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2月~2020年11月,[研究对象]: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电脑抽签分组,两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抑郁、焦虑)、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改善趋势。结果: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均得到了较好改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较好改善,(P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段]:2019年12月~2020年11月,[研究对象]: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电脑抽签分组,两组各3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探究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评分(抑郁、焦虑)、生活质量评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在不同护理干预下的改善趋势。结果: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评分均得到了较好改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较好改善,(P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4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有39例好转出院,由于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早期合理的预防性治疗,减少了全身中毒症状和脏器损害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结论在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时准确提出护理问题,个体化的实施各种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并发症和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评判性思维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78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所有患者均在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期间到本院接受治疗,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评判性思维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结论 评判性思维护理针对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立理想的护患关系,具备较大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评判性思维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心律失常患者60例均分为A(n=30)、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治疗中应用血液净化技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 2009年 05月~ 2017年 05月收治我院感染科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伴急性肾功能不全 50例,随机抽取 25例作为观察组,治疗中应用基础治疗 +血液净化技术,另 25例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血肌酐( Cr)、尿素氮( BUN)、血小板( PLT)水平与对照组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 2周观察组 Cr、 BUN下降速度均优于对照组, PLT回升速度高于对照组,同时进入多尿期病例数多。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治疗中应用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比内科保守治疗更利于提升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促进患者康复。
简介: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早期、后期与正常人比较,均有CD4^+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00,P=0.000),CD8^+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00,P=0.002),CD4^+/CD8^+明显降低(P=0.000,P=0.000)。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与病程后期无明显差异(P=0.985),CD8^+1淋巴细胞计数病程早期明显高于病程后期(P=0.000),CD4^+/CD8^+病程早期明显低于病程后期(P=0.000)。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发病早期存在明显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发病后期逐渐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74例HFRS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在病程的各期、各临床型别,以及合并细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降钙素原水平变化特点。统计学分析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非感染组中,发热期患者降钙素原>0.50 μg/L者占42.5%(99/233),其中2.00 μg/L<降钙素原≤10.00 μg/L者占16.3%(38/233),降钙素原>10.00 μg/L者占1.7%(4/233);休克期10例患者降钙素原均>0.50 μg/L,其中2.00 μg/L<降钙素原≤10.00 μg/L者5例,降钙素原>20.00 μg/L者2例。非感染组轻型患者发热期降钙素原水平[0.45(0.26,0.76) μg/L]高于多尿期[0.09(0.06,0.1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67,P<0.01);中型患者发热期[0.76(0.47,1.43)μg/L]、少尿期[0.65(0.28,1.30) μg/L]降钙素原水平分别高于多尿期[0.15(0.07,0.22)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229、4.798,均P<0.01);重型患者发热期[2.05(0.67,3.84) μg/L]、休克期[4.27(2.83,26.27) μg/L]、少尿期[1.18(0.91,2.54) μg/L]降钙素原水平分别高于多尿期[0.26(0.21,0.40) μg/L],且休克期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少尿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080、4.609、3.262、2.024,均P<0.05)。非感染组发热期中型、重型、危重型患者[0.94(0.56,4.82) μg/L]降钙素原水平分别高于轻型患者(Z=4.326、4.983、2.713,均P<0.01),其中重型患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中型患者(Z=2.193,P=0.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感染组发热期降钙素原水平与病情分型(轻型、中型和重型)呈正向关(r=0.389,P<0.01)。少尿期感染组降钙素原水平为2.13(1.00,4.90) μg/L,高于非感染组的0.90(0.36,1.48) μg/L;多尿期感染组降钙素原水平为0.54(0.38,1.39) μg/L,高于非感染组的0.13(0.07,0.26)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44、4.010,均P<0.01)。少尿期患者继发感染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8(95%可信区间为0.615~0.921),降钙素原水平的最佳临界值为1.03 μg/L,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60%;多尿期患者继发感染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8(95%可信区间为0.733~0.983),降钙素原水平的最佳临界值为0.36 μg/L,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6%。结论降钙素原水平的升高在HFRS患者中普遍存在,对HFRS病情的轻重有一定预测价值,且感染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仍明显高于非感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