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生态文明虽然是对大工业资本时代在场方式的某种超越,但是背后仍然可能隐藏着资本创新逻辑的故事。在以大工业资本为主导地位的旧全球化时代,资本逻辑曾经是反生态的,资本疯狂逐利曾经是造就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然而,以后工业文明为主导的新全球化时代,资本创新以各种节约型、高科技、生态化产业为主导,表现为一种生态资本主义。生态领域绝不是阻挡资本逻辑深度进入的天然屏障。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必将成为推动生态建设的强大历史动力;生态产业成为资本创新逻辑的必然产物。绿色资本主义不仅完全可能,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全球现实。深绿思潮是生态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态社会主义预言“生态是资本主义天然屏障”的判定是对资本创新逻辑的严重误读。但是,生态发展的最终目的与资本的生态逻辑之间依然存在着本质上的对立。我们需要全面历史地重新反思生态文明与资本创新逻辑之间的辩证关系。
简介:以现代分工样式的劳动为建构性因素,古典经济学开启了“商业社会”所呈现的自然和谐的幸福景观。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黑格尔从哲学维度把劳动提升为“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两者的同构性忽略了劳动的消极方面是市民社会虚幻幸福的断裂点,也暴露出两者的意识形态本质。马克思将劳动理论提升至批判理论高度,通过对古典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的双重批判,从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语境下造成劳动消极方面的根源,勾勒了超越谋生方式的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从而使劳动成为个人自我实现和体现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内在目的,成为生活第一需要的未来社会幸福图景,进而凸显马克思哲学“改变世界”的功能。
简介:摘要:“命名”即对一切事物给出标签,以作区分。同理,给文集类作品命名,亦是为了让文集类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品。书名背负着提高作品灵魂和文化品味的重要使命,为我们认识作家、理解作品,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文学创作对作品的命名慎之又慎。通过对某些文集类作品命名方式的逻辑进行分析并对其批判,进而提出文集类作品命名的应然建议。
简介:【摘要】马克思(1818—1883)与波德里亚(1929-2007)是分处两个世纪的两位思想家,尽管他们各自所处时代的特征与哲学主题不尽相同,从两者的著述中也可明显觉察到研究方法的差异,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社会批判的题域和靶心,即对拜物逻辑的批判——不是对碎片式的拜物形式的批判,也不是对一般感觉形态的拜物现象的批判,而是以一种成熟的哲学历史观和人学观念,综合性地运用社会科学体系框架内的若干方法,对工业文明发端以来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关系的揭示、反思及其追问。“物化-幻化-异化”乃是拜物逻辑的内在模式。波德里亚对拜物逻辑的批判和解读,反映的正是马克思关于货币化生存世界哲学批判的学术传统。[著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