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和了解听神经中行面神经生理监测的方法,以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方法在28例单侧听神经瘤患者切除肿瘤中行面神经生理监测,术后一周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8例患者,面神经解剖保留27例(占96.43%)。术后一周面神经功能评估,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1例。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进行面神经生理监测为提高面神经解剖保留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帮助,该技术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 标签: 听神经瘤 电生理监测 面神经 功能保留
  • 简介:近年来,血管内介入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进展很快,但仍有很多病例需要或不得不进行开颅手术治疗。有些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往往是复杂、巨大的动脉瘤,神经外科医师必须采用一切创新、先进的诊疗技术及围手术期的辅助手段,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1]。作为中最常用的措施之一,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可以降低瘤内压力,便于动脉瘤颈的分离与夹闭,可以有效地防治动脉瘤破裂。但是,该技术有可能导致脑缺血性损害[2]。另外,穿支动脉的损伤或误夹、脑叶的过度牵拉等,亦可能造成相应区域的脑缺血损害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为了避免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采取规范、有效的神经功能监测,就显得极为重要。现仅就颅内动脉瘤神经生理监测的应用情况,综述如下。1颅内动脉瘤神经生理监测的概述神经生理监测主要是利用中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诱发电位(evokedpotentials,EPs)对大脑皮质功能和(或)各种神经传导通路功能的完整性进行连续的监测、评估,也可对解剖上模糊的重要神经功能组织进行辨认与保护[3]。在急性脑缺血发展过程,脑电活动的异常改变或消失往往发生在...

  • 标签: 中神经 动脉瘤术 术中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科手术,脊髓神经生理监测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分析影响神经生理监测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2例脊柱外科手术患者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在152例手术患者当中,有20例出现了SEP异常的现象,其中15例MEP异常。通过观察与分析得知,SEP异常出现与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围手术期的患者体温和麻醉方式等有着重要的联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MEP异常现象与患者的血压情况和肌肉松弛程度等都存在着重要关联,P<0.05,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外科患者手术,应该注意控制患者的麻醉药用量,并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体温监测,避免对神经生理监测结果产生严重影响。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脊柱外科手术 神经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率及功能保留率,以提高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9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疗效,分别对神经生理监测组(实验组)及未监测组(对照组)的面神经的解剖保留及面神经的功能进行术后疗效评估。结果对照组26例患者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者19例(73.1%),而实验组23例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者16例(61.5%),术后1月面神经功能保留者18例(69.2%)。实验组术后1周面神经功能保留者21例(91.3%),术后1月面神经功能保留者22例(95.7%),实验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听神经神经生理监测的运用不仅可实时反馈神经功能状态,而且可明显提高面神经的解剖保留率和功能保留率,提高听神经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听神经瘤 术中监测 面神经
  • 简介:全髋关节置换(THA)已被认为是治疗不可逆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手段。THA并发症之一是神经损伤,虽然发生率相对不高,但由于其可能带来恶劣的预后,已经引起骨科医师的重视。本文从发生率、原因与机制、危险因素、预后和THA监测的角度,综述了目前对THA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监测 手术中 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理监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20例颈动脉狭窄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其中70例在颈动脉内膜剥脱应用神经生理监测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另50例行传统颈动脉内膜剥脱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男48例,女22例,年龄(65.31±3.25)岁;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64.87±3.37)岁。对比传统式与神经生理监测辅助下手术2种式的围期指标及神经损伤差异。结果两组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狭窄处管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狭窄处管径均增宽,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颈动脉暴露时间分别为(68.48±15.23)min、(42.36±10.05)ml、(6.85±2.54)min,均低于对照组(81.23±16.58)min、(52.32±11.31)ml、(9.24±2.9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神经暂时性损伤,术后6个月内完全恢复,观察组颅神经损伤率为1.43%(1/70),低于对照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剥脱可改善颈动脉狭窄,恢复脑灌注,神经生理监测辅助手术可有效减少中出血,降低颅神经损伤率。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神经定位 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生理监测技术在听神经瘤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听神经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显微外科听神经瘤切除,观察组行神经生理监测技术下听神经瘤切除。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情况、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情况、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听力功能和面瘫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肿瘤完全切除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P<0.05;肿瘤部分切除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观察组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50%(37/40),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97.50%(39/40),高于对照组72.50%(29/40)、75.00%(30/40),P<0.05。观察组术后面神经功能分级、听力功能和面瘫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P<0.05。结论听神经瘤切除应用神经生理监测技术,可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和面神经解剖、功能保留率,利于改善术后面神经功能、听力功能和面瘫症状,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听神经瘤 切除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 面神经功能保留率 面神经功能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近2年来入院的80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观察。将入院患者数字随机分为监测组和非监测组,测量患者肿瘤大小,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评估患者术前听力下降情况,是否存在面部麻木,听神经鞘瘤后组相关症状,面神经功能等级等表现。监测组在实施听神经鞘瘤切除时进行面神经监测,非监测组在手术过程不进行监测,两组患者均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行全切或次全切。术后3 d再次评估其听力情况,面部麻木,后组相关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等级,同时于术后1个月评估其预后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评估均未见显著差异,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测组面部麻木发生率为42.9%(15/35),明显低于未检测组86.7%(39/45)(P<0.001);面神经功能分级监测组Ⅰ级(17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1例);较未检测组[Ⅰ级(1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9例)]显著降低(P<0.001);预后GOS(4.60±0.55)较未检测组(3.78±0.67)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手术能够提供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避免面听神经损伤,显著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面神经 听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神经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听神经瘤手术神经生理监测对面听神经保护的意义。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2月未行神经生理监测者为非监测组(n=18),2002年1月~2006年12月行神经生理监测者为监测组(n=22),比较手术前后2组面听神经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4h内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1例,无变化9例,加重8例,面瘫症状好转1例,无变化2例,加重4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好转9例,无变化12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好转6例,无变化5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好转优于未监测组(Z=3.389,P=0.001;Z=2.470,P=0.014)。术后6个月随访,未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4例,无改善8例,加重6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例,无改善4例,加重2例;监测组听力障碍减轻或消失15例,无改善6例,加重1例,面瘫症状减轻或消失10例,无改善1例。术后6个月时监测组听力障碍和面瘫症状恢复显著优于非监测组(Z=3.105,P=0.002;Z=3.187,P=0.001)。结论听神经瘤手术中行神经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面听神经

  • 标签: 听神经瘤 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听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生理检测应用于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保护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2年5月确诊入院的听神经瘤患者(n=45),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手术,实验组23例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应用神经生理检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面神经功能保留、肿瘤全切、面神经解剖保留) 。结果 实验组面神经功能保留率、肿瘤全切率及面神经解剖保留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听神经瘤 神经电生理检测 面神经保护 肿瘤
  • 简介:神经生理监测作为一种预测神经功能损伤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被用于脊柱矫形手术。本文简述了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及多模式监测在脊柱畸形矫形手术的应用进展。目的是以标准的监测方法,在脊柱矫形手术对脊髓功能进行实时的评估,预警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本文就上述监测方法在脊柱畸形矫形的临床应用、神经损伤的报警标准、麻醉对监测的影响因素、监测安全性和有效性及监测指标的作用做简要综述。

  • 标签: 术中神经生理监测 体感诱发电位 运动诱发电位 脊柱畸形 脊柱矫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生理监测在儿童癫痫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2020年1月-2022年7月,纳入我院儿童癫痫外科拟进行病灶切除手术患儿114例,对其进行神经生理监测(IONM)。应用皮质脑电图(ECoG)对放电部位和范围进行准确判断,定位致病灶,指导手术切除范围。采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在手术过程监测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运动神经通路的功能完整性,刺激电极放置于运动皮层的相应位置,进行持续MEP监测,在手术过程监测诱发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对术后患儿进行随访观察,时间为6个月~1年,根据Engel疗效分级对评价术后癫痫患儿疾病预后水平。通过神经功能性检查、运动功能检查等手段对患儿术后的运动功能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14例接受癫痫手术患儿均顺利完成IONM监测。在随访期间,107例患儿无癫痫发作,有5例患儿癫痫发作≤3次,有2例患儿发作>3次,患儿术后癫痫的无发作率为93.86%。患儿监测电位的稳定性与患儿术后运动损伤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86,P=0.005)。114例患儿术后发生运动功能损伤9例,发生率为7.89%。结论:神经生理监测应用于儿童癫痫外科,可有效保护患儿神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预后。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儿童 癫痫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的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7月~2015年3月,采用面神经侧方扩散法,对126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进行神经生理监测。结果126例123例术前记录到典型异常肌肉反应(abnormalmuscleresponses,AMR)波形,经手术后AMR消失。术后1个月内面肌痉挛症状消失119例(94.4%),残余轻微症状7例(5.6%)。结论神经生理监测有利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对责任血管的判断和减压效果的预估。

  • 标签: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生理技术联合监测对预防脊髓髓内肿瘤切除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病例资料,均行手术切除治疗,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P40)和运动诱发电位(MEP-ABP)监测。结果术后2周随访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改善10例,不变13例,下降3例。JOA评分改善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不变者,手术前后SEP-P40潜伏期、波幅改变及MEP-ABP潜伏期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髓内肿瘤切除中使用神经生理联合监测能及时反映神经功能变化,生理指标变化与病人术后神经功能改变一致。联合监测可提高操作的安全性,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脊髓肿瘤 髓内 电生理学 监测 手术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理监测在胸椎黄韧带骨化切除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一2020年1月收治的17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1l例;平均年龄52.6+12.5岁。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胸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运用自发性肌电图(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SEMG)监测神经根功能,结果:本组病例在椎弓根螺钉置入过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肌电改变。本组病例,6例均出现明显的SEP改变,出现异常的肌电反应;其中5例为单侧下肢的波幅明显下降至50%以下,1例是双侧下肢波幅明显下降至50%以下;立即提醒者注意剥离粘连神经脊髓的操作;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的术后未出现严重及脊髓损伤并发症,术后肌力及感觉级别较术前没有明显的下降。结论:应用神经生理监测可提供更为客观的安全指标,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神经电生理监测 胸椎管减压术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理监测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6例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的患者纳入研究,中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脑电图(EEG)监测。比较不同监测模式的严重报警和次要报警发生率,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符合率。结果:3项联合监测时严重报警和次要报警发生率均高于单项监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联合监测的特异度为100.0%,诊断符合率为91.5%,灵敏度为91.5%,高于各单项监测(P<0.05)。结论:神经生理监测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特别是MEP、SEP和EEG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符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神经生理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1年本院接收的50例接受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不接受神经生理监测。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联合神经生理监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治疗,了解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神经生理监测之下,其总有效率达到96%(24例),在手术之后仅仅有1例患者出现眩晕的症状。对照组的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后,其总有效率为76%(19例),在手术之后出现眩晕的患者2例,听力下降3例,面瘫1例。结论:患者在接受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过程,容易诱发相关的并发症,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通过神经生理监测,能够帮助医疗人员实时关注患者的情况,有效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血管损伤引起术后缺血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神经生理监测(IONM)能有效识别早期缺血,减少相关并发症。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生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生理学组组织了全国神经生理及脑血管病方面的专家,在回顾国内外已发布的指南共识和临床证据基础上,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形成了常用的IONM技术及参数设置、围手术期准备与结果解读、不同部位动脉瘤生理监测价值和特殊情况下电生理监测四个方面的共识。并根据GRADE证据等级标准,从上述四个方面给出了9条推荐意见,为临床颅内动脉瘤神经生理监测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 简介:手术操作对神经系统的损伤是一个逐渐加重的过程,在正常与不可逆损伤这两个极端之间,存在一个较大的神经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的区域。而在此区域内,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通常都是可以监测的。如果在一定时间内停止损伤神经系统的操作或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可以使神经系统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基于这种认识与神经生理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监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使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 标签: 神经电生理监测 神经系统功能 手术中 脊髓 神经外科患者 手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