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黄素磷酸钠预防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行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14例,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3g/m2)化疗108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4例。大剂量甲氨喋呤化疗结束12小时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了亚叶酸钙(15mg/m2)解救治疗,并监测甲氨喋呤血药浓度直至低于0.2μmol/L停止给药。实验组在亚叶酸钙基础上加用核黄素磷酸钠解毒治疗,对比两组口腔黏膜损害、胃肠道损伤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口腔黏膜损害、胃肠道损伤的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8/54)、24.1%(13/54),而对照组为33.3%(18/54)、44.4%(2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核黄素磷酸钠可降低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引发的口腔溃疡及胃肠道黏膜损伤等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变态反应性气管肺曲霉菌病的 CT 主要征像,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依照目前通用 ABPA 诊断标准,回顾分析 11 例经临床和实验确诊为 ABPA 患者的 CT 图像后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ABPA 在 CT 上均表现为局限性囊状或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和手套样稍低或高密度支气管黏液栓形成。( 2 例病变远端支气管正常, 2 例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 3 例马赛克灌注及局限性肺气肿, 5 例见段及亚段级肺不张。结论 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及 黏液栓子形成为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变态反应性气管肺曲霉菌病的CT主要征像,提高对其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依照目前通用ABPA诊断标准,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和实验确诊为ABPA患者的CT图像后总结其特征性表现。结果ABPA在CT上均表现为局限性囊状或静脉曲张样支气管扩张和手套样稍低或高密度支气管黏液栓形成。(2例病变远端支气管正常,2例可见小叶中心结节及树芽征,3例马赛克灌注及局限性肺气肿,5例见段及亚段级肺不张。结论中心性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子形成为ABPA相对特征的CT表现。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对生产技术的影响很大。妊娠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可以使女性的外形及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均发生改变,随着妊娠期的变化常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发生于妊娠20周后,产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水肿、蛋白尿等,部分产妇分娩完成后,高血压等症状可自行缓解。若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未得到有效干预,导致母婴患病率极高,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内皮细胞损伤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关键环节,脂代谢与内皮损伤直接相关,因此,推测与脂代谢有关的关键物质脂蛋白脂酶、载脂蛋白E可能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起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艾斯纳在教育评价美学理论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课程评价方面,他批判了科学主义者们提倡的以操作主义和测量为标准的评价模式,提倡以人文主义为主的关注人的情感,兴趣和知识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模式,更加突出强调实践性。并且他还提倡批评与鉴赏模式的评价方法,将“美”的概念与课程评价相结合。更好的将知识的艺术性得到完美的展现。作者搜集很多相关文献,将其汇总于本文中,并在最后作者谈到阅读后的感想。
简介:【摘要】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联合测定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照组为我院 32例健康新生儿,败血症组为 56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对健康对照组和治疗前后的败血症组新生儿分别进行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比较其结果并分析单独及联合检测降钙素原,超敏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度。结果 败血症组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败血症组经治疗后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水平均显示下降。单项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联合二、三项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较高。结论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及脂质运载蛋白 2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联合二、三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应用于治疗新生儿缺血性脑病的用药效果,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中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中均包含25例;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神经节苷脂作为治疗药物,实验组患者采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在治疗一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21(84.0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4(5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是一种临床上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药物,其临床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