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湖北省竹溪县人民医院 442300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 ICU(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发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抽取 200例肺炎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体内病原菌的分布状况。结果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获得肺炎患者的发生概率是 18.5%,其中包含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患者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炎等多种基础疾病。结论 高危病发人群必须要采取措施预防获得肺炎,通过减少危险因素来降低病发率,对基础疾病及时进行治疗,以药敏实验结果为依据,把多种抗生素结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重症监护 医院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医学科获得肺炎病原学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300例ICU住院患者中的68例医院获得肺炎患者的病原菌、相关因素以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8例医院获得肺炎患者中感染率为22.7%(68/300);检出医院感染细菌共53株,其中G-菌42株,主要以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的为分离菌株。结论ICU患者医院获得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昏迷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因此应当加强药物管理,做到合理用药,从而降低医院获得肺炎发生率。

  • 标签: 重症医学 获得性肺炎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医院获得肺炎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重症脑卒中患者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医院获得肺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H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AP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结论对脑卒中患者给予积极、精心护理干预,可促使医院获得肺炎发生率显著减低,对患者预后可予以有效改善。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医院获得性肺炎 精心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RICU)医院获得肺炎(HAP)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治疗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2010年8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ICU住院期间发生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ICU住院患者HAP发生率为17.3%,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长期住ICU,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实体瘤等基础疾病,应用多种抗生素,留置鼻饲管、导尿管、气管插管、中心及外周静脉导管,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葡菌。总病死率为42.0%,抗感染治疗有效率54.0%。结论针对高危人群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治疗基础疾病、降低危险因素、改善病房环境,同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 危险因素 治疗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医院获得肺炎治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理想的治疗应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来选择抗菌药物,而这在临床工作中往往很难做到,通常需要尽早开始经验性治疗。所以确诊HAP后应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发病时间、是否有危险因素等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一旦有了培养结果,应当及时调整为针对性治疗。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院获得肺炎医院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患者经气管插管或切开48~72小时后发生的肺炎,是常见的HAP。诊断HAP要排除在潜伏期的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

  • 标签: 临床 呼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医院获得肺炎(HAP)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8年至2010年在本院ICU住院HAP患者30例,同期住院期间未发生HAP患者32例作为对照,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HAP组与对照组在白蛋白水平、肌酐值、血红蛋白水平及抑酸剂使用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P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及使用抑酸剂可增加HAP感染风险。发生HAP显著增加住院时间。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ICU 危险因素
  • 简介:医院获得肺炎(hospitalacquiredpneumonia,HAP)是目前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病种,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迟发HAP(入院≥5d后发生的肺炎)由于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比例增高使其治疗更加复杂。为此,本研究对我院2000—2006年HAP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原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我院2000—2006年确诊为HAP患者。二、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HAP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诊断标准为: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④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⑤X线胸片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且符合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入院48h后在医院内发生即诊断为HAP。三、调查方法及观察指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观察: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和发生HAP的日期。②高危因素,HAP发生前存在的基础疾病、抑酸药物的应用、应用的抗菌药、鼻胃管置入及是否接受侵袭性操作。③...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分析
  • 简介:2004年上半年,本院重症监护室(ICU)医院获得肺炎患者的痰标本中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较高,为了及时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前瞻性研究了2004年1~5月份308例ICU住院患者67例次医院获得肺炎的发病情况,并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探讨其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 重症监护室 环境卫生学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符合美国感染病学会/美国胸科学会(IDSA/ATS)成人社区获得肺炎(CAP)处理指南推荐标准的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sCOVID-19)和重症社区获得肺炎(sCAP)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上海援鄂医疗队在武汉三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16例sCOVID-19患者和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收治的135例sCAP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诊断及合并症、实验室检查、病原学及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案、预后及结局。比较sCOVID-19与sCAP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分析二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sCOVID-19与sCAP患者的28 d病死率分别为50.9%(59/116)和37.0%(50/135);sCOVID-19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250 mmHg(1 mmHg≈0.133 kPa)的比例显著高于sCAP患者〔62.1%(72/116)比34.8%(47/135),P<0.01〕,可能的原因是sCOVID-19患者双肺多发肺叶浸润的比例明显高于sCAP患者〔94.0%(109/116)比40.0%(54/135),P<0.01〕,但sCOVID-19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比例却低于sCAP患者〔45.7%(53/116)比60.0%(81/135),P<0.05〕。进一步分析与患者死亡相关的临床指标发现,对于sCOVID-19患者,PaO2/FiO2、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中性粒细胞比例(NEU%)、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Ca2+、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接受机械通气、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及液体复苏的比例也较存活组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需要机械通气、NLR>10、TBil>10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250 U/L是sCOVID-19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sCAP患者,年龄、BUN、ALB、血糖(GLU)、Ca2+及D-二聚体等指标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方面未见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N>7.14 mmol/L,ALB<30 g/L是sCAP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sCOVID-19患者的氧合功能较sCAP患者更差,可能是由于病变累及双肺的比例高导致。sCOVID-19和sCAP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存在差别的指标相类似,提示两种疾病对肾功能、营养状态以及凝血功能等影响具有相似性;但两者的死亡危险因素仍存在差异,考虑sCOVID-19对肺的氧合功能、炎症瀑布反应、肝功能影响更大,而sCAP对肾功能、营养状态影响更大。

  • 标签: 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获得肺炎(NP)的临床特点与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对我院160例NP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其临床特点。结果NP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形式,占全部院内感染的18%,病死率34%,特别是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内的NP,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结论了解NP临床特点与预防控制对策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可以正确指导临床用药,避免抗菌药的滥用,缓解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重症监护患者 临床特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发生获得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体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0年11月~2002年1月住院的52例获得肺炎患者的临床和细菌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52例患者获得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有:机械通气、侵入性治疗、意识障碍、应用制酸剂、高龄,其发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7.82、5.58、2.68、2.53、1.24;②痰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28株:G-杆菌93株(占72.66%),G+球菌22株(占17.19%),真菌13株(占10.16%);③128株致病菌对所选的抗生素有很高的耐药率.结论:机械通气、侵入性治疗、意识障碍、应用制酸剂、高龄是ICU获得肺炎的主要危险因素;G-杆菌是获得肺炎的主要致病菌,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

  • 标签: 重症监护 医院感染 肺炎 危险因素 致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社区获得肺炎(CAP)的病原特征。方法:试验病例共50例患儿,疾病均为重症CAP,就诊于2019.01~2022.10内。所有患儿均接受细菌培养,并对咽部分泌物展开病原检测。观察患儿死亡分布、病原构成、临床诊断及病原确定结果。结果:本组50例患儿经检测病原阳性率为48.0%(24/50),另26例病因不明,患儿死亡率12.0%(6/50);临床诊断26例,确定病原24例,2例病原不明。结论:小儿重症CAP的常见病原为腺病毒和肺炎链球菌,而重要病原为细菌性肺炎

  • 标签: 小儿 重症 社区获得性肺炎 病原特征
  • 简介:根据2005年发表的美国胸科学会(ATS)和美国感染学会(IDSA)有关医院获得肺炎(HAP)诊疗指南,HAP的定义为患者入院时未患有,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人院48h后罹患的由病原菌引起的肺实质性炎症。患者出院时正值感染潜伏期,出院后发病的肺炎,仍应考虑为HAP。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气管插管机械通气48—72小时后并发的肺炎。部分重度HAP需机械通气者应按VAP处理。医疗护理相关性肺炎(HCAP)是指以下患者的肺炎:感染前90天曾住院I〉2天,长期住老年护理院或康复机构,近30天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化疗或创伤处理,以及在医院或门诊部接受血液透析者。HCAP从病原学到临床表现均具有HAP的特点,应按HAP处理。

  • 标签: 医院获得性肺炎 肺真菌感染 抗生素治疗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美国胸科学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治疗社区获得肺炎的治疗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社区获得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与实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生素持续静脉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9.1%,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4.0%(6/43),其中恶心呕吐2例,食欲不振3例,腹泻1例;静脉滴注时间为(3.9±0.7)d;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7.9%(12/43),其中恶心呕吐4例,食欲不振5例,腹泻2例,静脉炎1例;静脉滴注时间为(7.8±1.3)d;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获得肺炎患者中采用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等优势,在基层医院中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 标签: 基层医院 治疗 社区获得性肺炎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随社区获得肺炎细菌的变迁,了解如何合理选择和正确应用抗生素。方法综合国内外对社区获得肺炎病原学研究和抗生素研制的新进展。结果肺炎链球菌仍然是社区获得肺炎的主要病原菌结论能否正确选择药物和合理使用上述药物的剂量和方法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 标签: 社区获得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