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iR-9靶向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方法取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miR-9及HK2的表达水平;培养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miR-9组、NC-siRNA组、HK2-siRNA组,检测细胞活力、HK2及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验证miR-9对HK2的靶向结合。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iR-9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0.52±0.08 vs 1.05±0.25,t=16.685、P<0.000),HK2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0.73±0.14 vs 0.34±0.08,t=17.587、P<0.000),miR-9与HK2呈负相关;miR-9组细胞的OD490水平、HK2表达水平、包含HK2基因mRNA 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荧光活力低于NC组(0.58±0.09 vs 1.04±0.21、0.51±0.08 vs 1.18±0.24、41.11±9.28 vs 148.28±29.59,t/P=4.027/0.007、5.297/0.002、6.912/0.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NC组(1.08±0.26 vs 0.42±0.09、t/P=4.797/0.003);HK-siRNA组细胞的OD490水平、HK2表达水平低于NC-siRNA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NC-siRNA组。结论miR-9能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靶向抑制HK2表达,增加下游cleaved caspase-3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例中国己糖激酶型高胰岛素血症(HK1-HI)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方法分别抽取患儿及父母亲乙二胺四乙酸钠抗凝血提取基因组DNA,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 对明确或可能与受检者临床表型相关的基因变异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于生后5个月起病,二氮嗪治疗有效,组织学分型为弥漫型。HK1基因第12外显子区有一个c.886 C>A(p. L296M)杂合突变,使编码产物的第296位由亮氨酸(Leu,L)变为甲硫氨酸(Met,M),为父系遗传。结论中国儿童中父系遗传的HK1基因外显子区突变,可能会导致HK1-HI的发生,该型起病较早,多对二氮嗪有效,组织学类型多为弥漫型。
简介:摘要大量基础研究已证明,葡萄糖激酶激活剂(GKA)可不同程度提高葡萄糖激酶(GK)活性,有效降低血糖,但在临床试验中多数却因降糖效应不佳或不良反应明显而停滞不前。HMS5552作为第4代新型GKA,具备较好的药代动力学及酶动力学特征,在健康受试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均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HMS5552单药治疗可显著降低HbA1c,对胰岛β细胞具有持续保护作用。HMS5552已率先进入Ⅲ期确证性临床研究阶段,目前Ⅲ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高糖状态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K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糖代谢相关酶在Nrf2及PI3K/Akt影响K1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不同处理因素将K1细胞分为5组:正糖组(正糖5.5 mmol/L培养48 h)、高糖组(正糖5.5 mmol/L培养24 h后,换25 mmol/L高糖继续培养24 h)、Nrf2siRNA组(正糖条件下siRNA转染细胞24 h后,换高糖继续培养24 h)、NcsiRNA组(正糖条件下阴性转染细胞24 h后,换高糖继续培养24 h)、LY294002组(正糖条件下培养24 h后,加50 μmol/L LY294002预孵育0.5 h再换用高糖培养24 h)。K1细胞按照上述分组处理后分别用以下方法检测相关指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rf2蛋白的分布,Western blot检测PI3K、p-PI3K、Akt、p-Akt、核Nrf2、浆Nrf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丙酮酸激酶M2(PKM2)蛋白的表达水平。两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正糖组比较,高糖组K1细胞增殖率、PI3K、p-Akt/Akt、Nrf2、G6PD、PKM2表达显著升高[分别为(87.31±3.67)%比(126.64±5.41)%、0.272±0.039比0.425±0.019、0.168±0.035比0.446±0.021、0.308±0.026比0.597±0.014、0.421±0.024比0.626±0.026、0.198±0.023比0.314±0.023,t=6.109~16.951,均P<0.05],Nrf2在细胞核分布的比例显著升高[(21.6±4.5)%比(91.2±3.5)%,χ2=98.497,P<0.01];与高糖组比较,Nrf2siRNA组K1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G6PD、PKM2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36、7.056、8.843,均P<0.01),LY294002组也呈现相似的趋势(t=7.228、6.351、7.910;均P<0.01);与高糖组比较,LY294002组K1细胞PI3K、Akt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而p-PI3K、p-Akt、核Nrf2、浆Nrf2蛋白水平及Nrf2核浆蛋白比值均被显著抑制(t=5.748~23.572,均P<0.01)。结论高糖可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Nrf2表达与核转位,上调磷酸戊糖和糖酵解途径相关酶PKM2、G6PD的表达,促进K1细胞增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p-ERK 1/2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就诊的57例患宫颈鳞状细胞癌并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统计分析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治疗前后ERK 1/2、p-ERK 1/2表达变化情况,分析ERK 1/2、p-ERK 1/2表达水平与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关联。结果治疗后有效率为68.42%(39/5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56%(14/57);治疗前ERK1/2阳性率为87.72%(50/57),治疗后ERK 1/2阳性率为31.58%(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p-ERK 1/2阳性率为75.44%(43/57),治疗后p-ERK 1/2阳性率为19.30%(1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ERK 1/2阳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53.12%(17/32),治疗前ERK 1/2阴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88.00%(22/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ERK 1/2阳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60.47%(26/43),治疗前p-ERK 1/2阴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13/1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ERK 1/2、p-ERK 1/2能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14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1例与对照组7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疗效、肌张力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神经行为测定评分(NABA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96%)高于对照组(77.47%)(χ2=6.762,P<0.05);观察组肌张力恢复时间[(7.68±1.29)d]、反射恢复时间[(6.83±1.20)d]、意识恢复时间[(8.34±1.54)d]均短于对照组[(10.25±2.31)d、(9.17±1.86)d、(10.53±1.08)d](t=8.185、8.908、9.81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ABA评分[(40.37±0.65)分]高于对照组[(37.16±0.93)分](t=23.838,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26.37±4.25)pg/L]、IL-1β[(16.74±3.24)ng/L]、MMP-2[(78.39±16.57)μg/L]、TIMP-1[(179.32±17.65)ng/mL]和NSE[(13.52±2.19)μg/L]均低于对照组[(53.21±7.39)pg/L、(28.93±5.64)ng/L、(97.42±12.63)μg/L、(238.63±28.42)ng/mL、(21.43±2.89)μg/L](t=26.529、15.792、7.696、14.938、18.381,均P<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疗效良好,可降低血清TNF-α、IL-1β、MMP-2、TIMP-1和NSE水平,改善患儿神经行为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GS)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外伤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烟台山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外伤癫痫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癫痫药物及MGS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HBO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脑电图转归情况、癫痫每个月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癫痫发作频率和发作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和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单纯部分发作、复杂部分发作、全面性发作类型癫痫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1,P<0.05)。结论MGS联合HBO治疗外伤癫痫,可明显减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降低癫痫的发作频率,减少发作后的持续时间,可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通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调控肾脏葡萄糖重吸收的机制。方法构建小鼠HNF1α表达载体,将重组质粒转染人胚肾HEK293T细胞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过表达HNF1α,将HNF1α siRNA和GLUT2 siRNA转染入HEK293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葡萄糖类似物2-NBDG被细胞吸收的情况。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NF1α基因沉默后对GLUT2表达的影响。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HNF1α下游靶基因如GLUT2、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等的mRNA水平,通过共聚焦免疫荧光检测GLUT2在肾上皮细胞的定位情况,使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HNF1α对GLUT2的转录激活能力。通过凝胶迁移实验(EMSA)和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实验检测HNF1α与GLUT2的结合作用。结果过表达HNF1α摄取2-NBDG的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NF1α和GLUT2基因沉默后细胞对2-NBDG吸收作用减弱,HNF1α基因沉默后GLUT2表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HNF1α使得肾脏包括GLUT2在内的有关糖转运基因表达水平上升(P<0.01)。过表达HNF1α显著增加GLUT2转录活性,干涉HNF1α可下调GLUT2转录活性。此外,HNF1α可与GLUT2的启动子直接结合。结论HNF1α通过直接结合GLUT2促进其表达,进而调节肾源细胞对葡萄糖重吸收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亮氨酸丰富重复激酶2(LRRK2)对大鼠脑出血神经行为与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通过向脑内注入自体动脉血制备脑出血大鼠模型,模型组按照上述方法造模,假手术组脑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干预组在造模6 h前腹腔注射LRRK2抑制剂GNE-7915。造模后第3 d,采用神经行为学评分评价各组神经行为学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LRRK2蛋白表达量,采用尼氏染色检测各组神经元细胞大小,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各组TUNEL阳性细胞数。结果模型组LRRK2蛋白表达量、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阳性细胞数[(2.62±0.86)、(4.49±1.23)分、(6.22±2.48)个/视野]高于假手术组[(0.45±0.09)、(0.60±0.07)分、(0.92±0.06)个/视野](P<0.05),干预组LRRK2蛋白表达量、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阳性细胞数[(1.53±0.45)、(2.25±0.69)分、(3.59±1.45)个/视野]低于模型组[(2.62±0.86)、(4.49±1.23)分、(6.22±2.48)个/视野](P<0.05);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大小[(200.41±23.30)μm2]低于假手术组[(302.48±48.87)μm2](P<0.05),干预组神经元细胞大小[(248.36±32.26)μm2]高于模型组[(200.41±23.30)μm2](P<0.05)。结论抑制LRRK2能够减少脑出血大鼠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行为学能力。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博司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效果。 方法:根据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的 100例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 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和博司捷治疗 ;观察组增加依达拉奉治疗,两组接受了两周治疗,对两组的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 hs-CR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经过治疗, NIHSS评分、 Barthel指数、血清 hs-CRP水平有所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观察组有效率是 90%,对照组是 72%( P<0.05)。结论:脑出血保守治疗可以使用博司捷联合依达拉奉,患者的炎性反应显著减轻,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其有效率高,效果好,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 脑出血保守治疗 ;神经保护治疗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依达拉奉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氧连氮-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转移酶(OGT)在甲烷减轻大鼠脊髓神经元氧糖缺失-复氧复糖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Nrf2表达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脊髓神经元,以1×105个/ml密度接种于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60):对照组(C组)、氧糖缺失-复氧复糖组(OGD/R组)、甲烷组(M组)和甲烷+OGT抑制剂四氧嘧啶组(MA组)。采用无糖-无血清Earle平衡盐液,在37 ℃、5%CO2-95%N2缺氧培养箱中孵育2 h,然后正常培养的方法制备脊髓神经元氧糖缺失-复氧复糖损伤模型。M组于复氧复糖时在培养液中加入200 μl甲烷饱和生理盐水(甲烷终浓度1.8 mmol/L);MA组于M组复氧复糖后10 min在培养液中加入8 mmol/L四氧嘧啶。复氧复糖12 h时,测定神经元存活率、LDH漏出率和凋亡率;采用染色质免疫沉淀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Nrf2基因启动子区OGT和H3K4me3表达水平;提取核蛋白,采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法测定H3K4甲基转移酶复合物调节亚基RBBP5的O-GlcNAc糖基化水平;采用邻位连接法检测H3K4甲基转移酶复合物催化亚基MLL1与组蛋白H3空间邻近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和qPCR法测定Nrf2及其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上清液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MDA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OGD/R组和M组神经元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凋亡率和上清液MDA浓度升高(P<0.01);与OGD/R组比较,M组神经元存活率升高,LDH漏出率、凋亡率和上清液MDA浓度降低,Nrf2启动子区OGT和H3K4me3表达上调,RBBP5亚基O-GlcNAc糖基化、MLL1亚基与组蛋白H3空间邻近水平增高,Nrf2及其mRNA表达上调,上清液SOD和CAT活性升高(P<0.01);与M组比较,MA组神经元存活率降低,LDH漏出率、凋亡率和上清液MDA浓度升高,Nrf2启动子区OGT和H3K4me3表达下调,RBBP5亚基O-GlcNAc糖基化、MLL1亚基与组蛋白H3空间邻近水平降低,Nrf2及其mRNA表达下调,SOD和CAT活性下降(P<0.05或0.01)。结论OGT参与了甲烷减轻大鼠脊髓神经元氧糖缺失-复氧复糖损伤的过程,与上调Nrf2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3周龄清洁级昆明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玉米油)组和低、中、高剂量DEHP染毒组(300 mg/kg、600 mg/kg、1200 mg/kg),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5 mL/kg,qd,每周5 d,连续染毒6周。染毒结束后,将各组雌鼠促排卵后与雄鼠合笼,取受精卵,观察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同时用Ca2+荧光探针(Fluo-4 AM)、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卵母细胞Ca2+、ROS水平,比较各组卵母细胞Ca2+及ROS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低、中、高剂量DEHP染毒组卵裂率、囊胚形成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和低剂量DEHP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DEHP染毒组卵母细胞Ca2+、ROS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EHP可升高小鼠卵母细胞内Ca2+、ROS水平,降低卵母细胞质量,进而影响早期胚胎发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2(NEK2)和环氧合酶2(COX2)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两者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7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和27例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者组织中NEK2和COX2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的NEK2表达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NEK2表达率(61.43%比20.00%,t= 10.702,P<0.01),NEK2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明显相关(t=8.901、9.848,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的COX2表达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COX2表达率(64.29%比15.00%,t= 15.182,P<0.01),COX2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精囊腺侵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分别为t=9.043、4.400、10.536,P<0.05)。结论NEK2和COX2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检测NEK2和COX2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患者恶性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透析龄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腹膜组织中腹膜间皮细胞(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HPMCs)及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的差异,以及研究高糖处理对原代HPMCs内SGLT1、SGLT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透析龄将PD患者分为4组:0年组、>0~2年组、>2~4年组和>4年组。采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PD患者腹膜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腹膜HPMCs及血管内皮细胞SGLT1、SGLT2的表达。从腹透液中提取并培养原代HPMCs,高糖、高渗培养液处理HPMCs 0 h、12 h、24 h、48 h、72 h及96 h,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HPMCs的SGLT1、SGLT2蛋白含量,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活力。结果HE及Masson染色显示,0年组PD患者壁层腹膜光滑连续,可见一层扁平HPMCs;>0~2年组PD患者HPMCs较0年组减少;>2~4年组PD患者HPMCs体积增大,数量减少;>4年组PD患者腹膜明显增厚、纤维化明显,HPMCs几乎不可见。免疫组化显示,随着透析龄增加,HPMCs内SGLT1、SGLT2蛋白表达逐渐下降(P<0.05);腹膜上血管壁增厚,但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血管内皮细胞SGLT1、SGLT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60 mmol/L葡萄糖处理原代HPMCs,可以先上调(0 h、12 h、24 h),后下调(24 h、48 h、72 h、96 h)SGLT1的表达(P=0.029);高糖处理对原代HPMCs中SGLT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高糖和透析龄的增加可导致HPMCs数量减少,活力下降,SGLT1、SGLT2表达下降,但对腹膜血管内皮细胞SGLT1、SGLT2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其安全性始终是临床医生的关注重点之一。心血管结局试验已经表明该药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骨折、下肢截肢、急性肾损伤等不良反应仍需关注。本文将扼要介绍当前SGLT2抑制剂的安全性问题以帮助临床医师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平衡风险与获益,进而为患者选择最佳治疗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