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部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此论述,笔者以为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不仅可以诱导学生从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还可以从学生内心世界方面去开掘写作素材.

  • 标签: 语文 课程标准 课程资源 作文教学 写作素材 小学
  • 简介:因为厌恶亏损,而不愿冒更大的风险;因为将收益和损失存入两个不同的心理帐户,而看不到赢利机会;因为一次尝试成功就忽视投资的风险,或者,因为一次尝试挫败而看不到机会;因为希望自我控制和避免后悔,而只注重投资的短期收益;因为货币错觉,而看不到投资收益的实际价值。

  • 标签: 诱导错误投资 心理要素 表达独立性 投资风险 投资收益 短期收益
  • 简介:摘要学生作文动机心理可以归纳为外力逼迫式动机心理、盲目式动机心理、功利需要式动机心理、生活需要式动机心理和审美需要式动机心理。学生作文动机心理有其层次性特点、系统性特点和多变性特点。所以,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善于诱导学生高层次的作文动机心理,努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

  • 标签: 动机心理 种类 特点 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在儿童口腔外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方法本次选取了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口腔外科接受治疗的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儿二百四十五例,根据患儿的每个年龄段对其进行了划分,学龄前期(3~6岁)患儿共有八十二例,学龄期(7~10岁)患儿共有一百零八例,少年期(11~14岁)患儿共有五十五例,本次针对患者进行了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干预,对护理干预后,患者配合治疗的合作度进行了对比。结果在护理干预后,每个年龄段的患者在合作人数上比护理前高,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患者合作度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每个阶段的患儿进行了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对口腔外科护理干预,帮助患儿有效的缓解消极、恐惧的心理,使得患儿诊疗的合作度得到提高,值得临床上的推广。

  • 标签: 心理诱导 行为诱导 口腔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科护理中使用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儿童牙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儿,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45例采取常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另45例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应的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方法干预(观察组),护理后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合作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年龄的不同,使用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可以缓解儿童的恐惧心理,提高儿童的诊疗合作性,值得临床应用和广泛推广[1-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口腔科护理中使用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在我院儿童牙科接受治疗的90例患儿,按随机方式分组,其中45例采取常规措施进行护理(对照组),另45例在此基础上使用相应的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方法干预(观察组),护理后经观察对比,得出结论。结果:对于各项数据的对比来说,观察组护理方法的各项数据更加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合作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年龄的不同,使用心理诱导联合行为诱导法,可以缓解儿童的恐惧心理,提高儿童的诊疗合作性,值得临床应用和广泛推广[1-2]。

  • 标签:
  • 简介:高职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心理机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动机对提高学生语用能力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相应对策,从而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 标签: 英语 语用动机 能力 提高
  • 简介: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心理诱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心理诱导渗透到教学中的方式有:根据教学目标实施心理诱导,根据对象差异进行心理诱导,教学组织中的心理诱导,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方法.

  • 标签: 心理诱导 体育教学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前访视与心理诱导对患者术前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需行手术患者118例,采用随机划分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模式与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心理诱导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护理后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值均正常,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DS、SAS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患者护理中给予术前访视、心理诱导等护理干预方法,对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应激反应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诱导 术前访视 应激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52例,进行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52例患者均平稳度过诱导期,其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明显改善。结论对诱导期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紧张、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有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顺利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

  • 标签: 血液透析 诱导期 护理
  • 简介: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面向的是独立的学生,加之外部环境的多样,使其变得比较复杂,但归根结底,不管采取什么教学方式,都要尊重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采取“感悟-诱导”的方式,既遵循了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又能使教学过程更具人情味,在各种体验式教学中,使学生真切地领悟到相关的原理,并在适当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行”出正确的价值观,这才能真正地体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 标签: 小学心理健康教学 感悟-诱导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兴趣诱导对儿童上肢骨折患儿术前心理状态和麻醉诱导配合度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儿童上肢骨折患儿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前行常规性健康指导,观察组术前行兴趣诱导,包括兴趣化互动、环境兴趣化、设备兴趣化分散患儿注意力,并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兴趣对其进行鼓励、安抚及沟通,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麻醉诱导配合度、麻醉苏醒质量、疼痛评分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诱导开始前3 min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评分、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导管时间、睁眼时间、答问切题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疼痛评分(VA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兴趣诱导能有效减轻上肢骨折患儿术前焦虑,提高患儿麻醉诱导配合度及麻醉苏醒质量,减轻患儿术后疼痛感及躁动发生率,从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兴趣诱导 上肢骨折 术前心理状态 麻醉诱导 麻醉苏醒质量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接受知识,转变态度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要素,即教师、学生、教法,其中教师和学生是能动的。教师的能动性表现在课前依据教学目标制订切合实际的最佳教学方案,课上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技巧将教案付诸实施;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方面,这些就是学习的心理因素。教师的能动性最终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语文是与学生思想、生活、意志、情趣等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更要研究教育的对象,掌握他们的特点,加强心理因素的诱导,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 标签: 激发动机 自主意识 鼓励创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148例老年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6例,对照组72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配合治疗程度,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配合治疗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配合治疗程度。

  • 标签: 老年血液透析 诱导期 焦虑 抑郁 配合治疗程度
  • 简介:摘要:篮球是体育中的重要运动之一,有着较强的趣味性,目前在我国体育课上,对篮球的教育也越来越普遍,很多学校从小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篮球的教学。篮球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多有益的帮助,它能够锻炼学生的行动力,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需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篮球教学。但是目前由于我国教育的传统性,教师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兴趣较弱,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对运用心理诱导来提高小学篮球教学的质量进行探讨,以期为其他体育教师提供教学思路。

  • 标签: 心理诱导 篮球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诱导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特征,并探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对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表(SDS)和焦虑自评表(SAS)。对30例诱导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由主管护师分别在透析前1天(干预前)及常规血液透析后15天(干预后)实施心理干预。在透析过程中由主管护士采用提问式与患者直接交流,从而评估患者心理反应、治疗动机及应对方式,并有针对性做好心理疏导,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供舒适的环境支持和信息支持,指导自我护理,给予家庭心理干预等。结果经过心理干预,诱导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恐惧、绝望、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均有所改善,患者接受维持性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诱导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应激期的健康状况。可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并有助提高诱导期患者透析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使患者由诱导期血液透析安全过渡到规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

  • 标签: 诱导期 血液透析 心理干预 焦虑 抑郁
  • 简介:通过对护生在基础护理学教学实习中易出现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进行正确的心理诱导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

  • 标签: 教学实习 护生 心理状态 心理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