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患者施行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432例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患者为观察目标,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6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下床行走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予以统计对比。结果在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下床行走时间、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后感染性骨折愈合不良患者施行康复训练与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患者伤口不愈合不动杆菌感染的原因、规律,以利防范。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0年10月间,骨折后不愈合伤口分泌物标本,细菌学培养不动杆菌阳性的62例住院患者的多种临床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种不同因素与骨折后伤口不愈合不动杆菌感染有关,诸如伤口开放、手术实施、联合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关,而与年龄、慢性疾病的有否、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与否无关。结论骨折患者不愈合伤口预防不动杆菌感染的关键在于合理应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伤口开放时间及手术时间。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髓内钉治疗胫骨非感染性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非感染性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从初次受伤到髓内钉内固定的时间为7月-3年(平均16月)。包括外固定支架4例,钢板固定5例,髓内钉内固定5例,石膏固定2例。这组病例中胫骨近端骨折3例,中段骨折9例,远端骨折3例,1例有节段性骨缺损,4例开始为开放性骨折,GastioⅠ1例,GastioⅡ2例,GastioⅢ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尽可能采用闭合髓内钉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所有病例在8月内全部骨性愈合。结论扩髓交锁髓内钉技术对于胫骨非感染性骨不愈合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配合碘伏冲洗治疗56例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113例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7例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清创配合碘伏冲洗,两组患者均治疗1月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细菌种类和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对比,P<0.01;感染情况对比,P<0.01。结论清创配合碘伏冲洗的治疗措施能够明显降低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开放性骨折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探讨更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在医院接受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对其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调查开放性骨折手术病例324例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期间是否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68例,非感染组256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情况、医疗差异等进行分析,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不仅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还与清创时间、创伤部位细菌数量与毒力密切相关,应对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强围手术期的医院感染控制管理,降低开放性骨折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观察开放性骨折创面的院内污染情况和感染常见细菌种类,探讨有效预防创口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病人39处开放性骨折创面在入院时、清创前后及术后6例感染创口用棉拭子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找到创面新增细菌种类.并对感染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详细记录病人的治疗过程,分析造成污染和感染因素。结果本组病人人院时创面污染的细菌有11种,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69.62%)和革兰阳性杆菌(20.25%),革兰阴性细菌污染较少(10.13%);与入院时比较,清创前有14个创口创面有9种新增细菌出现,主要为人体体表的革兰阳性细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医院内常见菌株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表明病人创口在入院后至清创前这段时间内有新的污染,清创前新增污染细菌主要出现在从入院到清创开始之间时间较长(超过3h)的创面上;清创后有5处创口查出细菌,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6例术后感染创口中有4例的致病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并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并且这4例病人的创口感染菌与入院时同一创面组织内检出的细菌不一致,表明为院内感染。结论院内污染主要发生在入院至清创前,此阶段应为护理预防的重点。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226例开放性骨折手术且术后发生细菌感染的患者资料。本组患者均于清创后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采集细菌培养标本。调查本组患者不同骨折部位的感染情况分布情况,以及本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⑴本组不同部位感染的发生情况有所差异,其中以胫腓骨、股骨与足部骨折最为常见。⑵本组中革兰氏阳性菌占31.01%,革兰氏阴性菌占58.54%,其他11.15%。主要致病细菌前3种为铜绿假单胞菌27.18%、粪肠球菌D群24.04%、鲍氏不动杆菌17.07%。结论开放性骨折手术后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临床医务人员应重点加强对创口病原菌的培养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的就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