良。比较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基线资料。采用随机森林、极限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梯度爬升决策树、自适应提升算法、朴素贝叶斯、logistic回归、支持向量机、K近邻、多层感知机9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早期血肿扩张及预后不良分别构建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依据各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采用3折交叉验证取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模型对早期血肿扩张及预后不良情况的预测性能,并在验证集测试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20例患者中,早期脑血肿扩张的患者有117例(27.86%);399例患者获随访,其中预后不良的患者有210例(52.63%)。预测早期血肿扩张:训练集中,9种机器学习模型的AUC为0.590~0.685,其中以XGboost模型最高,AUC为0.685±0.024;在验证集中,XGboost模型AUC为0.686[95%可信区间(CI)0.578~0.721]。预测预后不良:9种机器学习模型的AUC为0.703~0.852,其中logistic回归模型最高,AUC为0.852±0.041;而在验证集中,logistic回归模型AUC为0.894(95%CI 0.862~0.912)。结论9种机器学习算法模型中,XGboost对幕上深部SICH早期血肿扩张的预测性能最佳,而logistic回归模型对预后不良的预测性能最高;对于不同临床结局的预测,应选用合适的机器学习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神经内镜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20例临床体会展开探讨和研究。方法对照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前后血肿量、血肿清除率、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血肿量等方面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地提高颅内血肿清除率,提高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成本,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