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腱肌移位与单纯带线锚钉缝合对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重建组35例采用半腱肌移位修复内侧副韧带,缝合组35例采用单纯带线锚钉缝合内侧副韧带。术后1年进行随访,采用改良Lysholm-Scale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重建组术后功能评分为(91.8±3.2),明显优于缝合组的(82.1±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优良率为88.6%,缝合组优良率为77.1%,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腱肌移位在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带线锚钉缝合,更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简介:随着运动爱好者逐渐增多,运动带来的膝关节损伤也与日俱增。前交叉韧带断裂是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目前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术中取自体肌腱编制成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因此,肌腱与骨的愈合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那么,如何加速肌腱与骨的愈合是关节外科医生最关心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可通过改变腱骨结合面的局部微环境对腱-骨愈合起到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增强相关生长因子活性、加入自体骨膜、运用中药治疗等措施可加快腱-骨愈合;关节液等不利因素可减慢腱-骨愈合。因此,合理增加有利因素,减少不利因素可缩短愈合周期,加速术后康复,进而提高手术效果。本文就目前影响腱骨愈合因素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生物力学研究及除皱术修复病例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到2016年8月于我院进行除皱术修复患者4例为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选取4例冷冻尸头,进行解冻处理,洗去杂物,标记拟研究区域的解剖标志线,解剖尸头,制作试样,设置材料试验机,进行力学测试。结果以术后瘢痕为主诉的除皱术后二次修复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均修复成功。患者除皱手术区瘢痕均得到显著改善,缝合口的约会情况良好,未出现感染、外观凹凸不平、术区血肿积液等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较为满意。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Ⅱ区的弛稳定性弱于Ⅰ区,Ⅱ区应变量要高于Ⅰ区,Ⅱ区的强度极限低于Ⅰ区。结论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生物力学研究显示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上下两部分区域生物力学表现有一定差异。除皱术后修复病例分析可得,需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判断,熟悉手术操作,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脊髓出现损伤,同时伴有多发伤的病人进行病况分析,然后治疗,探究不同病况的治疗结果。方法从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我院接收的脊柱脊髓出现损伤,同时伴有多发伤的病人中随机选取90名进行本次实验,以病情为依据将其分为三组,同时进行治疗。结果不同程度损伤的病人对于治疗的要求各不相同,治疗结果之间也存在差异。结论通过对病人的病况进行分析,可以使病人的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应该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 2016年 1月 --2017年 1月间收治的 33例胰腺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例患者共治愈 26例 (79%),死亡 7例 (21%)。 21例行手术治疗,术后 9例胰瘘, 1例小肠瘘 ,2例腹腔出血, 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 1例消化道出血,术中死亡 2例,为腹腔开放性损伤合并下腔静脉破裂大出血无法止血;术后死亡 5例: 2例死于脓毒血症. 2例死于腹腔出血, 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探查以及术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降低胰腺损伤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和改善胰腺损伤的预后均十分重要。
简介:目的:总结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我科共有35例Lisfranc骨折脱位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平均年龄33.5岁,损伤按Quenu—Kuss分型,A型(同向移位)15例,B型(部分移位)13例,C型(分裂移位)7例。采用1~2个足背纵行直切口。内固定材料包括克氏针和螺钉及接骨板。结果:35例损伤患者得到0.5~2年(平均1-2年)的随访。35例感染2例,2例发生创伤后关节炎,无1例克氏针松动。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足评分标准对患足术后的功能进行评定。35例患者中优22例,良10例,差3例。结论:切开复位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可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