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鼠腹主动脉注入1%墨汁硝酸银溶液,可同时显示小肠淋巴管和微血管,浆膜下注入10%ABS丁酮溶液可制成小肠粘膜淋巴管的铸型标本,用光镜和SEM观察,利用图像分析仪测量了肠粘膜淋巴管的数量,管径,长度等。小肠粘膜初始淋巴管数为27.5±5.2/mm^2,管径为34.9±4.0μm,长度为208.5μm,初始反淋巴管管径为34.9+4.0μm,长度107.4μm,提出了区分初始淋巴管和初始后淋巴管的依据,获得了有关汇合淋巴管,粘膜下层淋巴管网数,园形因子等数据,小肠不同区段如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淋巴管的上述数据有某些差别。我们的研究结果加深了对大鼠小肠淋巴管的分布,走行和形态等的认识。

  • 标签: 小肠粘膜 淋巴管 图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粘膜异位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例小肠粘膜异位病例,进行常规病理检查,伊红染色(HE),光镜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组织学上呈疏松水肿样,丰富薄壁海绵样血管,肿瘤细胞多样性,梭形及上皮样细胞多见,常围绕血管排列呈疏密交替分布特征。结论小肠粘膜异位是一种少见的肠道发育异常性疾病,有一定的病理学特征,应与增生性息肉、Peutz-Jeghers息肉病等鉴别。

  • 标签: 小肠 胃粘膜异位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双腔造瘘术后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20例小肠坏死小肠双腔造瘘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肠造口血运良好,未发生周围皮肤破溃、腹胀、腹泻及堵管等并发症,患者营养状况改善良好.结论合理实施小肠双腔造瘘术后各项护理措施,可减少和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二次手术耐受性,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 标签: 肠梗阻 小肠坏死 造口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肠扭转以小肠扭转占多数,表现为绞窄性肠梗阻,最后导致肠坏死。为避免肠扭转肠坏死的发生,本文总结我院1980~1996年68例小肠扭转坏死诊治经验,对术前诊断、手术时机掌握和手术处理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男58例、女10例。年龄2岁~58岁,平均26.5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14小时~3天,以

  • 标签: 小肠扭转 肠坏死 肠管 手术治疗 生活力 饱餐后
  • 简介:摘要:中期妊娠引产主要为不宜继续妊娠情况所做的补救方式。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并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淘汰了一些旧的引产方法,改进和引入了新的引产方法,从而使其在临床运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但选择何种引产方法取决于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以及妊娠妇女的知情选择。

  • 标签:
  • 简介:摘要老年患者重症肠梗阻小肠坏死致休克在外科临床上已成为老年多发病。如何减少病死率已成为临床医护人员面对的问题,及时采取手术后进行科学合理周到细致的术后监护已成为决定病情恢复的重要环节之一。术后充分配备齐全的监护设备,根据病情做好监护分析和处置,进行适当的营养支持和活动锻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小肠坏死 监护 肠梗阻 安全防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坏死小肠切除术后再发小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坏死小肠切除术后再发小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经过专业、精心的护理,患者未发生腹腔感染、肠瘘、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胎死宫内等并发症,成功分娩壹活婴,肠梗阻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结论:通过系统的BESTWISH护理方法能有效且全面地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正确给予患者治疗与护理,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与照护,有效为患者提供疾病相关健康指导,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妊娠 小肠梗阻 BESTWISH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坏死小肠炎(AHNE)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3例AHNE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18~34岁青壮年居多,占72%。诊断主要靠临床表现及腹腔穿刺。均经手术治疗,根据小肠病变的大小、范围、病理改变,分别选择不同的术式,40例治愈。死亡3例。结论AHNE一旦确定诊断,或无法与其他外科急腹症相鉴别者应急诊手术治疗。

  • 标签: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红艳 吕利利 王雪松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3
  • 出处:《护理前沿》2023年21期
  • 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省妇幼保健院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诊断、疾病的特征、治疗方法、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为此后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8月期间,来我院就治的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21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全部存活。结论:全程护理能及早发现NEC,能早期明确诊断,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有效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在本文中将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经我院确诊的48例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通过在医护人员的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下,大部分新生儿患者的病症均获得好转,临床治愈率高达92.4%。结论新生儿的坏死小肠结肠炎只有能够尽早的诊断并经过正确的喂养,再通过及时治疗及精心的临床护理,便可从根本上降低新生儿患NEC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小肠类器官(intestinal organoid,IO)肠道内灌注对坏死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新生小鼠肠道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探索NEC新型防治方法及临床转化提供依据。方法取9日龄健康C57BL/6新生小鼠末端回肠组织体外培养IO,培养7 d后鉴定IO并将其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溶液用于干预实验。选用5日龄C57BL/6新生小鼠,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仅母鼠母乳喂养,无其他干预措施)、实验对照组(control+IO组,母鼠母乳喂养,于生后第6天进行类器官干预)、NEC组(于生后第5至9天之间,诱导新生鼠NEC发生)、实验干预组(NEC+IO组,诱导NEC同时于生后第6天进行类器官干预),每组5只小鼠。生后第9天收集各组新生小鼠末端回肠组织,分析比较各组小鼠肠道损伤程度,肠道炎症反应,肠道干细胞活性、肠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并进一步比较各组Wnt/β-catenin通路活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进一步两两比较使用LSD检验;计数资料多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Mantel-cox)检验。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NEC组小鼠累积存活率显著降低(NEC组比control组:100.00%比42.42%,P<0.001),肠道组织病理评分[NEC组比control组:3(2.5~3)比0(0~0.5),P<0.01]与IL-6 mRNA表达水平[NEC组比control组:(4.52±0.82)比(1.01±0.23),P<0.001]均明显升高,而Lgr5 mRNA表达水平[NEC组比control组:(0.02±0.01)比(1.03±0.40),P<0.001]、Ki-67 mRNA表达水平[NEC组比control组:(0.18±0.06)比(1.00±0.15),P<0.001]显著下降,单个隐窝内Ki-67+细胞个数[NEC组比control组:(3.17±2.04)比(9.17±1.47),P<0.001]明显减少,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NEC组比control组:(0.01±0.01)比(1.23±0.42),P<0.05]及β-catenin蛋白活化水平(即非磷酸化β-catenin)[NEC组比control组:(0.14±0.04)比(0.92±0.41),P<0.001]明显降低。而相较于NEC组,NEC+IO组小鼠累积存活率显著提高(NEC组比NEC+IO组:42.42%比69.84%,P<0.001),NEC病理评分[NEC组比NEC+IO组:3(2.5~3)比0(0~1.5),P<0.05]与IL-6 mRNA表达水平[NEC组比NEC+IO组:(4.52±0.82)比(1.04±0.18),P<0.001]均显著降低,Ki-67 mRNA表达水平[NEC组比NEC+IO组:(0.18±0.06)比(0.37±0.10),P<0.05]升高,单个隐窝内Ki-67+细胞个数明显增加[NEC组比NEC+IO组:(3.17±2.04)比(12.67±1.51),P<0.001]。此外,肠道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NEC组比NEC+IO组:(0.01±0.01)比(2.44±1.19),P<0.001]及β-catenin蛋白活化水平[NEC组比NEC+IO组:(0.14±0.04)比(0.54±0.25),P<0.05]均升高。结论外源性IO可以缓解NEC肠道损伤,抑制肠道炎症反应,提高肠道内细胞增殖水平,改善肠道干细胞活性,Wnt/ 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介导了上述IO干预作用。

  • 标签: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新生小鼠 小肠类器官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外科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3年1月外科处理的24例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的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治愈18人,死亡6人,治愈率7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手术方法 术后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