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性高血压有效贴敷时间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肾性高血压有效贴敷时间探讨

褚玲玲

(江苏省中医院南院东11病区肾内科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在治疗慢性肾性高血压时有效的贴敷时间。方法:将120例慢性肾性高血压的患者各分为6组(编号为1、2、3、4、5、6组)第1组到第5组为观察组,除了常规治疗护理慢性肾性高血压患者,辅助以中药穴位贴敷,贴敷时间分别为2h、4h、6h、8h、10h,第6组为对照组:仅按常规治疗及护理慢性肾性高血压患者。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对慢性肾性高血压治疗时采用不同贴敷时间(2、4、6、8、10h)辅助治疗的效果,对贴敷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药物渗漏、敷贴脱落、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中药穴位贴敷2h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穴位贴敷4h、6h、8h、10h与对照组比较效果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均可对慢性肾性高血压起到有效作用,但各组间比较治疗效果无差异。通过对贴敷治疗中异常的情况发生率进行比较:随着穴位贴敷时间的延长,异常情况:皮肤过敏反应、敷贴脱落,药物渗漏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加。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慢性肾性高血压的辅助治疗效果显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采用的贴敷时间在4h比较适宜。

【关键词】慢性肾性高血压;穴位贴敷;贴敷时间;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356-02

中药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在现代药剂学中称为经皮给药法[1]。它根据经络学说,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中药制剂进行贴敷,使之吸收,发挥其药理治疗作用。慢性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除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相关外,还与正常肾组织具有的抗高血压物质减少相关。患者由于肾血管和肾实质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并较原发性高血压难以控制,治疗肾性高血压以口服降压药为主,可是远期效果并不理想。在临床我们应用选用杜仲、鬼针草、夏枯草、钩藤、红花、丹参、川芎、三七粉等十几种中药研成粉末,用白醋调成糊状,贴于相应穴位,在治疗慢性肾性高血压方面具提高了疗效,且具有副反应少、治疗成本低、操作简便易行等优点。近年来,穴位贴敷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2],但临床上对于穴位贴敷单次贴敷时间不统一,一般为2h~10h,笔者通过对疗效、副作用等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有效适宜的穴位贴敷时间。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01-2017.05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慢性肾性高血压患者120例,其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从15岁到83岁。随机分别分成六组(编号各为1、2、3、4、5、6组)每组各20例,第1组到第5组为观察组,第6组为对照组,不能按疗程敷贴,皮肤过敏的病例36例。六组病人在人口学特征、原发病构成比例、病程分布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第6组)采用常规治疗:低盐低脂优蛋白饮食、口服降压药等,给予肾内科高血压病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

1.2.2观察组(第1~5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

中药穴位贴敷操作护理方法。(1)取穴:选取双侧肾俞穴、双侧涌泉穴4个穴位;(2)贴敷药物:膏药制备选用杜仲、鬼针草、夏枯草、钩藤、红花、丹参、川芎、三七粉等十几种中药研成粉末,干燥放置备用,贴敷时用白醋调成糊状;(3)贴敷方法:湿毛巾清洁皮肤,待干,每穴用药3g,上盖6*6cm2贴敷固定于穴位上,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使用2个疗程。(4)敷贴后:注意患者主诉,有无出现发热、微痒、微红、有轻微的痛感及色素沉着等皮肤过敏反应、敷贴脱落及药物渗漏,予每小时点揉穴位2~3分钟,促进药液吸收。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忌烟、酒、、浓茶、咖啡、生冷腥味及辛辣之品。敷贴期间尽量减少运动及过度活动,避免出汗及活动时致敷贴脱落及药物渗漏;(5)敷贴时间:按分组不同,第1组的单次敷贴时间为2h、第2组的单次敷贴时间为4h、第3组的单次敷贴时间为6h、第4组的单次敷贴时间为8h、第5组的单次敷贴时间为10h,各组均按要求揭贴,揭帖后观察皮肤情况。

1.3评价标准

1.3.1疗效评价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以上;药物减量或停用;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舒张压较冶疗前下降10~19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3.2血压观察采用台式手动血压计测量患者右臂血压,测量前休息15~20min,由同一测量者进行测量,测量前患者必须在安静的环境下,连续测量3次,每次间隔至少5min,取3次平均值。以治疗前3次血压值均数作为初值,治疗2周后3次血压值均数作为终值,其间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血压3次。

1.3.3异常情况皮肤过敏反应(出现红疹、水泡、瘙痒等)、敷贴脱落、药物渗漏,其中皮肤过敏反应退出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3.讨论

贴敷疗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医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指出:“用膏药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本次研究中示穴位贴敷4h、6h、8h、10h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均可对慢性肾性高血压起到有效作用,但各组间比较治疗效果无差异,穴位贴敷2h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差异,可能是因为作用时间太短,药物未能充分吸收所致。郑蓉[4]在穴位贴敷高血压时间探讨上穴位贴敷4h与对照组无差异,综合比较建议贴敷6h。可能是由于本次研究在贴敷过程中采用了每小时的穴位按揉,刺激穴位有效促进了药物吸收。在异常情况的研究上,随着贴敷时间的延长,皮肤过敏、敷料脱落、药物渗漏发生率明显增多,综合疗效和异常情况的发生率,建议贴敷时间为4h,辅助进行每小时的穴位按揉刺激穴位,加快药物吸收。

【参考文献】

[1]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07-109.

[2]谢璞.中医治疗高血压研究近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05):566-56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4.

[4]郑蓉.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贴敷时间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4):37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