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gA肾病无创早期诊断模型(Nomogram模型)的构建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0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712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gA肾病241例,非IgA肾病471例。按病例纳入时间分为训练集(n=426,其中IgA肾病156例,非IgA肾病270例)和验证集(n=286,其中IgA肾病85例,非IgA肾病201例)。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法分析训练集患者IgA肾病诊断的危险因素。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建立无创诊断IgA肾病的Nomogram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验证集人群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CA)验证与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年龄(OR=0.966,95%CI 0.947 ~ 0.985,P=0.001)、IgA/C3比值(OR=1.889,95%CI 1.468 ~ 2.432,P<0.001)、血白蛋白(OR=1.091,95% CI 1.047 ~ 1.136,P<0.001)、血总胆固醇(OR=0.810,95% CI 0.694 ~ 0.946,P=0.008)及肉眼血尿(OR=6.858,95% CI 1.867 ~ 25.189,P=0.004)为IgA肾病诊断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上述指标构建Nomogram诊断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和0.887,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间的一致性良好,DCA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安全性及患者的临床净获益较高。结论Nomogram模型诊断IgA肾病的准确度和临床实用性较高,可用于IgA肾病的无创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血清无创诊断模型在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肝纤维化疗效评估中的价值,以便为日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选取单纯应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30例纳入对照组(A组),应用中成药和抗病毒药的联合用药患者纳为联合治疗组,将其随机分为三种治疗方案组:在抗病毒基础上,服用安络化纤丸的患者30例纳入B1组,服用扶正化瘀胶囊的患者30例纳入B2组,服用肝爽颗粒的患者30例纳入B3组,应用多种血清诊断模型公式进行数据计算,同时拟选用最新构建的模型公式Forns指数、RPR进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横向比较在治疗过程中血清诊断模型指标变化情况,并且比较常用血清诊断模型和最新研究建模的模型在评价疗效动态变化过程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HBV-DNA定量、ALT、AST、PLT、GGT、RDW、CHO、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肝硬度值、Forns指数、RPR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间AST、脾脏厚度、RPR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HBV肝纤维化中医治疗效果使用血清无创诊断模型可有效评估,有利于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在进一步探究血清高尔基体蛋白(GP)73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血清GP73和其他常规血清学指标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和适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6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诊断代偿期肝硬化是否依据肝脏组织学检查分为临床诊断组和病理诊断组。在临床诊断组中建立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模型,并与目前临床使用的肝硬化诊断模型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FIB-4指数和肝脏硬度测量值(LSM)进行比较。最后用病理诊断组对该诊断模型进一步验证。结果在临床诊断组中,GP73与APRI、FIB-4、LSM诊断肝硬化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2、0.857、0.864和0.832,四项指标诊断效能相当(P值均> 0.05)。进而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模型(GAPA):logitP = 1/[1+exp(1.614-0.054×GP73-0.045×Age + 0.030×PLT-0.015×ALP)]。该模型的AUC高达0.940,最佳截点值为0.41,对应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和0.82,诊断效能优于APRI、FIB-4、LSM以及GP73单用(P值均< 0.05)。在病理诊断组,GAPA的AUC为0.877,与LSM(0.891)和FIB-4(0.847)的诊断效能相当(P值均> 0.1),但仍优于APRI(0.811)和GP73单用(0.780)(P值均< 0.001)。结论研究中建立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模型GAPA在临床诊断组和病理诊断组都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对资源相对匮乏或未开展LSM地区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代偿期肝硬化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选取73例血吸虫病患者,以肝活组织检查为"金标准" ,评估瞬时弹性诊断仪(Fibroscan)和无创诊断模型对日本血吸虫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预测价值。结果Fibroscan测定值与肝组织病理等级之间Spearman相关系数r = 0.651(P < 0.001)。Fibroscan预测F1(轻微肝纤维化)的截断值7.90;预测F2(显著肝纤维化)的截断值为8.15;预测F3(严重肝纤维化)的截断值为10.1;预测F4(肝硬化)的截断值为18.0。ARPI和FIB-4预测血吸虫病患者轻微肝纤维化具有较高价值;Fibroscan预测血吸虫病患者显著和严重肝纤维化时,优于无创诊断模型。
简介:摘要多级流模型将复杂系统分解为不同的功能层,相互之间通过完成关系、实现关系和条件关系相连接。本文通过研究MFM中流的基本属性、功能节点分组及MFM的建模方法,建立变电站的MFM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多中心数据对本课题组前期单中心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建立的基于多因素逻辑回归的Nomogram模型进行验证及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7家儿童医学中心接受诊治的1 314例新生儿梗阻性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一般资料及术前临床指标,包括性别、体重、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根据患儿术中胆道造影结果及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组(BA组)和非BA组,其中BA组1 131例,非BA组183例。另外,在1 314例患儿资料中以其中500例患儿的资料作为模型组,建立优化的、基于多因素逻辑回归的Nomogram模型,余814例患儿资料作为验证组,同时在此次建模的基础上对前期模型及本次优化后的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采用单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发现,BA组和非BA组在性别、体重、DB和GGT等4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以此作为预测因子,建立了优化的Nomogram诊断模型,其具有较好的鉴别效能,截断值为0.74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curve,AUC)值为0.8 358,灵敏度为80.8%,特异度为71.72%,阳性预测值(positivepredictive value,PPV)为92.55%,优于GGT单项指标的诊断效能。外部验证的结果提示,与前期模型相比,其更稳定,诊断效能更高,灵敏度为81.51%,特异度为90.48%,PPV为98.67%。结论基于多中心的优化Nomogram诊断模型在BA的术前诊断中有更稳定的预测效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基于此开发计算工具投入使用,为基层非专科医生提供早期鉴别诊断的新方法。
简介:摘要:铁路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其运行安全至关重要。面对日益增长的列车流量和复杂运营环境,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已难以满足高效、准确的要求。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的铁路故障诊断新模型,以提升故障检测的精度和效率。统计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数据驱动方法,具备从大量复杂数据中挖掘潜在规律的能力。本文首先综述了铁路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特别是面对海量列车运行数据时的处理瓶颈。接着,我们详细介绍了统计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关键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等,这些工具在模式识别和预测分析中表现出了卓越性能。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构建了一套基于统计学习的铁路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通过收集和整理列车运行数据,利用预处理技术清洗和标准化数据,然后应用选择的统计学习模型进行故障特征提取和分类。我们选取了典型的铁路故障案例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结果显示,新模型在故障识别准确率、实时性和鲁棒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通过对诊断结果的深入分析,我们发现统计学习模型能够有效捕捉故障模式的复杂性,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智能化水平。此外,我们还探讨了模型的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包括集成学习的运用、模型解释性的增强和数据驱动决策的扩展。综上所述,基于统计学习的铁路故障诊断模型展现出显著优势,为铁路运输的安全保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期待这种模型能够更加广泛地应用于铁路运营维护,为铁路运输的持续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血清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构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预测诊断模型。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1 021例AD患者和288名健康对照者血清miRNA芯片数据,共1 309个样本。按年龄匹配A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筛选出494例样本用于训练和验证诊断模型。将miRNA表达值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1 000个探针进入下一步研究。按照7∶3的比例将494例样本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LASSO回归筛选miRNA,结合性别、载脂蛋白E4基因型和miRNA数据,采用逐步回归进一步筛选自变量并构建多因素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和校准曲线,在训练组、验证组、训练组+验证组以及1 309例总样本中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并绘制诺莫图进行实际案例预测。结果多因素诊断模型在训练组、验证组、训练组+验证组以及1 309例总样本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0、0.831、0.842和0.826,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力。诺莫图显示,1例男性患者的预测值总分521分(P=0.022 8),提示该样本为AD,和实际结果一致。结论基于11个血清miRNA、性别以及载脂蛋白E4 基因型的诊断模型能较好地预测AD。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丙型肝炎不同分期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N-聚糖丰度变化,依此建立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N-糖组模型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69例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资料,采用基于DNA测序仪的荧光标记糖电泳技术,检测和分析患者血清中9种N-聚糖。基于肝纤维化各期N-聚糖相对含量变化,应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方法建立诊断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等评价其诊断效力,并与其他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比较。结果N-糖组诊断模型(模型B和模型C)在区分纤维化S1~S2与S3~S4和S1~S3与S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最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76,0.827),高于GlycoFibroTest (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60,0.807)、GlycoCirrhoTest(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22,0.787)、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的比值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55,0.751)、肝纤维化4项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30,0.774)和S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07,0.744),但模型A(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752)在区分纤维化S1与S2~S4时诊断效力仅低于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的比值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0.807)。当N-糖组模型与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的比值指数联合诊断各期肝纤维化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模型A、模型B和模型C)为0.839、0.825和0.837,提高了诊断效力。结论血清N-糖组模型诊断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面部白癜风人工智能诊断模型,实现面部白癜风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方法利用白癜风皮损单反相机图像和YOLO(You Only Look Once)v3算法建立皮损目标检测模型Vit3,比较Vit3模型的检测结果与皮肤科医生的标注结果,评价Vit3模型的性能。在Vit3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面部皮肤人工智能图像采集器拍摄的白癜风及非白癜风皮损的普通光学和紫外光图像,采用图像处理技术测量紫外光图像上皮损区域的灰度值,通过白癜风/非白癜风皮损灰度值阈值鉴别白癜风和非白癜风,建立面部白癜风诊断模型Vit4,通过Cochran′s Q检验比较Vit4模型与皮肤科医生的诊断结果,评价Vit4模型的诊断性能。结果对于100张白癜风皮损(167处)和100张正常皮肤的单反相机图像,Vit3模型的诊断敏感性为92.81%(155/167)。对于97组(包括50组白癜风、30组白色糠疹、7组无色素痣、10组正常皮肤)面部皮肤图像,Vit4模型的诊断准确率为88.66%(86/97),敏感性为88.00%(44/50),特异性为89.36%(42/47),与皮肤科医生的诊断准确率92.78%(90/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3,P > 0.05)。结论建立了面部白癜风人工智能诊断模型Vit4,该模型显示出较好的诊断性能,提供了一种较为客观、便捷的面部白癜风辅助诊断方法。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脚步,工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日益重要。工艺流程中工艺设备是链接流程的枢纽。工艺设备在生产运作中,面临常见的问题就是设备的腐蚀,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在日常运作中,工艺设备受到空气、水分、照射等因素,在表面或内部发生化学反应,随着时间的延长设备会出现损耗或者是破坏的状况。受到腐蚀的设备,会在其表面发生色泽、外形的变化,在内部也会受到侵蚀、氧化、生锈等变化,这些腐蚀后的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也会给相关的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对于工艺设备腐蚀防护诊断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就工艺设备腐蚀的防护以及对工艺流程优化进行研究和探讨。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利用机器学习技术优化马匹疾病快速诊断模型的方法。首先,通过收集国内外马匹疾病诊断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和特征选择,构建了一个适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数据集。接着,基于该数据集,选择了多种机器学习分类算法进行模型训练,并通过评估指标和验证方法对模型性能进行了全面评估。为了进一步提升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本文采用了参数调优、交叉验证以及集成学习等优化策略,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模型在马匹疾病快速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为马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