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病人的影响。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按神经外科常规手术、降颅压营养神经、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颅脑损伤3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FMA,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偏瘫肢体 康复训练
  • 简介:脑损伤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的疾患之一,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死残率为30%~50%。为了提高脑外伤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2~2005年对98例偏瘫患者加强肢体功能综合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偏瘫 功能训练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良肢位摆放在脑损伤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损伤偏瘫患者80例设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每组患者均40例。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方案,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帮助患者正确摆放良肢体体位,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损伤偏瘫患者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注重良肢位的摆放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从而利于患者疾病的早日康复,值得借鉴采纳。

  • 标签: 脑损伤性偏瘫 良肢位 摆放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7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记录两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51±1.89)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03±1.98)分,Fugl-Meyer评分(61.71±14.56)分,Barthel指数评分(69.37±18.44)分,上述指标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中可以改善神经功能,提升康复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偏瘫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早期康复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运动能力、肌力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在干预后的运动能力评估量表(Fugl-Meyer)评分和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定法(MRC-Scor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 偏瘫 运动能力 肌力状态
  • 作者: 张明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2660
  • 简介:脑损伤(TBI)可以分为二个阶段:第一是原发性损伤,即脑部遭受外界伤害时所引起的组织损害,可以通过改善环境来避免;第二是继发性损伤,即原发性损伤之后产生的细胞及其相应的级联反射损害。TBI的临床与原发性损伤的程度、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时间以及程度有关,而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则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磁极针对极针刺联合Bobath法治疗创伤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142例创伤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Bobath组47例、磁极法组47例和Bobath磁极法组48例。Bobath组给予Bobath法治疗,磁极法组给予磁极针对极针刺法治疗,Bobath磁极法组给予磁极针对极针刺+Bobath法治疗。3组均治疗5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估四肢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评价康复效果。结果Bobath磁极法组总有效率为86.96%(40/46)、Bobath组为65.96%(31/47)、磁极法组为64.44%(29/4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4,P=0.016)。治疗后,Bobath磁极法组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高于Bobath组、磁极法组(F值分别为19.38、24.83,P值均<0.01),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及总分高于Bobath组、磁极法组(F值分别为14.91、15.87、18.71、18.88、32.62,P值均<0.001),NIHSS评分低于Bobath组、磁极法组(F=31.71,P<0.01)。治疗后,Bobath磁极法组NE[(58.29±9.82)μg/L比(86.29±12.35)μg/L、(88.34±12.87)μg/L,F=33.39]、DA[(204.29±20.26)μg/L比(278.72±27.56)μg/L、(281.14±27.82)μg/L,F=55.50]、5-HT[(231.27±20.12)μg/L比(294.74±29.34)μg/L、(298.19±28.73)μg/L,F=13.86]、E[(21.85±3.19)μg/L比(28.37±4.07)μg/L、(28.26±4.14)μg/L,F=9.34]水平均低于Bobath组、磁极法组(P<0.01)。结论磁极针对极针刺联合Bobath法可有效改善创伤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四肢功能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偏瘫 经络磁场疗法 针刺疗法 Bobath法 四肢功能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及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的变化及其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伤后24h内入院的非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3例,于入院时、入院后24h、48h、72h及168h不同时间段采外周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进行GCS评分,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伤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WBC和PMN之间的关系。选取10例健康自愿者行WBC及PMN计数检查。结果颅脑损伤以后WBC及PMN先升高后下降,分别于伤后24h和48h达到高峰(P〈0.05);伤后WBC及PMN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GCS〈8分组WBC和PMN计数显著高于GCS≥8分组(P〈0.05);颅脑损伤后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与WBC及PMN呈正相关(P〈0.05);GOS评分与WBC及PMN呈负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WBC及PMN明显升高,且与伤情、出血量、水肿体积及预后有关,可能跟WBC及PMN对颅脑损伤后引起的继发性损害有关,WBC和PMN计数有助于对伤情、预后的判断。

  • 标签: 颅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炎性细胞 GCS 脑出血量 脑水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损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对34例病例分别采用开颅手术和/或胸腔闭式引流、腹部探查治疗及术后的保守治疗。结果治愈24例,8例恢复差,但是能进行生活自理,尚存某些神经精神障碍,死亡2例。结论颅脑损伤合并胸腹部闭合损伤是临床最严重的多发性损伤之一,病情发展较快,病死率高,尤其是在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加重及低血压状态时,在急诊抢救的同时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胸腹部闭合性损伤 诊断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水乙醇内囊靶向注射建立大鼠痉挛脑损伤模型的可行。方法选择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SD大鼠60只,鼠龄2~3月龄,体质量290 g~320(304.2±11.6)g。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无水乙醇组(ETH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空白对照组(CK组),每组20只。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使用脑立体定位仪确定大鼠右侧内囊位置后,ETH组注射80 μL无水乙醇,NS组注射80 μl生理盐水,CK组不注射任何试剂。术后观察各组大鼠左侧上下肢痉挛状态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术后第3、7、14、21天采用神经系统安全评分(NSS)标准评估大鼠脑损伤程度,Faden评分标准评估大鼠运动损伤状态,改良Ashworth评分标准评价肌肉痉挛状态。术后第21天取各组大鼠脑组织制备切片,HE染色观察内囊损伤情况;取左侧上肢指总屈肌、左侧下肢腓肠肌组织,免疫荧光法检测Ⅰ型肌纤维百分比。结果术后3天内,ETH组大鼠死亡5只,NS组死亡2只,CK组死亡1只。ETH组大鼠术后第1天即出现左侧上、下肢痉挛状态,症状持续直至术后第21天处死前;NS组、CK组大鼠均无左侧上、下肢痉挛症状。NS组、CK组大鼠术后第3、7、14、21天NSS、改良Ashworth评分均为0分,Faden评分均为22分;ETH组第3、7、14、21天NSS评分分别为(15.5±1.9)、(15.8±1.8)、(15.4±1.7)、(15.1±1.8)分,Faden评分分别为(3.5±1.8)、(3.2±1.7)、(3.7±1.9)、(3.9±1.8)分,改良Ashworth评分分别为(3.5±0.5)、(3.5±0.5)、(2.9±0.7)、(2.9±0.6)分。术后第21天脑组织形态学检测提示:ETH组右侧内囊部位空洞样坏死,神经细胞显著减少,神经细胞结构松散,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消失,未累及其他脑区;NS组、CK组脑部神经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有序,细胞核无扭曲、变形,核仁清楚。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ETH组、NS组、CK组左侧上肢指总屈肌和左侧下肢腓肠肌Ⅰ型肌纤维百分比分别为10.2%±6.3%、6.5%±2.9%、6.7%±2.9%和13.8%±5.1%、7.7%±3.3%、7.6%±4.8%,ETH组大鼠上肢指总屈肌、下肢腓肠肌Ⅰ型肌纤维百分比均大于NS组、C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无水乙醇内囊靶向注射可以建立一种症状典型、稳定的成年SD大鼠痉挛脑损伤模型。

  • 标签: 脑损伤 脑性瘫痪 痉挛 模型,动物 无水乙醇 内囊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脑损伤病人分类与护理。方法总结92例闭合脑损伤病人临床表现,进行分类、提供系统全面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治愈73例,转院2例,自动出院7例。结论科学的分类和系统的护理,为颅脑损伤病人良好康复,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了保障。

  • 标签: 闭合性 颅脑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BI)病情进展迅速、预后险恶,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已成为现代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突出难题。除了特殊情况下必要的手术干预外,有关TBI的临床处置措施、无创和有创监测模式等近年来有了新的认识。本文重点阐述了TBI的监测和治疗现状,通过对TBI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了解,在发病不同环节采取针对和精准化策略干预,同时持续监测各项指标动态变化,最终防止组织及器官的继发性损伤,达到降低急危重症患者伤残率和病死率之目的。

  • 标签: 脑损伤 治疗应用 创伤性脑损伤 调控机制 监测
  • 简介: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并发中枢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近10年收治的25例颅脑损伤后中枢低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11例,治愈8例,死亡3例;脑耗盐综合征14例,治愈12例,死亡2例。结论: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和脑耗盐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都不相同,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病人的死亡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脑耗盐综合征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是颅脑肿瘤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患者疗效得到不断提高,但相应潜在的放射治疗晚期并发症,如放射脑损伤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需要尽可能早的检测和治疗放射脑损伤

  • 标签: 颅脑肿瘤 放射性脑损伤 临床表现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