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20例经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10例,治疗组予辛伐他汀10mg每晚顿服,对照组行其他非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观察时间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调节血脂,而且可以稳定斑块,甚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彩色超声多普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血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色超声在吸烟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9例吸烟者颈动脉应用彩色超声检测颈动脉管壁、内膜、以及有无斑块,斑块大小,回声及发生部位。结果89例吸烟者中有78例检出斑块,共615块,其中左侧323块,右侧292块。其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结论吸烟者颈动脉病变以内膜增厚及硬化斑块形成为主要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反应斑块的大小、数目、位置及回声,对吸烟者因斑块成份脱落而引发的脑梗塞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对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与7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超声颈动脉检查对比。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的IMT以及斑块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偏高。超声病理学分型情况,对照组与冠心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超声检查颈动脉,可容易检出硬化斑块,而且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准确率高的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冠心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口服用辛伐他汀和氯吡格雷,实验组加服补肾活血方剂,均治疗12周;比较观察两组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颈动脉斑块和血脂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补肾活血法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的社区护理特点。方法针对在过去二年来在我社区医院新就诊的冠心病患者,经登记建档后,社区护士对其进行服药后随访护理,忽略性别、年龄因素,重点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对其疾病的影响,随机将17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护理中加入心身干预护理,对照组未予心身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病情稳定率92%(P<0.05)对照组病情稳定率79%(P<0.05),干预效果明显。

  • 标签: 冠心病心身干预护理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颅内动脉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在所有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8%~10%是由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一个炎症反应过程,近来认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友部位包括颈动脉海绵窦虹吸段、大脑中动脉主干、椎动脉邻近融合部和基底动脉。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在流行病学、自然病程、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方面均有显著进展。本文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病程做一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颅内 流行病学 自然病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于诊断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30例,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3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及30例对照者分别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合并斑块发生情况及IMT厚度。结果观察组IMT厚度为(0.92±0.07)mm,对照组为(0.75±0.05)m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合并斑块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结果确切,在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高血压 高脂血 诊断价值
  • 简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一方面可造成原位管腔狭窄,阻碍血运,而具有溃疡、出血等特点的不稳定硬化斑块更是脑栓塞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各种影像学手段,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它们各有其特点,对于管腔狭窄和不稳定斑块的检测有着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医生应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测方式,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水平。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DSA CTA MRA 分子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5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模式。结果经过健康知识调查问卷,观察组患者得分为优的11例,良7例,及格5例,不及格1例,对照组患者得分为优5例,良6例,及格9例,不及格2例,两组患者优良率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的同时,加强健康知识宣讲,达到患者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促进患者身体健康。

  • 标签: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的细胞、细胞外基质、血液成分(特别是单核细胞、血小板及LDL)、局部血流动力学、环境及遗传因素间一系列复杂作用的结果,因而不可以有单一的病因。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并不平行,病变所在动脉及其位置与临床发病密切相关。目的浅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目前,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热点,在于EC损伤因素如何使动脉失衡以及各种细胞因子对病变发生发展产生的影响和调控,特别是在基因水平上阐明其发病机制,将对其预防或治疗产生重大的突破。

  • 标签: 浅谈动脉粥样硬化 病因 发病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朝阳区太阳宫社区50岁以上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调查方法选取本市434例居民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202例)和对照组(232例)。每个居民都详细询问有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史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高血压、冠心病、腰围、体重指数(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性别及高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有关(P〈0.05)。结论在社区内开展颈动脉超声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筛查及干预,对脑卒中的预防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颈动脉 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超声
  • 简介:摘要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近年来发病较高的一类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多,严重程度较高,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检测方面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本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来我院就诊的3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了诊断,将其发病情况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寻找其中存在的联系,为该病症的临床检查提供比较准确的渠道。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其中易损斑块更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元凶。因此本文就易损斑块的发生机制及核磁共振检测手段在近年来的进展做简要的概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机制 核磁共振 分子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基础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共随访1年,于入院时和1年后使用美国GE公司MycoCard○RReaderⅡ型超声诊断仪对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患者的血脂,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变化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后,治疗组患者在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患者在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后,治疗组患者左侧总动脉IMT和右侧总动脉IMT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稳定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是四肢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肢体的大、中动脉病变导致血管狭窄以致闭塞,使患肢出现缺血性症状。在四肢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远高于上肢。目的讨论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对患者进行护理与健康教育。结论本病由于是慢性病并疼痛不适,活动受限,使病人自理能力降低,易出现焦虑、情绪低落,而对残疾的恐惧可加重其不适。护士应了解病人恐惧的感受,积极主动地指导病人促进血流循环的方法,重点介绍足部护理。

  • 标签: 闭塞性周围动脉粥样硬 心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研究从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探讨股浅动脉下段易发易发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281例股浅动脉AS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观察股浅动脉329条,将股浅动脉等长度分为上、下两段,统计分析两段间发病率、管径狭窄程度及峰值速度。结果与股浅动脉上段相比,股浅动脉下段AS发病率增高(P<0.01),动脉管径狭窄率增高(P<0.01),峰值血流速度增快(P<0.01)。结论股浅动脉下段易发动脉粥样硬化,与其走行弯曲出现剪切力减低区,并与该处股浅动脉受收肌腱裂孔的影响使其剪切力进一步减低,导致股浅动脉下段易发动脉粥样硬化

  • 标签: 股浅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剪切力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颅内动脉支架术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总面积(AP)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探讨辛伐他汀对预防颅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能性。方法将52例颅内动脉支架术且术前彩超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口服辛伐他汀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20mg/d组(25例)和40mg/d组(27例),两组均术前3d开始口服辛伐他汀,并同时口服氯吡格雷75mg/d+拜阿司匹林100mg/d;在支架置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行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IMT及AP,同时检测血清CRP浓度。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的IMT及AP均较术前无明显减少(p>0.05),至6个月时,减少才有显著性(<0.05);且6个月时,40mg组减少明显多于20mg组(p<0.05)。两组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CRP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且40mg组降低较20mg组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够降低颅内动脉支架术后患者IMT,缩小AP,抑制炎症反应,对预防颅内支架术后再狭窄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颅内动脉支架 动脉粥样硬化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联合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确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在我院用超声联合检查方法,检查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72例的病例资料。所有糖尿病患者根据病程的不同分为三组小于5年的A组26例,5年-10年的B组23例和大于10年的C组23例。分别用超声检查统计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和动脉硬化部位,以此来分析其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斑块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硬化部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及时的超声检查,有利于对糖尿病患者及早干预和治疗,延缓大血管病的进展,降低大血管病发病率。

  • 标签: 2型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超声检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选取45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病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检出率和诊断标准。结果45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40例,检出率为%。结论彩色多普勒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极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彩色多普勒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Wingspan自膨胀式支架作为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一种措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随着其广泛应用,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就近年来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颅内动脉硬化 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