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诱导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探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对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对30例诱导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由主管护师分别在透析前1天(干预前)及常规血液透析后15天(干预后)实施心理干预。在透析过程中由主管护士采用提问式与患者直接交流,从而评估患者心理反应、治疗动机及应对方式,并有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供舒适的环境支持和信息支持,指导自我护理,给予家庭心理干预等。结果经过心理干预,诱导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恐惧、绝望、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均有所改善,患者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诱导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应激期的健康状况。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并有助提高诱导期患者透析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使患者由诱导期血液透析安全过渡到规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诱导期透析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对生存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诱导期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给予患者不同护理指导方案,对比患者最终护理效果,指标观察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及生存质量。结果: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估情况对比差异有所不同,其中,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有差异(P<0.05),且实验组生存质量评价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护理后3个月、护理后6个月、护理后12个月和护理后18个月生存质量评价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在诱导期透析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整体护理的价值是比较高的,可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所帮助,可推广该模式。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状况,采取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提高其家庭关怀度,从而缓解其焦虑状况。方法:使用焦虑自评( SAS)量表评估将 80例诱导期血液透析存在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 n=40,进行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 )和对照组( n=40,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使用 SAS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状况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患双方医护健康教育可有效的提高其家庭关怀度,缓解其焦虑状况 ,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状况,采取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提高其家庭关怀度,从而缓解其负性情绪。方法使用焦虑自评(SAS)量表评估将80例诱导期血液透析存在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40,进行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和对照组(n=40,进行常规健康教育),使用SAS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患双方同步宣教可有效的提高其家庭关怀度,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状况,采取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提高其家庭关怀度,从而缓解其负性情绪。方法:使用焦虑自评( SAS)量表评估将 80例诱导期血液透析存在状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 n=40,进行患者及家属同步健康教育 )和对照组( n=40,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使用 SAS量表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护患双方同步宣教可有效的提高其家庭关怀度,缓解其负性情绪 ,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8.7-2019.7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当做研究对象,采取12项一般健康问卷调查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并实施心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变化情况及效果。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干预后的GHQ-12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所有研究对象干预后的SCr、BUN、P及β2-MG水平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临床需分析其心理特点,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时间,最终达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