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预警护理方案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死亡率、感染率、满意度的观察
姬军利1郭阳2通讯作者
(咸阳市中心医院 1.心血管内一科 2. 心血管内三科 陕西咸阳 712000)
【摘要】目的:探究心力衰竭疾病患者通过早期预警干预护理的满意率、感染率、死亡率以及心功能影响。方法:摘取本院心内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为期一年接诊的100例心力衰竭病患纳入研究,以患者入院顺序实施差异化分组护理,前50例入院患者纳入研究组,实施早期预警干预,后50例纳入参照组,实施基础护理,针对两组患者满意率、感染率、死亡率以及心功能指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感染率、死亡率均比参照组更低,两组满意率和感染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心功能护理后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临床可以通过早期预警方案来对心力衰竭病患实时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改善,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力衰竭;早期预警;心功能;感染率
心力衰竭在临床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会使得患者心脏输血量不断降低,从而导致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护理和治疗,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死亡[1]。基于此,临床除了需要对该病实施系统治疗以外,还需要配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进行辅助,常规护理在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此种方式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以及预见性,难以提前做好风险的预估处理。早期预警护理属于新兴的护理模式,其对于心力衰竭病人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护理价值,可以帮助临床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更好的为护理和治疗提供预警支持[2]。本文摘取本院心内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为期一年接诊的100例心力衰竭病患纳入研究,通过差异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现将本次研究结果作如下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摘取本院心内科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为期一年接诊的100例心力衰竭病患纳入研究,以患者入院顺序实施差异化分组护理。参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2例和28例;年龄范围在28至80岁范围,均值(49.63± 5.39)岁。研究组男女例数分别为23例和27例;年龄范围在27至79岁范围,均值(50.84±7.73)岁。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均知情同意,其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基础的睡眠干预、药物护理、病情监测以及心理干预等常规护理措施。
研究组则围绕早期预警方案来实施护理,第一,组建专业的预警护理团队,团队成员需要经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包括护士长、资深护理人员、科室主任等,建立健全早期预警应用体系,制定预警方案,更好的为心力衰竭患者提供预后评估服务。第二,建立预警评分表,其中涉及到意识状态、心率、收缩压、呼吸以及体温等项目,单个项目分值在0至3分,满分15分,按照分值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值在4至5分区间内,纳入轻度,分值在6至8分区间内,纳入中度,超过9分则表示重度。可以通过颜色来区分患者健康状况,绿色标识代表有希望且正常,黄色说明健康状况存在异常,红色则代表病情危重。第三,团队成员需要建立一个早期预警录入系统,便于护理人员将患者的基础信息和病情录入查看,从而实现精准评估;根据系统弹出的警示标识来实施针对性护理,若是患者为轻度,则需要对其生命体征展开全天监测,同时给予其常规的护理干预;若是患者为中度,则需要在基础护理之上联合心肺复苏、吸氧、心电监护等精益护理,防止优于心力衰竭而引起其他并发症。若患者为重度,则需要注重心理护理干预,必要的时候需要给予患者家庭支持、社会支持等护理干预,使得其治疗信心得以进一步增强,提升配合度。同时,还要提前做好急救处理的准备工作,针对急救患者而言,需要对其血氧饱和度、呼吸状况、意识状况以及瞳孔变化等体征进行实时监测,每15分钟做好1次记录,若存在异常则需要展开心功能、心电图以及血气分析检查。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后半年实施随访护理,主要调查半年后患者护理满意度、感染率和死亡率等指标;护理满意率以本科室自制量表进行评估,量表属于百分制,由患者进行评分,得分在85分以上则纳入非常满意,60至79分范围纳入基本满意,其余为不满意,满意率是非常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之和。
1.3.2 心功能;主要在护理后对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行测量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获得数据均输入SPSS 25.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指标以(±s)进行表示,由t实施两组病患心功能差异检验,护理满意度、感染率和死亡率等指标比较选择“[n(%)]”表示,两组的差异性采取χ2检验,当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护理满意度、感染率和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6%(48/50),感染率2%(1/50),死亡率0%,参照组护理满意率76%(38/50),感染率12%(6/12),死亡率2%(1/50),两组满意率和感染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心功能
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46.35±6.20)mL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56.69±4.32)%护理后显著优于参照组的(49.51±2.14)mL和(49.21±2.26)%,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早期预警护理关键在于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及时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心力衰竭病人以早期预警方案进行干预,针对性较强,能够针对其治疗情况以及实际病情实时评估,围绕呼吸、脉搏、血压、意识状态以及体温等方面实时密切监测,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通过科学有效的急救措施来救治[3]。本研究中,研究组护理满意率为96%(48/50),感染率2%(1/50),死亡率0%,参照组护理满意率76%(38/50),感染率12%(6/12),死亡率2%(1/50),两组满意率和感染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是因为早期预警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对其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对急救工作和护理内容进行科学安排与调整,有助于风险事件的规避,因此患者的整体死亡率、感染率等就得到控制。同时,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46.35±6.20)mL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56.69±4.32)%护理后显著优于参照组的(49.51±2.14)mL和(49.21±2.26)%,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主要是因为早期预警护理对于患者病情等级进行准确皮工,从健康引导、病情改善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展开干预,对其心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及时按照病情发展情况来对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加快了心功能的恢复进程。
综上所述,临床可以通过早期预警方案来对心力衰竭病患实时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患者心功能的有效改善,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婷婷,王静.基于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对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3,55(06):759-761.
[2]刘瑞,王银.早期预警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死亡率、致残率和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08):114-117.
[3]高慧,岳珍珍,万园园,等.基于MEWS的分级护理干预在CCU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2,28(05):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