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患儿手术期间为其提供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患儿,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在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手术期间为其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护理效果,对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以及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价较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儿童脊髓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患儿手术期间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在脊髓脊膜膨出中的治疗潜能。方法贴壁法提取和培养SD雄鼠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标志物表达,并鉴定其向成脂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8只孕鼠在孕10 d接受全反式维甲酸灌胃处理,孕15 d时向每个羊膜腔内交替注射ADSCs细胞悬液或PBS。孕21 d将有脊髓脊膜膨出(meningomyelocele,MMC)缺损的胎鼠根据羊膜腔内注射液体分为实验组(注射ADSCs,36只)和对照组((注射PBS,24只),记录并比较胎鼠顶臀长和体重数据及骶尾部皮肤缺损面积。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组胎鼠脊髓组织中NeuN、PCNA、Cleaved caspase 3、IL-1β、GFAP和Iba-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膀胱组织中αSMA、SMMHC、Cx43和β3-微管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DSCs镜下呈纺锤形,贴壁生长,表面阳性表达CD29、CD44、CD73和CD90,阴性表达CD11b/c、CD34和CD45,符合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特点;可成功诱导为成脂和成骨细胞。羊膜腔内注射ADSCs后,MMC胎鼠骶尾部皮肤缺损面积显著减小,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胎鼠脊髓组织中GFAP、Iba-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膀胱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两组胎鼠脊髓和膀胱组织中其余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结论羊膜腔内注射ADSCs治疗可为干细胞胎内治疗MMC及继发的膀胱功能障碍提供有益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脐膨出腹壁重建时脐部定位的选择。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脐膨出患儿共55例,其中男35例,女例20;出生体重范围为1 800~3 920 g。患儿均为脐部型脐膨出,其中小型脐膨出16例,巨大脐膨出34例,巨大脐膨出术后腹壁疝5例。收集统计150例正常腹壁小儿的脐部位置临床资料,按年龄将正常腹壁小儿分为早产儿组、足月儿新生儿组、3个月月龄组、6个月月龄组、1岁龄组以及2岁龄组共6组,每组均为男12例,女13例。通过测量正常小儿不同年龄组剑突至脐部的距离(xiphoid-center of umbilicus,XU)、剑突至耻骨联合上缘的距离(xiphoid-pubic symphsis,XP),统计正常小儿XU/XP的特点,作为指导脐部定位的依据,55例患儿根据腹壁缺损大小、腹壁肌肉发育情况以及膨出物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不同年龄组正常腹壁小儿的XU/XP值为0.53~0.56,平均值为0.54。55例脐膨出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0例小型脐膨出腹壁缺损较小(约1~2 cm)的在腹壁缺损处行脐部重建;6例小型脐膨出腹壁缺损稍大(约3~5 cm)的在缺损下缘行脐部重建;29例巨大型脐膨出在XU/XP为0.54处行脐部重建例;5例巨大脐膨出因腹壁肌层发育较差,仅缝合腹壁皮肤和筋膜层,未予以脐部重建;5例巨大脐膨出术后腹壁疝小儿在XU/XP为0.54处行脐部重建,术后见脐位置良好。结论XU/XP为0.53~0.56是一个理想的脐重建位置的选择,脐膨出腹壁重建时可以此为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探讨救治措施。方法:在我院实施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且并发急性脑膨出的患者中,择取资料完备的27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加以搜集,分析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并且制定及时的救治方案。结果:在27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且并发急性脑膨出患者的原因为术中出现迟发性颅内血肿、脑肿胀和广泛性脑挫裂伤等。而在发生该种状况后,根据原因来予以颅内坏死组织和血肿清除、实施颅内降压等干预,效果理想。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的实施颅内坏死组织和血肿清除干预,予以颅内降压干预,可保证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人工硬脊膜应用在脊柱肿瘤术中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患者为我科治疗的脊柱肿瘤54例,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人工材料组与常规组,人工材料组使用人工硬脊膜治疗,常规组没有使用人工硬脊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人工材料组和常规组治疗情况,人工材料组72小时引流量是416.36±42.85(ml),常规组72小时引流量是571.83±58.94(ml);人工材料组总住院时间为10.34±1.07(d),常规组总住院时间为13.52±1.65(d)。(t=4.945,p=0.021),结果有差异。结论:人工硬脊膜应用在脊柱肿瘤术治疗中效果优良,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结果和特征,对其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归纳。方法:选取2010年-2021年于我院经过病理确诊的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记录检查影像学结果,对照病理。结果:40例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在上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20例、8例;12例患者发生在中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9例、3例。病灶中心偏右25例,病灶中心偏左15例。病灶上下径较长,两端细尖,延续为正常的硬脊膜,形状与纺锤相似,顺邻近神经根向外侧多椎间孔伪足样蔓延,蛛网膜下腔受到挤压有所变窄,呈现出半环状包绕脊髓形态。6例患者增强扫描后肿瘤两端硬脊膜强化明显,与瘤体相延续,似脑膜尾征样改变,呈毛笔尖特征。结论: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特征明显,结合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能够为临床肿瘤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影像学结果和特征,对其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归纳。方法:选取2010年-2021年于我院经过病理确诊的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实施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记录检查影像学结果,对照病理。结果:40例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在上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20例、8例;12例患者发生在中段胸椎背侧硬膜外,原发硬脊膜外、继发椎体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分别为9例、3例。病灶中心偏右25例,病灶中心偏左15例。病灶上下径较长,两端细尖,延续为正常的硬脊膜,形状与纺锤相似,顺邻近神经根向外侧多椎间孔伪足样蔓延,蛛网膜下腔受到挤压有所变窄,呈现出半环状包绕脊髓形态。6例患者增强扫描后肿瘤两端硬脊膜强化明显,与瘤体相延续,似脑膜尾征样改变,呈毛笔尖特征。结论:椎管内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影像特征明显,结合影像学特征诊断结果,能够为临床肿瘤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娩镇痛中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与硬膜外阻滞(EP)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本院2021.06—2022.06期间临床收诊需无痛分娩产妇,共计300例设为研究对象。以信封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150例。为观察分娩镇痛效果差异,常规组应用EP、实验组应用DPE,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VAS)、病人自控镇痛(PCA)相关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不同时间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PCA相关情况更优,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妇镇痛处理中DPE干预效果要明显更佳,不仅镇痛稳定且安全性高,建议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DPE)阻滞在子痫前期孕妇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月—2021年3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子痫前期孕妇90例,年龄21~38(27.4±3.8)岁,孕周36~41(38.2±1.3)周,孕次1~4(1.7±0.9)次,均为单胎且首次行剖宫产术。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硬膜外(EP)阻滞组(EP组)和腰硬联合(CSE)麻醉组(CSE组)和DPE阻滞组(DPE组),每组30例。比较3组孕妇:(1)麻醉后20 min内麻醉平面达T6的例数及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孕妇20 min内麻醉平面达到T6的时间差异;(2)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手术时间,总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尿量等一般情况,以及新生儿娩出后1、5 min时Apgar评分;(4)术毕参照椎管内麻醉规范评估麻醉效果,比较麻醉效果完善率;(5)比较麻醉操作前(T0)、注入麻醉药后10 min(T1)、手术开始(T2)、胎儿娩出(T3)、手术结束(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结果3组孕妇年龄、孕周、孕次、体质量指数、子痫程度、合并症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孕妇均顺利完成麻醉和手术,无一例更改麻醉方式。(1)麻醉后20 min平面达到T6的孕妇EP组22例(73.3%)、CSE组28例(93.3%)、DPE组25例(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2,P=0.115)。20 min内麻醉平面达到T6的孕妇的生存曲线结果显示:DPE组达T6中位时间为13 min(95%CI 11.8~14.2),EP组为15 min(95%CI 13.4~16.6),CSE组为8 min(95%CI 7.0~9.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7,P<0.001);组间两两比较,DPE组时间比EP组短、比CSE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9、34.22,P值均<0.05)。(2)麻醉后不良反应:低血压EP组6例(20.0%)、DPE组7例(23.3%)、CSE组16例(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6,P=0.010),两两比较EP组、DPE组均低于CS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8、5.71,P值均<0.05);而恶心呕吐、寒战反应发生率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总麻醉时间3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P=0.011);两两比较EP组(75.2±11.1)min,长于CSE组的(67.0±10.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05)。麻醉效果完善EP组20例(66.7%)、DPE组23例(76.7%)、CSE组28例(9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P=0.038)。3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尿量及胎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EP组和DPE组T1的MAP分别为(113.3±13.5)mmHg(1 mmHg=0.133 kPa)和(112.0±14.0)mmHg,高于CSE组的(103.5±1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3,P=0.016);其他时间点MAP和各时间点心率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DPE阻滞起效较EP阻滞加快,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CSE麻醉轻,麻醉效果较理想,子痫前期孕妇剖宫产时选择此麻醉方式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娩镇痛中利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的安全情况。方法:于2020年3月~2022年4月研究期间选取我院镇痛分娩的56例产妇,利用数字抽签方式将镇痛分娩产妇分为硬脊膜穿破组(28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与硬膜外阻滞组(28例,硬膜外阻滞技术),研究指标为镇痛药物消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情况。结果:硬脊膜穿破组镇痛药物消耗量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硬脊膜穿破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硬脊膜穿破组用药30min至分娩结束时疼痛评分低于硬膜外阻滞组,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采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技术能够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剂量,并且保障分娩期间镇痛安全性,镇痛效果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16~40周正常胎儿房间隔卵圆孔瓣膨出指数(ASEI)及卵圆孔瓣开放角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分析正常胎儿ASEI与卵圆孔瓣开放角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6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超声科连续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孕周为16~40周的正常单胎胎儿378例,并将成功测量的349例胎儿纳入研究。所有胎儿在完成系统切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后,在四腔心切面上测量卵圆孔开口直径和卵圆孔瓣开放角度,测量卵圆孔瓣从房间隔基底部偏移至左心房游离壁的最大距离和左心房横径,计算ASEI,比较不同孕周组间ASEI、卵圆孔瓣开放角度、卵圆孔开口直径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评价胎儿ASEI、卵圆孔瓣开放角度、卵圆孔开口直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将349例胎儿根据孕周进行分组,其中16~20周17例,21~24周46例,25~28周114例,29~32周105例,33~36周31例,37~40周36例。ASEI的±s为0.492 7±0.059 7,95%CI为0.486 4~0.499 0,95%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375 7~0.609 8,ASEI在不同孕周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圆孔瓣开放角度的±s为(44.03±5.48)°,95%CI为43.46~44.61°,95%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3.29~54.78°,卵圆孔瓣开放角度在不同孕周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圆孔开口直径的±s为(4.32±1.30)mm,95%CI为4.18~4.45 mm,卵圆孔开口直径在不同孕周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孕周增加逐渐增大。ASEI与卵圆孔瓣开放角度存在正相关(r=0.558,P<0.05)。卵圆孔开口直径与ASEI、卵圆孔瓣开放角度无相关性(r=-0.166、-0.084,均P>0.05)。结论建立了16~40周正常胎儿的ASEI及卵圆孔瓣开放角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这些数据可能是通过卵圆孔评价舒张期心功能的有用参数。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fully covered self-expanding metal stents,FCSEMS)和多根塑料支架(multiple plastic stents,MPS)治疗良性胆管狭窄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成本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置入FCSEMS或MPS的107例良性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CSEMS组54例,MPS组53例。患者由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或内镜超声证实患有良性胆管狭窄。主要研究指标为狭窄缓解率,次要研究指标为狭窄复发率、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支架迁移率、住院时间和费用等。结果FCSEMS组和MPS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10.0(6.5,18.0)个月和12.0(9.0,20.0)个月(P>0.05)。两组患者的狭窄缓解率分别为87.0%(47/54)和83.0%(44/53),狭窄复发率分别为14.6%(6/41)和 23.5%(8/34),ERC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8%(8/54)和11.9%(13/1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支架迁移率分别为22.9%(11/54)和2.8%(3/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本效益分析表明,两组患者中位ERCP干预次数分别为2(2,2)次及3(2,4)次(P<0.001),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6.0(4.0,11.0)d和9.0(6.5,16.0)d(P=0.009)。两组患者中位住院费用分别为44 646元和51 355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CSEMS在良性胆管狭窄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费用与MPS相似,但减少了ERCP干预次数和治疗周期,即使有一定的迁移率,仍可成为一线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3年3月—2020年7月经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的18例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副作用及长期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技术成功率100.0%(18/18)。18例患者支架置入后的腹痛评分明显低于置入前[2.00(1.75,3.00)分比6.00(5.00,7.00)分,Z=-3.572,P<0.001]。支架置入后疼痛评分较置入前减少> 50%的有15例,临床成功率83.3%(15/18)。支架置入后,出现不能忍受的腹痛3例,支架诱导的新狭窄2例,支架远端移位2例。所有患者成功拔除支架,支架置入时间137.5(59.0,417.0)d。拔除支架后狭窄上游扩张胰管直径[9.1(6.7,14.1)mm]比支架置入前[11.0(7.6,16.2)mm]明显减少(Z=10.508,P<0.001)。长期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37~1 246 d,10例患者保持无临床症状,4例复发。结论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安全有效且可维持长期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脊柱后路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脊柱后路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抽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数据经过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脊柱后路手术并发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值得临床借鉴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妇分娩镇痛期间接受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6月1日~2022年3月1日研究期间在我院分娩的48例分娩产妇进行分娩镇痛研究,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组(24例,硬膜外阻滞)与B组(24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均为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模式,观察其镇痛效果。结果:分娩结束后,B组分娩产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分娩产妇,P<0.05;分娩结束后,B组分娩产妇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至S2例数高于A组分娩产妇,不对称阻滞低于A组分娩产妇,P<0.05。结论: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输注模式下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镇痛效果。
简介:【摘要】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到达的最高境界,对话不过是课堂生命的纽带。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让学生敢于对话;建立规范语言,有助于学生高效对话;提高课堂对话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利于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探究,从而提高思维。本文就从小学数学课堂对话能力的现状和策略两方面展开自己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