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管理对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培训的效果,以期为护理学教育及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际依据。方法68名急诊新护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培训,比较两组新护士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高低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士认为培训内容合理占94.12%、培训方式灵活占97.06%、圆满完成任务占94.12%,而对照组分别为76.47%、79.41%、73.53%,两组培训方法在内容、方式及完成培训任务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理论和技能成绩提升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优于传统培训方法,有利于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有效管理护理团队,可以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针对急诊监护病房的 ICU 患者加强护理支持,分析优质护理落实的成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入住 ICU 病房进行急诊监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 64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优质护理方案,分析病症改善成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的抢救成功率 为 100% ( 32/32 ) ,对照组为 90.6% ( 29/32 )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6.9% ( 31/32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7.5% ( 28/32 ),这也是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 结论: 采用 优质护理能够更好地为 ICU 患者提供临床支持,更多的为患者考虑,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并有助于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适合急诊ICU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的实际效果。方法 接班护士使用量化评估式交接班模式,识别潜在危重症和护理风险。对比实施评估式交接班模式前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符合率,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护理措施主动落实率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 实施护理量化评估式交接班后,护士对潜在危重症患者病情判断符合率为98.30%(对照组93.96%,P<0.05),抢救物品准备完备率为98.86%(对照组95.05%,P<0.05),护理措施主动落实率99.43%(对照组95.60%,P<0.05),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8.43%(对照组96.15%,P<0.05)。结论 采用评估式交接班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ICU的交班质量、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内创伤患者死亡相关的风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EICU的150例创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影响其死亡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150例创伤患者根据最终结局分为存活组及非存活组。其中男性126例(84%),女性24例(16%),平均年龄42.6岁,最终在EICU死亡38例(25.3%)。造成创伤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58.0%)及高处坠落(2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APSⅡ)预计死亡风险率及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可以很好地早期识别死亡高风险创伤患者,其值越高,则患者死亡分先越高。相比之下,随着EICU住院时间的推移,患者死亡风险持续降低。结论创伤患者EICU住院早期,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患者年龄、SAPSⅡ和NISS评分来识别高死亡风险的创伤患者,给予高质量的治疗与护理服务,确保患者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中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2018年 8月 -2019年 10月接受的 20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的感染情况、类型进行总结,并明确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研究表明,患者中的感染率为 21.5%( 44/200),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将卖置管感染是感染患者中的主要感染类型,在所有的感染类型中,感染率最高的类型是呼吸道感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患者在重症监护病房时间较长、抗生素使用超过 7d和插管作业等。结论: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感染因素较多,且不同的感染因素会导致多种类型的感染。因此,将护理干预应用到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早期,提高感染预防能力,实现感染防控的目的,避免患者受到感染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分析结果,并总结对应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急诊监护病房收治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3例患者均采集痰液送检,统计两组患者成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83例患者痰液中共分离出243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占比最高为23.04%,显著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9.87%)、表皮葡萄球菌(9.4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2.35%)、屎肠球菌(9.88%)、白色念珠菌(11.52%)等,差异显著P<0.05。83例患者中,感染≥2种病原菌者为68例,占比为81.92%,仅15例患者感染1种病原菌(18.07%)。结论急诊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多且复杂,应做好相关预防性护理措施,尽早开始肺部感染预防。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搜集的892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患者的主要部位以及危险因素,再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892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有有175例患者受到医院感染,感染的主要部位依次是①呼吸道、②静脉置管、③泌尿道、④消化道⑤混合感染,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住院时间过长、年龄偏大、气管插管、抗生素使用种类过多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过久等(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主要有有住院时间过长、年龄偏大、气管插管、抗生素使用种类过多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过久等;医院需针对危险因素做好全面护理管理,从而控制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4例E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后依患者症状分对照组(52例非VAP患者)与观察组(52例VAP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相关的措施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病发单因素与综合指标的情况。结果比较两组EICU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EICU应用机械通气致VAP的单因素(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EICU停留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高于对照组综合指标(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机械通气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受侵入操作、留置胃管、免疫功能低、管道污染及糖皮质激素的单因素影响,与临床综合指标相关连。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监护病房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 2016.03-2017.03 接收的 70 位急诊监护病房 ICU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另外选取我院在 2017.04-2018.04 月收治的 70 位急诊监护病房 ICU 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通过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数据对两组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为 98.8% ,高于对照组 95.2% ( P<0.05)。结论:急诊监护病房 ICU 患者由于病情的不稳定性,需要医护人员拥有高度的护理知识以及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从而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这种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能提升护士自身的综合能力还能促进护理关系的发展,降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提供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整体护理对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选择74例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7例为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另外37例为实验组,接受整体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整体护理,包括心理支持、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病情恶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康复情况较好。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心理支持、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综合护理手段,可以减少病情的恶化,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重点分析其对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缩短EICU停留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长及控制住院成本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院EICU接收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标准化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包括但不限于口腔卫生维护、床头抬高、每日唤醒与评估脱机可能性等。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评估集束化护理的实际效果。结果:观察组的VAP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EICU平均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所需时长以及总体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样表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显著缩短患者在EICU的停留时间和机械通气的依赖时间,同时控制住院成本,具有明显的临床效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的VAP发生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的VAP发生率(25%)比较,研究组的(5%)较低;与对照组的E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研究组的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VAP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治疗时间显著缩短,值得借鉴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B)的分布及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为预防和控制MDRB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1600例患者,对发生感染患者进行相应部位的病原学鉴定以及药敏实验,根据2016年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对结果进行判定,收集发生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MDR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总共发现MDRB感染患者175例,感染率为10.94%,共送检出致病菌843株,检出MDRB394株,检出率46.74%,其中位居前四的MDRB分别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253株,占比为64.2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1株,占比为15.48%,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42株,占比为10.66%,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28株,占比为7.10%。慢性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以及侵入性操作均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MDR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易发生MDRB感染,主要致病菌为CR-AB,其危险因素繁多,临床中可采取有效措施来预防和减少MDRB感染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预防肺部感染护理流程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12月收治的80例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采取预防肺部感染护理流程干预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50%,与对照组的27.50%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在护理总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5.00%,与对照组的75.00%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诊重症病房患者,采取预防肺部感染护理流程干预方法,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