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 158100
【摘要】目的 探讨评判性思维在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心律失常患者60例均分为A(n=30)、B(n=30)两组,并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展开研究,给予A组常规护理干预,B组在评判性思维下展开临床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及差异。结果 B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A组,住院时间及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均少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评判性思维下展开临床护理干预,可提升护理效果,助心律失常患者积极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对疾病预后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心律失常;心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were pided into a (n = 30) and B by equal amount computer random method (n = 30) the two groups were studied from July 2020 to July 2021. Group A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group B was given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under critical thinking. 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and differenc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mprovement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in group B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the recurrence rate of arrhythmia were less than those in group A. The comparison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under critical thinking can improve nursing effect, help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actively improve cardiac function,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arrhythmia and hospital stay, and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Key words] critical thinking; arrhythmia; cardiac function
心律失常患者及时展开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会出现好转,而同时辅以高质量护理干预,则可以进一步辅助临床治疗效果,从而加快患者康复,并提升身心舒适度,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改善【1】。而我院为了进一步提升心律失常干预效果,特将评判性思维的应用展开研究,以期惠及广大病患。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将心律失常患者60例均分为A(n=30)、B(n=30)两组,并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展开研究。其中A组男16/女14例,年龄46-74岁,均值(56.71±4.66)岁;病程3个月-5年,均值(3.30±1.58)年。B组男15/女15例,年龄47-76岁,均值(56.94±4.78)岁;病程2个月-6年,均值(3.44±1.60)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纳入标准:(1)签署知情文件;(2)沟通良好;(3)病史资料齐全;(4)符合WHO中心律失常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合并精神疾病;(2)合并恶性肿瘤;(3)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4)合并认知障碍。
1.2 护理方法
将常规护理应用到A组患者中,具体包括:(1)增加查房次数,同时查房过程注意保持安静,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重点观察心律失常会发生的表现,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并予以相应的干预,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2】;(2)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护理干预内容,使其更具针对性,降低症状所带来的痛苦,以提升治疗及护理舒适度;(3))结合患者爱好制定饮食干预措施,并帮助其展开主动与被动训练,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呼吸状态不佳者给予氧气支持,对比咳痰不畅者给予雾化支持,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从而提升康复速度。
在A组基础上B组在评判性思维下展开临床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应用评判性思维,评估患者心理问题,然后展开心理疏导以稳定其情绪,使其可以保持放松状态,避免心律失常进一步发展,同时展开健康教育增加患者正确认知,提升其依从性。同时应用评判性思维正确判断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以便于临床治疗方案与护理方案的调整,进而使治疗效果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此外在评判性思维下还需评估患者用药安全性,以此来规避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因不良反应而导致的心脏收缩功能异常。
1.3 指标观察
将以下指标进行对比:(1)心功能LVE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LVEF—左室射血分数指标,以超声心动图及改良的Simpson法进行测量;(2)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3)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0.0处理数据,( ±s)与(%)表示计量与计数资料,分别用t值与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
B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情况优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 ±s)
组别 | 例数 | LVESD(mm) | LVEDD(mm) | LVEF(%) |
A组 | 30 | 49.17±3.14 | 59.78±2.98 | 46.63±3.85 |
B组 | 30 | 45.22±2.75 | 64.56±3.24 | 57.73±4.37 |
t | | 5.183 | 5.947 | 10.439 |
P | | 0.000 | 0.000 | 0.000 |
B组住院时间及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均少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n(%),( ±s)]
组别 | 例数 | 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 | 住院时间(d) |
A组 | 30 | 8(26.67) | 12.34±2.03 |
B组 | 30 | 2(6.67) | 9.74±1.37 |
x2 | | 4.320 | 5.815 |
P | | 0.038 | 0.000 |
心律失常是因为心肌缺血影响了人体心脏的传导系统,所以频繁出现心律失常。其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进而危及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3】。对于心律失常病患者来说积极治疗以减少心肌耗氧,并尽可能地避免心律失常导致心肌缺血加重现象,同时辅以临床护理干预,则可以进一步提升临床干预效果,并有利于疾病预后质量的改善。但是在临床护理中鉴于患者个体差异的不同,以及临床症状表现不同,就需要护理人员对病情进行客观评判,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才可以最终确保护理效果【4】。
评判性思维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从而确保临床护理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患者身心舒适度及疾病预后质量均有积极促进作用。此外通过评判性思维的应用,还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对缓解经济压力也有显著意义【5】。而本次在评判性思维应用下对B组患者展开临床护理,结果显示该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A组,住院时间及心律失常再次发生率均少于A组。这也进一步说明了,评判性思维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更加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综上所述,在评判性思维下对心律失常患者展开临床护理服务,其临床意义积极,具有广泛借鉴、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冷美琴.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人人健康, 2019, No.494(09):162-162.
[2] 熊玉兰, 陈小花.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19, 023(018):2640-2641.
[3] 张敏, 汪婷.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美学美容, 2020, 029(007):149-150.
[4] 王燕, 沈婷.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 000(015):222.
[5] 姜順芳.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当代护士(综合版), 2019, 026(01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