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小儿治疗中采取中药敷脐的方法,经过护理之后,具体的情况。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中在医院治疗的50例病例做为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来治疗,将这两组的治疗之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不同的方式经过治疗后,采用中药敷脐疗法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采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疾病的时候,采取中药敷脐的方法来治疗和护理,可以达到不寻常的效果,往往结果是惊人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可以使得患者更快的康复,可以使得家庭更加和谐,可以让社会更加稳定,故而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2组均给予预防和纠正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对照组予蒙脱石散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辨证外敷神阙穴,2组均连续治疗3d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湿热内蕴型、风寒外束型、脾虚失运型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87.50%,100.00%,3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脱水、腹泻改善和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辅助治疗小儿腹泻,能迅速改善腹泻患儿的脱水及腹泻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敷脐治疗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至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46例男性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间歇导尿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刺配合中药敷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膀胱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脱落病例.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2%(P<0.05);干预后观察组膀胱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改善程度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间歇导尿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中药敷脐治疗男性膀胱逼尿肌活动低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艾芥散敷脐联合红外线照射促排气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二次剖宫产的单胎孕足月产妇12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置基础上,术后6小时给予艾芥散敷脐,配合红外线照射30分钟,持续敷药12小时后取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宫缩良好,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阴道流血未见明显增多,术后阴道流血量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艾芥散敷脐联合红外线照射能尽早恢复肠道功能,促进排气,排便,且操作简便,易于被患者及家属接受,适宜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甘遂的毒性部位,分离、纯化甘遂毒性成分,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甘遂毒性物质基础。方法95%乙醇回流提取甘遂,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将石油醚部位分成不同极性段,以MTT法测定甘遂各部位对巨噬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甘遂石油醚部位中毒性最强的分离段,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毒性极性段进行分离,再结合薄层制备及过凝胶柱SephadexLH-20的方法进一步的分离纯化,获得毒性成分。毒性成分采用MTT法及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法考察其毒性大小。结果从甘遂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acid(1)、Trilinolein(2)、prostratin(3)、β-sitosterol(4),其中化合物3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为12μM。结论甘遂的毒性可能与其含有的二萜类成分相关,毒性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肠道炎症反应发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大黄联合芒硝敷脐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的讨论对象为我院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均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并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胆囊切除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大黄联合芒硝敷脐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术患者采用大黄联合芒硝敷脐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胃肠功能,增加胃肠蠕动,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使用不同脐部护理方法,新生儿脐部愈合的效果。方法把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本院出生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脐部护理,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和愈合时间、脐炎发生率和脐部出血率,以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脐部护理效果,对照组脐带脱落时间为(6.06±1.21)d,脐部愈合时间(10.28±1.69)d,脐炎发生率为16%,脐部出血率24%;观察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为(3.22±1.14)d,脐部愈合时间(5.92±1.31)d,脐炎发生率为4%,脐部出血率6%,观察组各组数据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总满意度(96%)明显高于对照组(72%)(p值<0.05)。结论对新生儿使用脐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新生儿脐部愈合时间,而且可以降低新生儿脐炎发生率和脐部出血率,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在治疗慢性肾性高血压时有效的贴敷时间。方法将120例慢性肾性高血压的患者各分为6组(编号为1、2、3、4、5、6组)第1组到第5组为观察组,除了常规治疗护理慢性肾性高血压患者,辅助以中药穴位贴敷,贴敷时间分别为2h、4h、6h、8h、10h,第6组为对照组仅按常规治疗及护理慢性肾性高血压患者。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肾性高血压治疗时采用不同贴敷时间(2、4、6、8、10h)辅助治疗的效果,对贴敷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药物渗漏、敷贴脱落、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中药穴位贴敷2h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穴位贴敷4h、6h、8h、10h与对照组比较效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均可对慢性肾性高血压起到有效作用,但各组间比较治疗效果无差异。通过对贴敷治疗中异常的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随着穴位贴敷时间的延长,异常情况皮肤过敏反应、敷贴脱落,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慢性肾性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采用的贴敷时间在4h比较适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睡眠体位对异常脐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实施产前相关常规检查且超声检测显示存在异常脐血流情形的孕妇92例作为研究样本,全部孕妇均处于妊娠28~42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不给予睡眠体位干预,观察组给予睡眠体位干预,包含平卧位、左侧位及右侧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脐血流异常情况的恢复情况、自然分娩实现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给予睡眠体位干预后,脐血流异常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18例,占比为39.13%,对照组患者中脐血流异常情况恢复至正常状态患者8例,占比为17.39%,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然分娩实现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存在异常脐血流情形的孕妇实施睡眠体位干预措施,对孕妇脐动脉血流循环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使患者脐血流异常情况逐渐恢复正常,提升自然分娩实现率,同时有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新生儿脐茸护理中实行新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数据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脐茸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进行随机分组,即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患儿予以传统的新生儿护理,实验组患儿予以新护理方法,分析对比参照组与实验组脐茸患儿临床护理有效率计算值、临床护理满意度计算值。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脐茸患儿中临床护理有效率计算值97.5%、床护理满意度计算值100%高于参照临床护理有效率计算值82.5%、临床护理满意度计算值85.00%,P<0.05,统计学组间数据具有显著的检验分析意义。结论将新护理方法应用在新生儿脐茸护理疗效显著,值得纳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