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诱导及行为护理干预对儿童龋病预防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心理诱导及行为护理干预对儿童龋病预防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赵文梅 罗艳燕 郭勤 陈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诱导联合行为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行口腔健康检查的儿童,按照干预措施分组,对照组儿童采取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儿童则采取心理诱导联合行为护理。随访1年观察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并采用量表评估两组儿童对龋齿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①随访发现,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②观察组儿童对于龋齿的发病原因、疾病危害、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结论:心理诱导联合行为护理,有助于提高儿童对于龋齿的认识,从而降低龋齿的发生率,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诱导;行为护理;儿童龋病预防



龋齿是一种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菌斑中的细菌发酵从而导致牙釉质脱落、溶解,导致牙齿硬组织结构破坏,形成驱动,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引起牙龈肿痛症状[1]。龋齿多发生于儿童,从相关调查来看,12岁以下儿童龋齿发生率在12~30%[2]。龋齿的发生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3]。为了观察不同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文章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行口腔健康检查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行口腔健康检查的儿童,按照干预措施分组,观察组有男孩26例,女孩24例;年龄为3~11岁,平均为(6.5±0.6)岁。对照组有男孩28例,女孩22例;年龄为4~12岁,平均为(6.7±0.5)岁。入选标准:行口腔检查的健康儿童。排除标准:已经存在口腔疾病的儿童、无法配合临床护理的儿童。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采取常规口腔护理,主要是为儿童和家长讲解龋齿的诱因和危害,并指导儿童和家长掌握龋齿预防措施。

观察组儿童则采取心理诱导联合行为护理,具体措施为:(1)心理诱导:由于儿童心智发育不成熟,对于陌生环境和陌生人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多与儿童交流,用玩具、动画、游戏来消除儿童的抵触情绪,若儿童年龄较大,可以利用宣传动画来讲解龋齿相关知识,提高儿童的认识率。(2)行为护理:①指导儿童正确刷牙:正确刷牙是预防龋齿最佳方法,刷牙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因此需要指导儿童和家长正确的刷牙方法,首先要选择小头软毛的保健雅霜,将刷毛放在牙齿与牙龈交界处,并与牙齿表面形成45°夹角,动作要轻柔,不能用力,先水平刷牙,然后在顺着牙缝竖刷,并且要使用含服牙膏刷牙,早晚各刷一次。②健康饮食:儿童多喜欢吃零食,而零食中的糖分较高,因此需要限制儿童吃零食的次数,并且要叮嘱儿童多食用新鲜蔬果。粗纤维食物需要儿童多咀嚼,有助于促进颌骨发育,预防牙列拥挤,并且可以起到清洁牙面的效果,有助于维持口腔自洁。③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龋齿高危因素,从而采取对应的干预措施,例如窝沟封闭、预防性填充、氯已定漱口等,有助于预防龋齿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随访1年观察两组儿童龋齿发生情况,并采用量表评估两组儿童对龋齿认知功能的变化。本次研究采用特制量表进行评估,主要评估内容包括龋齿的发病原因、疾病危害、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每个项目各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儿童认知能力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儿童龋齿发生率

随访发现,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见表1。

表1两组儿童龋齿发生率

组别

例数

龋齿发生例数

龋齿发生率(%)

观察组

50

0

0.0

对照组

50

4

8.0

X2



5.228

P值



0.042


2.2两组儿童对龋齿认知情况的差异

观察组儿童对于龋齿的发病原因、疾病危害、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对龋齿认知情况的差异(分)

组别

发病原因

疾病危害

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

观察组

80.6±7.5

80.6±8.1

82.4±10.6

78.6±7.6

对照组

65.7±6.4

66.8±6.4

68.5±8.5

62.5±5.8

t值

5.325

5.226

5.231

5.332

P值

0.043

0.042

0.042

0.043


3.讨论

龋齿是儿童常见疾病,多由于儿童年龄小,对于龋齿的认识不足,没有重视口腔清洁,加上长辈的宠爱,给儿童吃过量零食,从而导致其龋齿发生率较高[4]。该病会导致牙齿颜色、结构与功能的变化,甚至导致牙冠受损、牙齿缺失,从而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且龋洞内食物残留还会诱发其他问题,例如牙髓炎、牙周病等,并且对其健康成长也有一定的影响[5]。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儿童龋齿的发生。心理诱导能够与儿童构建良好关系,避免儿童抵触医务人员,从而提高对临床干预的配合度。行为干预则能够提高儿童及家长对于口腔健康知识的认识,促使儿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掌握良好的刷牙、饮食以及健康检查习惯,预防该病的发生。本次随访发现,观察组儿童龋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观察组儿童对于龋齿的发病原因、疾病危害、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由此可见联合干预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诱导联合行为护理,有助于提高儿童对于龋齿的认识,从而降低龋齿的发生率,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邓瑞冰. 心理及行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龋病防治的临床价值[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87-89.

[2] 叶春,陆小苹. 心理诱导及行为护理干预对儿童龋病预防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2020,33(2):487-488.

[3] 刘红艳. 心理诱导及行为护理干预对学龄前儿童龋病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2):18-19.

[4] 叶春,林家成,梁燕桃,等. 兴趣诱导心理护理在自闭症患儿龋病治疗中的作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66-67.

[5] 张丹. 心理诱导及行为管理在学龄前龋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5):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