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科护理中使用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儿童牙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儿,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45例采取常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另45例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应的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方法干预(观察组),护理后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合作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年龄的不同,使用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可以缓解儿童的恐惧心理,提高儿童的诊疗合作性,值得临床应用和广泛推广[1-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兴趣诱导对儿童上肢骨折患儿术前心理状态和麻醉诱导配合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儿童上肢骨折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前行常规性健康指导,观察组术前行兴趣诱导,包括兴趣化互动、环境兴趣化、设备兴趣化分散患儿注意力,并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兴趣对其进行鼓励、安抚及沟通,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麻醉诱导配合度、麻醉苏醒质量、疼痛评分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诱导开始前3 min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评分、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导管时间、睁眼时间、答问切题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兴趣诱导能有效减轻上肢骨折患儿术前焦虑,提高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及麻醉苏醒质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及躁动发生率,从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兴趣诱导 上肢骨折 术前心理状态 麻醉诱导 麻醉苏醒质量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恶性肿瘤病理报告自取患者心理诱导护理的影响。方法:抽选本院在2019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通过病理学筛查的方式,选取经影像学确诊为恶性肿瘤且自取病例报告的30例患者,采取心理诱导护理。观察并对比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结果:经心理诱导护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3.45±4.62)分、(44.26±4.27)分,护理前则为(57.26±5.25)分、(58.26±4.26)分,两组对比P<0.05;护理后患者收缩压为(110.37±5.67)mmHg,护理前则为(123.03±5.26)分,两组对比P<0.05;护理后患者心率为(81.89±4.27)次/min,护理前为(97.62±9.38)次/min,两组对比P<0.05。结论:将心理诱导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病理报告自取患者的护理中,能够稳定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应激反应,保证患者构筑其平和的心态应对治疗,树立康复的信心,可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病理报告 自取 心理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诱导对减轻患儿注射给药恐惧的效果。方法 选取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在药物注射中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的患儿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诱导措施。结果 观察组患儿恐惧例数少于对照组。结论 对患儿在注射药物中给予心理诱导能够缓解他们的恐惧心理

  • 标签: 心理诱导 注射给药 恐惧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诊治本院胫腓骨骨折患者78例(2020年1月~2020年12月),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39例(常规护理),乙组39例(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P>0.05);经过护理,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均有所改善,乙组改善效果优于甲组(P<0.05);相较于甲组(20.51%),乙组并发症发生率(5.12%)更低,差异显著(X2=4.129,P=0.042)。结论 对胫腓骨骨折患者开展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胫腓骨骨折 综合护理 心理诱导 负性情绪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诱导联合优质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纳入的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联合心理诱导,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负面情绪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心理诱导 胫腓骨骨折 负面情绪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对烧伤病人护理时采用人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进而实现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和50例实验组进行人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最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的生活质量和身体恢复程度,进而判定干预效果。结果:通过两组数据的对比,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普遍高于对照组,身体恢复情况也要比对照组好很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烧伤病人护理时采用人性化护理联合心理诱导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身体康复的进程,同时也可减缓治疗痛苦,值得大范围推广、建议提倡。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心理诱导 烧伤病人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诱导结合功能训练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临床常规治疗及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均在此基础上接受功能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另接受心理诱导干预。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纯音听力及临床疗效,采用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中文版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组内患者治疗后的纯音听力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92.00%较对照组的76.00%明显提高,随访6个月的SF-36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心理诱导 功能训练 突发性耳聋 听力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诱导联合行为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行口腔健康检查的儿童,按照干预措施分组,对照组儿童采取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儿童则采取心理诱导联合行为护理。随访1年观察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并采用量表评估两组儿童对龋齿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①随访发现,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②观察组儿童对于龋齿的发病原因、疾病危害、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心理诱导联合行为护理,有助于提高儿童对于龋齿的认识,从而降低龋齿的发生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理诱导 行为护理 儿童龋病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儿童牙齿外伤诊疗中,探究心理诱导、循序渐进法护理联合干预内容、应用效果。方法:86例患儿,分为2组,即:对照组、实验组,指导依据为:电脑随机法,且2组患儿调查后发现,入院时间开始于2020年5月,结束于2022年5月,疾病类型诊断为:牙齿外伤;其中,常规护理在对照组中应用,心理诱导、循序渐进法护理在实验组中应用,各组收纳患儿43例,比较效果。结果:关于SAS评分、SDS评分,实验组VS对照组,较低,P<0.05;治疗配合度中,常规护理数据、联合干预数据有统计意义,且后者比前者高,实验组牙齿外伤患儿更具优势,P<0.05。结论:牙齿外伤患儿中,在焦虑情绪、抑郁情绪改善,提高治疗配合度方面,心理诱导、循序渐进法护理效果明显,且在联合干预时处于最佳状态,推广性显著。

  • 标签: 儿童牙齿外伤 诊疗 负面情绪 治疗配合度 心理诱导 循序渐进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对其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在2020.05-2022.05期间我院收治的诱导期血液透析病人选取54例作为研究样本。依照随机抽样分组法分为两组,各有27例。参比组实施传统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在干预前,研究组病人的负性情绪评分与参比组病人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在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参比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干预工作满意度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在本文研究病人护理服务中,可消除病人负性情绪,提高干预工作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诱导期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干预模式 负性情绪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诱导干预结合循序渐进法护理对牙齿外伤患儿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80例牙齿外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心理诱导干预结合循序渐进法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差异甚微(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诱导干预结合循序渐进法护理对牙齿外伤患儿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诱导干预 循序渐进法护理 牙齿外伤 心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用于儿童口腔治疗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12月本科接诊口腔治疗患儿10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配合度等指标。结果:关于配合度,试验组的数据98.0%,和对照组82.0%相比更高(P<0.05)。关于家长满意度,试验组的数据98.0%,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儿童口腔治疗用基于行为诱导法的个性化心理护理,配合度提升更为迅速,家长满意度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口腔治疗 个性化心理护理 影响 行为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口腔治疗期间行为诱导+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以114例口腔病变患儿为样本,经数表法完成样本分组,有心理组、参考组,样本均是57例,前者在行为诱导下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后者行常态护理,各患儿统一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入选,评估配合度,观察心理状态。结果:各儿童治疗配合度在心理组(96.49%)比参考组(80.70%)高,P

  • 标签: 口腔治疗 行为诱导法 临床影响 个性化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口腔治疗期间行为诱导+个性化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以114例口腔病变患儿为样本,经数表法完成样本分组,有心理组、参考组,样本均是57例,前者在行为诱导下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后者行常态护理,各患儿统一在2021年4月-2022年4月入选,评估配合度,观察心理状态。结果:各儿童治疗配合度在心理组(96.49%)比参考组(80.70%)高,P

  • 标签: 口腔治疗 行为诱导法 临床影响 个性化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使用七氟醚与异丙酚分别进行临床麻醉诱导时的麻醉效果展开探讨。方法 在医院需要进行麻醉诱导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7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能够使两种不同麻醉诱导效果更清晰,将这些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别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实验组。对40例常规组研究对象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方法,而对47例实验组则使用的是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方法。在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使用不同的麻醉诱导方法之后,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麻醉指标、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以及手术之后的认知功能。结果 从两组研究对象的麻醉发挥作用的时间、患者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来看,使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方法的患者比使用了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方法的患者时间均短,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麻醉诱导 异丙酚 七氟醚 不良反应 麻醉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七氟醚吸入与异丙酚静脉输注两种麻醉诱导方式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作为观察时间段,抽取期间本院收治的全麻外科手术患者合计60例纳入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参考组(七氟醚吸入)和试验组(异丙酚静脉注射),对比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药物进行麻醉诱导后,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参考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异丙酚作为麻醉诱导药物的效果比较相似,但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起效时间更短,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麻醉诱导 全身麻醉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1年12月我院接受的6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麻醉诱导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的是异丙酚麻醉诱导和七氟醚麻醉诱导,最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插管后3min和5min的平均动脉压是78.46±0.74和86.14±0.17,心率分别是80.25±0.78和77.14±0.18,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分析和研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不良反应几率是6.7%,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几率是16.7%。结论:针对手术患者给予七氟醚麻醉诱导形式,其可行性高,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小,麻醉状态平稳,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麻醉诱导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130例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腹部手术治疗患者,时间区间为2021年02月至2022年02月。依照双色球法分组原则将对象分为两组,运用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65例纳入静脉组,运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的65例纳入吸入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麻醉后,吸入组65例的心率、血压较静脉组略低,但组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吸入组65例的术后苏醒时间较静脉组略短,但组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对象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对腹部手术治疗患者进行麻醉诱导时,应用本次研究两种麻醉诱导方式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应该根据患者意愿和实际情况决定何种麻醉方式。

  • 标签: 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 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 心率 血压 术后苏醒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