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改善受压部位皮肤环境干预措施在骨科特殊体位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中效果,方法:选取80例骨科特殊体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改善受压部位皮肤环境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善受压部位皮肤环境干预措施在骨科特殊体位患者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中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降低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术后恢复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因此,这些干预措施可作为预防和管理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重要手段。

  • 标签: 改善受压部位皮肤微环境的干预措施 骨科特殊体位患者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间断性变换手术床角度在平卧位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行择期平卧位手术治疗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中压疮预防措施;15°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巡回护士每间隔半小时按左倾15°-平卧-右倾15°调整手术床角度;30°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巡回护士每间隔半小时按左倾30°-平卧-右倾30°调整手术床角度。评价3组患者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及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结果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6%(8/50)、0、4%(2/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120,P<0.05),进一步两两对比显示:对照组术后压疮发生率高于15°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对照组与30°试验组、15°试验组与30°试验组手术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患者术后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分别为(27.880 ± 1.637)、(27.520 ± 1.693)、(26.920 ± 1.947)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779,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对比显示:对照组与15°试验组、15°试验组与30°试验组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高于30°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性变换手术床角度可在不影响手术医生操作便捷性前提下,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其中间隔30 min,按左倾15°-平卧-右倾15°手术床角度调整方案效果最优。

  • 标签: 手术体位 压疮预防 手术 平卧位 间断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间断性变换手术床角度在平卧位手术患者压疮预防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6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住院行择期平卧位手术治疗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中压疮预防措施;15°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巡回护士每间隔半小时按左倾15°-平卧-右倾15°调整手术床角度;30°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巡回护士每间隔半小时按左倾30°-平卧-右倾30°调整手术床角度。评价3组患者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及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结果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6%(8/50)、0、4%(2/5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0.120,P<0.05),进一步两两对比显示:对照组术后压疮发生率高于15°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对照组与30°试验组、15°试验组与30°试验组手术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对照组、15°试验组和30°试验组患者术后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分别为(27.880 ± 1.637)、(27.520 ± 1.693)、(26.920 ± 1.947)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779,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对比显示:对照组与15°试验组、15°试验组与30°试验组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医生对手术体位满意度高于30°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性变换手术床角度可在不影响手术医生操作便捷性前提下,降低手术相关压疮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其中间隔30 min,按左倾15°-平卧-右倾15°手术床角度调整方案效果最优。

  • 标签: 手术体位 压疮预防 手术 平卧位 间断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ICC置管期间实施全面护理对皮肤过敏现象护理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1月间于我院行PICC置管期间发生皮肤过敏病患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54,全面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可知,研究组PICC置管期间皮肤过敏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皮肤过敏症状消退用时短于对照组,平均置管时长长于对照组,置管期间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PICC置管过程中采用全面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皮肤过敏发生概率,缩短过敏症状消退时间,缓解置管期间不良情绪,延长平均置管时长,有利于提升病患置管配合度,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治疗作为一种非手术皮肤治疗方法,因其在改善皮肤纹理、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等方面的显著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探讨针治疗在改善皮肤纹理中应用,详细分析其原理、机制及多样化应用,同时重点剖析当前存在治疗效果差异、潜在副作用及效果持久性不足等问题。基于现存问题,通过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及优化技术设备与产品等方面的优化对策,旨在提高针治疗安全性与长期疗效。

  • 标签: 个性化方案 副作用 综合治疗 技术优化
  • 简介:摘要:针治疗作为一种非手术皮肤治疗方法,因其在改善皮肤纹理、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等方面的显著效果,受到了广泛关注。探讨针治疗在改善皮肤纹理中应用,详细分析其原理、机制及多样化应用,同时重点剖析当前存在治疗效果差异、潜在副作用及效果持久性不足等问题。基于现存问题,通过个性化治疗方案设计、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及优化技术设备与产品等方面的优化对策,旨在提高针治疗安全性与长期疗效。

  • 标签: 个性化方案 副作用 综合治疗 技术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受压界面皮肤温度干预对肩关节镜手术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PI)形成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实施常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降温组和升温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降温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术中受压界面皮肤实施降温干预,升温组则实施升温干预。观察手术不同时间段各组温度变化和差异,比较术后72 h各组PI发生率。绘制ROC曲线,分析受压界面平均皮肤温度在预测PI中价值。结果三组麻醉前、手术开始时受压界面皮肤温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升温组术中、术后受压界面皮肤温度明显高于降温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降温组PI总发生率最高,与升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术中受压界面平均皮肤温度在预测PI中AUC为0.423(0.329,0.518),最佳截断值为35.635时,敏感性为81.80%,特异性为78.90%。结论对术中患者受压界面皮肤温度实施有效干预,可以降低术后PI发生率。

  • 标签: 受压界面 皮肤温度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环境对压力性损伤影响。方法:研究自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抽取120例肿瘤手术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IAPI)分组,发生组20例、未发生组100例,对比两组受压部位环境,探讨护理对策。结果: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术中低血压比例以及核心体温变化≥0.5℃比例偏高,与未发生组对比,发生组皮肤温湿度变化偏大(P<0.05)。结论:受压部位皮肤环境改变与压力性损伤发生有很大关系,对此需要采取积极护理干预措施加强预防处理。

  • 标签: 皮肤微环境 压力性损伤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术后不同时间翻身对患者受压皮肤影响。方法统计本科室从2013年7月到2013年9月三个月中行腰麻手术患者80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从手术后2小时开始使用小于30度角软枕对患者在腰臀部翻身,对照组依照传统腰麻后6小时后翻身,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翻身时间对受压皮肤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受压皮肤没有明显变化,对照组患者受压皮肤,尤其是骶尾部和双臀部,有不同程度皮肤改变,潮红、水泡或破溃。结论对于腰麻后患者翻身时间不必要在6小时后,可以术后2小时在腰臀部用软枕提前小角度(<30度角)翻身,以改变皮肤受压部位和时间,预防压疮。

  • 标签: 腰麻患者 翻身时间 受压皮肤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不同部位皮肤温度,选择皮肤温度低处血管进行置管,以减少细菌感染率。方法:对某医院手术室47名患者分别测量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和股静脉穿刺点皮肤温度。结果:6名患者锁骨下静脉皮肤温度低,39名患者贵要静脉皮肤温度低,2名患者股静脉皮肤温度低。结论:贵要静脉穿刺点皮肤温度低,能减少细菌感染率,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是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最佳选择部位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细菌感染率 静脉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给予血液透析病人护理干预,研究其对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皮肤瘙痒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 2015年 8月 ~2016年 8月所收治血液透析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 48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 48例患者实行均分, 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 24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护理,在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 BUN(尿素氮)、 Cre(肌酐)、瘙痒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均显著性更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均< 0.05)。结论:给予血液透析病人护理干预改善血液透析病人皮肤瘙痒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滴注射改善下睑皮肤细纹临床效果。方法:随机筛选我院接收下睑皮肤细纹修复患者5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A型肉毒毒素睑纹正常注射治疗,观察组采取A型肉毒毒素下睑纹滴注射治疗,将两组最终取得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最终结果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皱纹改善效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取得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睑皮肤细纹修复患者中采取A型肉毒毒素滴注射治疗,可获得更加理想治疗效果,减少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度需求。

  • 标签: 下睑皮肤细纹 A型肉毒毒素微滴注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为切实提升电气设备运行安全,提升电能转化效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用电需求,最大限度保证电能传输安全,促进我国电力能源领域全方位发展。本文将对电气一次设备连接部位过热原因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与研讨,本文首先对其连接部位过热原因进行阐述,其次对电气一次设备连接部位过热问题改善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参考与借鉴。

  • 标签: 电气一次设备 连接部位 过热 原因
  • 简介:摘要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是一组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异质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肿瘤免疫环境组成和功能对于CTCL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环境组成有助于寻找更有效抗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同时帮助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预后。本文就近年来关于CTCL免疫环境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肿瘤微环境 免疫 淋巴瘤,T细胞,皮肤 蕈样霉菌病
  • 简介:研究者通过器官型共培养、基因芯片分析、免疫金定位等方法研究周细胞对皮肤组织再生作用。结果显示,周细胞可以显著提高表皮细胞再生能力;而LAMA5是周细胞表达可能具有增强表皮再生作用候选基因之一,它编码层粘连蛋白α5(LM-α5)为ECM组分中LM-511/5211个重要亚基,在体外和体内均可以促进皮肤再生;

  • 标签: 皮肤组织 周细胞 再生微环境 调节器 表皮细胞 候选基因
  • 简介:[摘要 ]目的:为了提高脊柱创手术效果 ,探讨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手术患者疼痛改善及预后影响。方法:随机在本院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治疗脊柱创手术患者中抽取 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借助计算机分组软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例,并分别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及预后差异。结果:研究表明,术后观察组患者 VAS评分 [(0.60±0.29)分 ]较对照组 [(1.63±0.41)分 ]明显降低,而腰椎功能评分 [(29.10±4.03)分 ]较对照组 [(21.05±3.66)分 ]明显增加 (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 8.00%较对照组 32.00%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9.00,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用于脊柱创手术中,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疼痛,增加腰椎功能,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普及。

  • 标签: [ ] 康复护理干预 脊柱微创 常规护理 疼痛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出生后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生长差异及细胞色素C表达分布。方法对新生1~9日龄KM小鼠背部、尾部和触须部皮肤取材,进行HE染色,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对组织进行细胞色素C进行表达分布检测。结果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发育差异很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形态差异上,而发育时间差异也十分明显。小鼠出生后背部皮肤和尾部皮肤毛囊发育都经过了一个非线性发育和生长期,过了非线性发育和生长期才开始快速生长,相比较尾部发育略迟于背部。触须部毛囊发育特征和背部尾部差异很大,一出生便可看到较成熟触毛,没有经过稳定期便开始发育。结论通过形态学比较,结合CytC表达分布水平,发现新生小鼠不同部位皮肤毛囊早期发育存在形态和时间上差异。

  • 标签: 毛囊 细胞色素C 毛囊发育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