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腔镜胸腺切除手术切除治疗体会。方法19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行胸腔镜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胸腺组织及前上纵隔脂肪组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全组均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116.6(70-15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75.5(50-100)ml,术后胸腔引流管带管时间平均2.5(1-5)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6(3-7)d。结论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可以取得同开胸手术相同手术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胸腔镜食管切除术。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胸腔镜的手术切口十分重要,正确的切口是手术顺利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肺癌实施单孔胸腔镜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接收的48例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50%实施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设定为对照组;50%实施单孔胸腔镜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手术时间明显更长,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切口长度明显更短,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更低,住院平均时间明显更短,(P<0.05)。结论:早期肺癌实施单孔胸腔镜治疗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重视并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腔镜下胸椎旁阻滞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椎旁阻滞组(n=30)。椎旁阻滞组在手术结束前在胸腔镜直视下将20 ml、0.375%罗哌卡因注射在胸4~5肋间、椎体旁1 cm处;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12、24、36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哌替啶追加剂量和次数,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主动咳嗽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哌替啶追加剂量和次数分别为(8.2±2.3)mg和(0.2±0.1)次,均低于对照组的(87.8±15.3)mg和(1.8±0.3)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1、34.37,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0.0%、6.7%和0,均低于对照组的40.0%、30.0%和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20、5.45、4.29,均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主动咳嗽率为33.3%,高于对照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P<0.05)。椎旁阻滞组患者术后恢复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为(6.5±0.4)h、(20.9±3.1)h和(4.6±1.0)d,均低于对照组的(8.5±0.7)h、(28.6±4.8)h和(6.1±1.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47、7.39、4.19,均P<0.05)。结论胸腔镜下胸椎旁阻滞可以有效减轻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62例纵隔肿瘤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81)和观察组(n=81)。其中,对照组行开胸切除术,观察组行胸腔镜切除术。结果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经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情况指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8.5%,明显大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2%。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胸腺切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9月~2004年6月,18例胸腺疾病和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行胸腔镜辅助下胸腺切除手术,其中胸腺全切7例,11例MG行胸腺扩大切除.结果17例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1例中转小切口(7cm)开胸手术.3例MG术后须短暂呼吸机辅助通气(<12h),二次气管插管1例,余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47~115min,平均95min;胸腔引流时间1.2~2.6d,平均2d;术后住院时间4~9d,平均5.5d.9例良性胸腺瘤或胸腺囊肿随访3~20个月,平均13个月,无复发.11例MG随访3~19个月,平均10个月,4例症状完全缓解,7例都分缓解.结论胸腔镜辅助下胸腺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简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是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receptor,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切除是重症肌无力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为经胸骨正中切口扩大胸腺切除术,术野显露清楚,操作简单,能完成包括胸腺、胸腺瘤及前纵隔所有脂肪组织的完整切除,清除胸腺和脂肪组织85%~95%,是治疗MG的标准手术方式[1],但创伤大,切口长,破坏了胸骨及胸廓的完整性,疼痛明显,术后恢复时间长。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2~4]。本文对胸腔镜胸腺切除术的适应证、不同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不放置胸腔引流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友爱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胸腔镜肺大疱切除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不放置胸腔引流管,对照组放置胸腔引流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氧合指数、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24 h氧合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24、48、72 h疼痛评分分别为(2.6±1.2)分、(1.5±0.8)分、(0.9±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1.4)分、(3.8±1.5)分、(2.8±1.7)分(t=1.34、1.13、0.92,均P < 0.05)。观察组术后胸腔积液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33%(1/30)、20.00%(6/30),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8/30)、46.67%(14/30)(χ2=6.40、4.25,均P < 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3.4±0.8)d、(1.1±0.3)万元,均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的(6.5±1.4)d、(1.4±0.5)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2、-1.88,均P < 0.05)。结论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不放置胸腔引流管是可行的、安全的,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9月收治的63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A组(21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B组(21例,胸腔镜肺段切除术)、C组(21例,开胸肺叶切除术)3个组别。经手术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术前,三组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三组FVC、FEV1指标均有所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开胸肺叶切除术均会影响患者的肺功能,术后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患者肺功能所受影响最小,开胸肺叶切除术对肺功能影响最明显。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疼痛管理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某三甲医院胸外科188名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手术患者,按住院号尾数单双随机分成对照组92名和实验组96名。对照组按胸外科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个时间段的疼痛评分(NRS)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例数,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早期疼痛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腔镜肺癌切除患者术后采用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摘选336例,2019年3月-2021年2月期间,于我院行胸腔镜肺癌切除的患者,以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A组(n=175),术后给予常规护理,B组(n=161),给予快速康复护理,对比2组的临床结果。结果:护理后,B组护理依从性相较于A组明显更高,P<0.05;B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A组也明显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