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检测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急腹症患者60例,其中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纳入A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30例纳入B组,另选择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抑制速率法对三组受试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进行检测。比较三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阳性率。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入院时即刻、12h、24h、2d、4d、7d、10d的变化。结果A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阳性率均高于B组和对照组(P<0.05)。A组血清淀粉酶在24h时水平最高(P<0.05),在4d后下降明显,7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脂肪酶在2d时水平最高(P<0.05),4d后下降明显,在10d后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急性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均有升高,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更好,多次检测可作为病情发展和疗效评估的,以作对后继治疗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检测仪器对患者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酶检测,就临床应用价值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选取40例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依据美国临床最新实验室委员会的标准,每日抽取患者的即时血清,根据不同检测仪器就患者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酶进行平行测定。以美国临床实验修改正案CLIA,88所建议的标准作为本次研究的标准,对比分析不同检测仪器测定下的血清肾功、血糖、淀粉酶结果误差情况来判定结果的可比性,结果存在差异。结果本次实验患者在经两种检测仪器所检测结果后发现具有可比性与相关性,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在两种检测仪器测定下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为患者诊断提供依据并且节省因病情不确定而浪费的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淀粉酶、脂肪酶配合检测在急性胰腺炎诊断里的价值与应用。方法选取健康的体检者、重型的胰腺炎患者、轻型的胰腺炎患者当作此次的A组(轻型)、B组(重型)、对照组(健康),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酶以及淀粉酶的含量,对体征缓解的情况以及临床症状进行观察。结果A组和B组的C反应蛋白、脂肪酶以及淀粉酶的含量都比对照组高,而B组又比A组高(p<0.05);三种指标所联合的检测在准确度、特异性以及灵敏性上都高于一种指标的检测或者是两种指标的检测(p<0.05);B组不良反应的时间也比A组长(p<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脂肪酶以及淀粉酶配合检测可以让急性胰腺炎诊断的准确度、特异性、灵敏性提高,并且C反应蛋白的含量可准确的判断病情。
简介: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淀粉积累高峰期的锥栗种仁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得到的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及代谢通路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了7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在锥栗种仁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denovo组装后共获得53629条Unigene序列,序列平均长度为746bp;通过与其他核酸、蛋白质数据库的Blast搜索比对,共26739条Unigene序列获得基因注释,占All-Unigene的49.86%;与COG数据库比对后将其注释的14413条Unigene序列划分成25类;GO功能注释的33926条Unigene基因共分成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过程3大类58个分支;与KEGG数据库比对结果注释的5277条Unigene序列划分为116条代谢通路;7个与淀粉和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中,CH.29636(淀粉合成酶,SS),CH.11971(淀粉分支酶,SBE)两个基因随着种仁的发育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其余5个基因(CH.31302、CH.33690、CH.19238、CH.30128、CH.13088)表达量随着种仁的发育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该结果与锥栗种仁发育期淀粉和蔗糖的变化规律一致。这些信息为锥栗果实品质形成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简介: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通过冷冻一乙醇置换法制备多孔淀粉,并进行了表面形貌分析,考察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多孔淀粉吸附能力的影响;通过对甲基蓝水溶液的吸附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温度和甲基蓝初始浓度对多孔淀粉的甲基蓝吸附量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当淀粉与水的质量配比为10:100时,制得的多孔淀粉表面成孔情况以及吸附性能达到最优;多孔淀粉对甲基蓝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并在60min左右逐渐趋向平衡;在15-35℃的吸附温度范围内。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0-300mg/L的甲基蓝初始浓度范围内,吸附量经历先增大,后接近饱和的变化过程;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更能描述多孔淀粉对甲基蓝的吸附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测定相对乳酸脱氢酶(LDH)在心脏疾病与非心脏疾病的的差别,从而阐述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检测相对乳酸脱氢酶(LDH)在心脏疾病诊断方面的优越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7例心肌炎患者、及19例冠心病患者和42例非心脏疾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化学抑制法检测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含量及采用乳酸丙酮酸法检测乳酸脱氢酶含量(LDH);进行组间差异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结果LDH-1含量在心肌梗死组、心肌炎组、冠心病组和非心脏疾病对照组间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DH含量在心肌梗死组、心肌炎组、冠心病组和非心脏疾病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从实验结果统计分析,LDH-1相对于LDH检测对于临床鉴别诊断心肌梗死、心肌炎、冠心病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作为实验室诊断心脏疾病灵敏可靠的生化指标.关键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检测;冠心病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46-02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肾淀粉样变性病的肾脏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50例,观察分析患者的肾脏临床表现,对肾脏损害情况评分。结果患者在初期的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后发展成肾功能不全及肾衰竭症状。100例肾淀粉样变性病患者中有免疫球蛋白轻链型肾淀粉变性病(AL)25(50.0%)例,其中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5(10.0%)例,A型肾淀粉变性病(AA)患者有25(50.0%)例。AL-l患者21(42.0%)例,AL-k患者4(8.0%)例。免疫复合物沉积5(10.0%)例,其中IgA肾病3(6.0%)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4.0%)例,Ⅲ期膜性肾病1(2.0%)例。结论诊断肾脏淀粉样变性病的病因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组织化学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简介:以芋艿淀粉为原料。采用湿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酯。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取代度(DS)为指标,研究芋艿淀粉浓度、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酯制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酯制备的适宜工艺条件:淀粉质量分数40%、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为2.0%芋艿淀粉干重、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3h。在该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辛烯基琥珀酸芋艿淀粉酯颗粒结构发生变化,糊化温度由原淀粉的最高温度85.49℃变为82.15℃。红外光谱图中1710~1740cm-1,1550~1610cm-1区间分别出现酯羰基(C=0)伸缩振动吸收和RC00-特征吸收.可断定辛烯基琥珀酸与淀粉酯化生成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