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观察实施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3月~2015年03月腰背疼痛患者以及老年骨折患者130例。针对所有患者实施脊椎X线正侧位片检查以及MRI检查,甄别患者是否属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情况,并且对疾病的漏诊率以及疾病误诊率进行认真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一个椎体骨折或者多个椎体骨折的患者73例。在73例患者中,两个椎体骨折的患者19例。在73例患者中,未就诊的患者包括3例。针对剩余的70例患者,以往就诊的次数为1次至10次。漏诊以及误诊的患者36例。结论针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临床研究有效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对于骨质疏松症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脊柱骨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在康复中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71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37例患者选择综合的康复护理,对照35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身体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59%。在两患者的比较中,实验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接受康复的综合护理,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了解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相关知识,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对比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各20例,其中对照运用保守治疗,观察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而后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为90%,对照为65%;同时在脊柱新发骨折率上,观察为0%,对照为15%。结论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再骨折的可能性,有利于患者的有效康复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效果对比。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病患,分为对照和观察各20例,其中对照运用保守治疗,观察运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而后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产生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为90%,对照为65%;同时在脊柱新发骨折率上,观察为0%,对照为15%。结论骨质疏松脊柱骨折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再骨折的可能性,有利于患者的有效康复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分别作为对照与观察,对对照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干预,对观察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对比分析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两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为(6.414.32)分、(14.215.83)分,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78.0%,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骨质疏松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影响因素及康复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观察40例和对照40例。其中对对对照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观察两患者护理后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患者康复率97.5%远远高于对照的80%。结论了解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性骨折 影响因素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探讨针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观察选择椎体后凸成形术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8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骨折患者的随机分组。B2(对照41例)临床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B1(观察41例)临床选择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骨折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疾病并发症出现概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在并发症出现概率方面,B1明显少于B2患者(P<005);在远期治疗效果方面,B1明显优于B2骨折患者(P<005)。结论针对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临床选择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进行有效缓解,将患者的椎体高度进行有效恢复,并且临床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可以获得显著的远期疗效,有效体现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对照28例行椎体成形术,观察28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两术后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观察,腰背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观察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椎体高度丢失率、Cobb角等指标比较优于对照(P<0.05);两远期疗效比较,骨折愈合时间、骨水泥渗漏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脊柱骨折治疗中优先选择。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临床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59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按年龄将其分为高龄和老年骨折部位据X线确定。结果骨折发生部位频率最多的是股骨颈,占50.9%,其次为椎体,占39.6%,最后为前臂远端骨折,占9.4%;室内滑倒,运动跌倒是造成患者骨折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登高时跌倒,最后是提重物和乘车颠簸等重力因素。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20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各60例,给予对照患者常规的护理服务,而观察在对照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观察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两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两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普及。

  • 标签: 骨质疏松症骨折 整体护理干预 临床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骨折后再次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方法分析其再次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出现骨折骨折的42例患者其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占总人数的71.43%;有39例患者其骨密度值在3.5以下,有27例患者为椎体骨折后发生股骨胫骨折,有11例患者为股骨胫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胫骨折。结论骨折疏松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临床因素主要有高龄、骨密度-T值在3.5以下、女性、髋部和椎体骨折史等,因此,高龄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更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骨折的发生,对此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都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临床风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7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40例和对照39例。术后对照采取常规护理,如血压控制、血糖水平控制等,观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康复训练等。观察两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情况、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6个月,观察Harris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为79.49%,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总并发症发生率(5.00%)显著低于对照(3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并发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Harris评分,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干预与护理。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并给予围手术期营养干预与康复护理,观察治疗的疗效。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在住院期间生命体征维持平稳,住院时间6d~12d,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评定达优者37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0%。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干预前为(5.3±1.1)分,干预后为(2.7±1.4)分,干预前后差异明显(t=11.3115,P<0.01)。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若在围手术期给予良好的营养干预与康复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营养干预 康复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osteoporosis-relatedfractures)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出院后是否坚持服药与再次骨折的关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482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将再次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两进行对比,对比其再次骨折发生率及两次骨折间隔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骨质疏松预防用药的重要性。结果1再次骨折率为11.2%,其中第一次骨折出院后坚持服药仍骨折的患者占5.5%,未坚持服药发生骨折的患者占12.9%,(P=0.032)。2第一次骨折至第二次骨折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3.89个月,其中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36.50±1.64月,第一次骨折后不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22.31±4.60月,(P=0.000)。结论出院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预防再次骨折有一定的作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比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要长。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 再次骨折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骨质疏松患者50例,其中出现再骨折患者20例,设为观察,未发生再骨折患者30例,设为对照。对比两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较多,骨折部位主要集中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女性,再骨折时间为(4.21±0.85)年,两年内出现再骨折率为5.0%。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而言,仍然存在较大的骨折后再骨折风险,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以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骨质疏松 故障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取我院收治的14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对照(常规骨折80例)与实验(再骨折6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发生再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BMD-T值、既往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女性、高龄、平卧至站位转换时间>20秒为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风险相关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初次发病患者仍然具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率,应告知患者定期接受复查以评估骨密度,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既往有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的高龄女性患者,应积极服用药物,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并开展针对性的运动协调技能以及防跌倒训练,有效预防再骨折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再骨折 临床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接诊的58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与观察。对照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保守治疗;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实施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相较于对照,观察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更低,EVOS评分明显更低,椎体高度以及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明显更佳,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保守治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疗效更为理想,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