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高危妊娠指的是在怀孕过程中,同时潜藏着能够影响孕妇分娩结局的不良因素或者合并症,对于孕妇、胎儿以及新生儿来说,具有较大的危险性。高危妊娠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异常妊娠,若没有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管理高危孕妇,则有可能导致孕产妇、围产儿发生死亡,明显增加了孕妇家庭以及社会负担。目前,国内高度重视高危妊娠,并制定了较多高危妊娠的相关管理标准,但其中重点内容就是发现和规范管理高危妊娠,减少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数量以及种类,保证孕妇在妊娠期间足够安全,改善分娩结局。
简介:摘要为探讨孕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收集了A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期间7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期产后无出血患者78例作对比,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患者的住院资料,统计其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后出血原因,并分析孕妇的分挽方式、妊振并发症等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指出孕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是病理产科,而孕妇产后子宫缺乏收缩力是其重要原因。孕妇产后出血须发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为此,需强化对育龄妇女的宣传教育,强化产妇的孕期管理,提高剖宫产手术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术后观察和护理工作,以此来有效地防范治疗孕妇的产后出血。
简介:目的:了解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152名护理人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人口社会学特征及参加高危药品知识培训的现状,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析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水平平均得分为(11.74±2.12)分;职称、是否通过医院的制度和规范获取高危药品知识、是否参加过相关培训和是否有必要参加培训是影响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职称较高的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水平较高;医疗机构应该通过医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以及培训来增进护理人员高危药品知识与技能;加强对高危药品重要性的认识,有助于高危药品知识水平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产妇产后大出血患者,明确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软产道损伤、胎盘残留、产褥感染、子宫收缩乏力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结果4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采用清宫和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0%,没有1例出现死亡、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产后大出血患者,应对高危因素进行对症预防和控制,采用清宫和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并于产前、产中、产后进行相应的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ICU患者的临床护理高危因素开展剖析,分析防治措施的方式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就诊的120例重症ICU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应用系统防范措施,统计重症ICU患者护理高危因素,对比不同护理管理下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严重感染、过敏反应、坠床或摔倒)发生率(0.00%)更低,(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16.52±2.52)天更短,(P<0.05)。结论:重症ICU患者具有诸多高危护理因素,通过系统防范措施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早产相关的高危因素以及相应防治对策。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间妇产科所发生的早产病例137例的临床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选择同期足月分娩的正常病例13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间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相关性系数排行造成早产的高危因素依次为年龄(小于20或大于35岁)、妊高症、胎盘因素、生殖道感染、子宫发育不良、应急状态、产检次数偏少等。结论临床上如何准确识别早产的危险因素,有效进行早期预测及妊娠期的重点监护、干预成为了有效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重要干预措施。对于临床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人群,孕期应进行有规律高频次的定期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尽量延长孕周以便争取时间使促胎儿成熟的药物作用,并尽量选择剖宫产,提高早产儿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