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健康教育对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意义。方法:在我院产科门诊进行检查的孕妇5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划分为2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n=280,未给予系统健康教育)和观察组(n=280,实施早期健康教育)。在两组孕妇妊娠16周到终止妊娠(或者分娩时)进行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通过随访,来进行出生缺陷发生率、漏诊误诊率统计,评估孕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结果:在超声筛查中,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漏诊误诊率相较于对照组偏低(P<0.05)。观察组孕妇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健康教育的开展,可提高孕妇与家属对妊娠的认知,使之配合产检工作的开展,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值得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前及孕期保健对降低出生缺陷率和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在本院已经接受孕前保健的孕妇 275例为观察组,予以孕前及孕期全程健康管理,另选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产检的孕妇 275例作为对照组,跟踪妊娠情况,分析组间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结局及出生缺陷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 4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3.82%( P< 0.05)。结论:加强孕前、孕期全程保健,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关键词】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妊娠期并发症;出生缺陷率 孕前及孕期全程健康管理,均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围产期风险的有效途径,而且能够避免对新生儿、所在家庭及社会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1]。本次研究择取已经接受孕前保健且处于妊娠期的孕妇 27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常规产检的孕妇 27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妊娠合并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在本院接受孕优检查、优生遗传咨询且已接受孕期全程保健的孕妇群体中,随机抽取 275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在同期于本院内接受常规产检、未接受孕前优生保健的孕妇 27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 23~ 38岁,年龄平均( 31.30±5.45),初产妇 188例,经产妇 87例;所有产妇孕周均≤ 13孕周;孕前保健参照相关参考文献 [2]完成;神志清楚,无精神疾病;无血液疾病,无传染性疾病,无恶性肿瘤。对照组,年龄 24~ 39岁,年龄平均( 31.51±5.99),初产妇 189例,经产妇 86例;所有产妇孕周均≤ 13孕周;无精神疾病,实验室检验、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对比组间一般资料,数据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产检;观察组予以孕前优生保健服务及孕期全程保健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一系列的孕前优生保健服务 ( 1)预约优生健康检查。预约准备怀孕的夫妇进行孕前优生检查,对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 2)提供个性化风险评估。根据病史,孕前优生检查结果,对可能影响怀孕的遗传、环境、心理、行为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针对性的给予优生咨询指导。 ( 3)针对性优生健康教育。通过新婚学校、优生优育宣传片、宣传册、孕优办健康教育处方一对一的健康宣教。 ( 4)指导计划性怀孕。指导男女双方做好心理上、生理上、物质上的准备,特别是让女方在身体、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在最佳状态下、最适合时期受孕,减少高危妊娠和高危胎儿,降低出生缺陷和流产、早产等不良生育结局的发生。 ( 5)个性化跟踪随访。在孕优检查后 1月、 3月、 6月随访,了解女方受孕情况。若已受孕则转介给孕产保健部进行孕期全程一对一保健指导。 1.2.2孕期全程一对一规范保健服务 (1)随访建册。根据转介信息,随访孕妇于孕 13周前建立孕产期母子健康手册,纳入孕产期系统保健管理对象,确定一对一护理健康管理师进行全程管理。 ( 2)集中及个性健康宣教。孕期发放健康知识手册、观看医学小视频、参与网上或现场孕妇学校的妊娠期保健讲座、孕妇瑜伽、手工课以及定期健康知识短信推送等方式,提升孕妇对孕期及哺乳期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 ( 3)督促规范产检。定期短信推送加个性电话随访,督促孕妇及时、规范产检。至少检查 5次,孕 13周前 1次, 16~ 20周, 21~ 24周, 28~ 36周, 37~ 40周各 1次;发现异常酌情增加产检次数。孕早期给予避免致畸指导,引导进行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检查。孕晚期持续监测胎盘,评估胎儿是否缺氧,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即就诊。 ( 4)制定个性化方案。根据孕妇产检情况,筛查孕期危险因素,高危孕妇者进行专案管理。个性化制定其体重控制、妊娠期并发症防控方案,指导合理摄入饮食,比如从瘦肉、牛奶等饮食物中摄取钙铁元素,保持膳食平衡、充足营养供支持,并指导其适当运动,比如每日散步 2-3次,每次散步 30min。 ( 5)指导合理分娩方式。告知孕妇及家属关于各种分娩方式的利弊,并使其有一定心理准备,指导其制定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并告知其围产期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合并症;指导其通过阅读、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压力,促使其以积极乐观心理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命。 1.3 观察指标 ( 1)组间妊娠期合并症发生情况差异,按照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妊娠期合并乙肝、胎膜早破分析。组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差异,按照先天性心脏病、四肢畸形、唇腭裂、其他评估新生儿出生缺陷。组间分娩方式差异,按照自然分娩、人工助产、剖宫产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 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 %)表示,进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进行 t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组间妊娠期合并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妊娠期合并乙肝、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3.讨论 随着我国全面开放“二胎二孩”政策,符合二孩政策的育龄妇女中 35岁以上占 60%,且我国的剖宫产率世界“领先”,高达 50%,再生育妈妈中有剖宫产史的占四成左右。二孩占比近 50%,高龄及高危妊娠明显增加,故国民对于围产期的安全与保健愈发重视。不仅如此,新生儿作为家庭的希望,若出现任何缺陷,一方面给新生儿本身带来痛苦,另一方面对新生儿所在家庭及社会均可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故需加强孕前及孕期保健,提高胎儿畸形筛查率,加强围孕期保健服务质量,以满足临床需求。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均予以孕前及孕期全程保健,且按时参加孕检,对照组按时参加孕检;结果显示,观察组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证实,孕前、孕期保健在保证围产期安全、提升出生人口素质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综上,通过制定体重控制方案、心理安抚、健康知识普及,饮食及运动指导、分娩方式指导等措施,强化孕前及孕期指导,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升出生人口素质。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电子医嘱已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工医嘱,在给护理工作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护理安全隐患,实施护理专案降低急诊科电子医嘱中常见缺陷发生率;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03月至05月急诊科输液室统计的门诊电子医嘱缺陷,作为对照组,收集2020年06月至10月来我院急诊科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所存在的门诊电子医嘱缺陷,作为护理专案实施后的观察组。护理专案实施方法:确定主题,成立项目管理活动小组,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电子医嘱常见错误及原因,成立护理专案活动小组实施专案改善活动对策,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电子医嘱缺陷率为15.5%,观察组的缺陷发生率为4.5%;结论通过护理专案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电子医嘱的错误发生率提高了执行医嘱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中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护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间分娩的8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均涵盖44例产妇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未采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护理健康教育,后者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护理健康教育。对比组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结果:相比于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出现缺陷发生率更高,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通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联合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产妇预防出生缺陷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将出生缺陷发生率降至最低。
简介:【摘要】目的: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在我县接受检查的2400对备孕夫妇纳入观察对象,根据是否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0对,对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而言,观察组为0.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3%,χ2=9.524,P=0.000,有意义;就健康生育知识了解度而言,观察组为9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χ2=12.121,P=0.000,有意义。结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效果满意,对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及相关的病因,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010年度大连市城乡常住户口低出生体重儿为监测对象,填写《大连市低出生体重儿调查表》,诊断标准按照《儿科学》第5版的标准。结果低出生体重总发生率为2.71%,男婴2.41%,女婴3.10%,城市2.89%,农村2.60%,双胎以上26.78%,单胎2.07%,早产组40.94%,足月组1.33%。结论大连地区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出生体重中女婴发生率略高于男婴,早产和多胎妊娠的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和单胎,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要关注孕期保健,应尽可能避免多胎妊娠和防止早产。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留置尿管的管理过程中出现护理缺陷导致并发症的因素和相关改进措施。方法 查阅我院于2019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64例使用留置尿管的患者入院期间护理资料,按照患者是否出现导尿管相关并发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抗生素使用史和护理缺陷发生率进行对比,并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 共67例出现并发症患者归入观察组,其余97例未出现并发症病例归入对照组。并发症整体发生率为40.5%。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和抗生素使用史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中出现未及时开启引流装置、管口清洁不及时和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较为频繁,且显著高于其余缺陷种类(P<0.05)。两组患者中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的护理缺陷问题为管口清洁不及时、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和尿袋放置位置过高(P<0.05),为最主要的三项危险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未做好杀菌工作和及时更换尿袋是导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应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导尿管相关护理模式进行规范,尽可能的减少护理缺陷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常州市天宁区低出生体重儿(LBW)的发生率以及与围产期相关因素的关系,提出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本辖区2006-2010年出生的活产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孕产妇系统管理获得的有关资料,统计分析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及其与母亲年龄、流产次数、高危因素(除分娩孕周与双胎因素),与新生儿的性别、分娩孕周、是否双胎的相关性。结果本辖区2006-2010年共出生10732名活产儿,其中低出生体重儿207例,发生率为1.93%;低出生体重儿中产妇年龄大于35岁占7.38%、妊娠高危因素占6.25%,早产占41.30%,双胎占40.10%。结论产妇年龄与妊娠高危因素、新生儿早产与双胎是影响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期主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干预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并在我院儿保科随诊的102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按家长意愿分为干预组(n=54)和对照组(n=58)。对照组进行常规保健。干预组从新生儿科病房出院后即在我院康复科进行相应的超早期干预治疗。两组均随访至12个月,采用Gesell儿童发育检查方法进行智能发育评估。根据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进行脑瘫筛查。结果干预组发生脑瘫1例,常规组发生脑瘫6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8例,干预组的1岁的各能区DQ值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早期干预能有效促进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智能发育,对降低脑瘫发生率有一定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手术器械包装缺陷的发生率,保证手术器械使用安全性。 方法:采用数据统计2021年第1季度、2021年第2季度包装缺陷发生率,然后应用PDCA循环管理理论及方法对我院手术器械包装质量进行管理,比较通过实施PDCA模式前后包装缺陷发生率。结果: 应用PDCA循环后,手术器械包装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手术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应用PDCA循环管理,可提高其工作质量,用于降低手术器械包装缺陷发生率,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