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术颅骨缺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颅骨缺损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手术)和对照组(后期手术),观察组于开颅术后2个月内平均(51.42±4.78)天实施颅骨修补术,而对照组颅骨修补时间开颅术后半年到一年内平均(187.82±14.48)天,并对患者颅骨修复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日常活动能力(ADL)及Fugl—Meyery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颅骨修补术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O.05),并且ADL评分及Fugl—Meyery评分比较,均显著提高(P<O.05)。结论早期进行颅骨修补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自理能力,还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早期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选取脑血栓患者134例,随机分为尿激酶组和肝素组,分别采用尿激酶溶栓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尿激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优于肝素组,总有效率(94.12%)高于肝素组(83.8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治疗有效性。

  • 标签: 尿激酶 脑血栓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接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研究组47例,对照组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予以立体定向显微手术治疗,观察两组NIHS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应用立体定向联合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对患者神经功能造成的伤害。

  • 标签: 立体定向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动态变化,探讨IL-6对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在脑梗死后1、5、14d进行血清IL-6测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正常组,清晨测定血清IL-6。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梗死后1、5、14d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2.82ng/L)vs(15.25±4.65)ng/L,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1、5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脑梗死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03±2.28)分vs(10.38±2.30)分,P〈0.05];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888,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清IL-6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密切相关,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L-6的增高而改善神经功能

  • 标签: 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神经系统疾病 七叶素
  • 简介:摘要分析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9例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36例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质量情况。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对脑出血长期神经功能缺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清除术 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方法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来我院治疗的60名确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疗法,即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方法治疗。结果实行中医疗法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缓解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心理焦虑也得到了充分的缓解。结论用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疗效比普通治疗方法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脑卒中患者出院的治疗效果,评价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测定得分将脑卒中患者分成抑郁组50例及非抑郁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出院疗效对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抑郁组治愈10例(20%),非抑郁组17例(34%);抑郁组显效15例(30%),非抑郁组21例(42%);抑郁组未愈10例(20%),非抑郁组3例(6%)。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抑郁组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显著差于非抑郁组。结论:脑卒中后发生抑郁将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进程。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一般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并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CSS)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3月、治疗后6月的HAMD和C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SS和HAMD评分在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运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能够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改善,并逐步提升患者的自理能力与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康复。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神经功能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电刺激治疗对尾神经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非治疗组(n=10),通过钳夹损伤建立尾神经不全损伤模型,给予治疗组尾神经电刺激治疗,每日10min,连续2周;非治疗组尾神经不予电刺激治疗.比较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尾神经传导速度(NCV)与动作电位波幅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尾神经NCV恢复率分别为17±4%和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尾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恢复率分别为314±106%和20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活体动物不全损伤的周围神经给予电刺激治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大鼠 尾神经损伤 电刺激治疗 神经传导速度 动作电位波幅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采用改良钳夹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行为学运动功能(BBB)评分、脊髓组织形态变化及损伤段脊髓的细胞凋亡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的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大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 标签: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钳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外周调节性T细胞变化与神经功能损伤的相互关系。方法招募55脑卒中患者例研究对象。比较分析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变化并使用NIHSS评分表来评价其治疗后的康复情况。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NIHSS评分高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表达要明显高于NIHSS评分低组(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表达可以作为监测脑卒中神经损伤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脑卒中 调节性T细胞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死(CI)的疗效。方法对照组44例,接受西医治疗,实验组44例,接受中药联合康复疗法。随访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联合康复疗法治疗CI,患者症状和功能改善快,综合疗效高,可显著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神经功能 康复疗法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性健康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收治的1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康复训练能够显著的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脑卒中患者 神经功能恢复 综合性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对比不同运动方式对2型糖尿病(T2D)患者空腹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特异性运动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T2D患者随机分为有氧运动组(AE组,n=16)、抗阻训练组(RT组,n=14)和安静对照组(RC组,n=14),以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NC组,n=15)。AE组进行8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RT组进行8周渐进性抗阻训练,RC组和NC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实验前后分别测定安静空腹和OGTT后的心率变异性(HR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结果:实验后,空腹状态下,AE组TP、nHF和BRS高于运动前(P﹤0.05),nLF和LF/HF低于运动前(P﹤0.05);OGTT后,各组TP、nLF和LF/HF均较空腹显著性增加(P﹤0.05),nHF显著性下降(P﹤0.05),AE组和RT组nLF、LF/HF和nHF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运动前水平(P﹤0.05),组间比较,RT组的变化幅度高于AE组(P﹤0.05)。结论:不同运动方式对T2D患者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存在差异,有氧运动可改善空腹的自主神经功能,而两种运动方式均可改善葡萄糖负荷的自主调制反应,但抗阻训练的效果优于有氧运动。

  • 标签: 2型糖尿病 有氧运动 抗阻训练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自主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型颅内血肿抽吸术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间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微创型颅内血肿抽吸术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与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7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型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显著,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 标签: 颅内血肿 抽吸术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改善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69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除应用常规药外给予奥拉西坦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分别在1周,2周,3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比较可知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后,不同时段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奥拉西坦治疗脑出血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而且能促进患者早期的康复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奥拉西坦 脑出血 疗效观察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采用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方法,分析这种治疗方式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8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并依据11比例进行分组,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组和高压氧干预组(平均每组42例),同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汉密顿抑郁表的评估数据,再通过统计学进行分析处理所得数据。结果在治疗1个月后高压氧干预组有明显疗效,且经过3个月临床治疗后高压氧干预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得到良好改善,优于常规临床治疗组;与此同时高压氧干预组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得到显著降低,优于常规临床治疗组;因此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高压氧干预组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脑卒中抑郁症状中高压氧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是有效、合理、可直接运用于实际治疗中的治疗策略之一。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脑卒中 抑郁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减轻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BI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8±3.1和17.9±3.1,BI评分分别为84.3±4.7和64.4±5.0,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损伤。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损伤
  • 简介:一、核心概念。内容定位:分式的概念及分式的运算二、以题点知。回顾应用

  • 标签: 分式 课时 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