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正>官印是凭信与权力的象征,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对它的形制作出了统一要求。秦官印的制作由专门的官员和机构统一负责,并逐渐形成了适宜制作印章的文字系统"摹印篆"。从考古出土的实物来看,秦代官印一般都会有界格,正方形的官印多有"田字格形"界格,长方形官印多为"日字形"(如上图

  • 标签: 有界格 秦王朝 书画印 田字格 文字系统 秦官
  • 简介:在我国,使用玺印的历史己有三千多年。秦代以前,无论官印、私印,都称为“鉨”,即“玺”。秦统一中国后,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称“玺”,其他人的印只能称“印”。到汉代,这种制度有所放宽,诸侯王、王太后的印也可以称“玺”,年薪二千石以上的官吏的印则称“章”,其他人的印还是称“印”。后来也有合起来称为“印章”的。

  • 标签: 官印 汉代 广西 中央集权 玺印
  • 简介:官印是古代帝王、官吏使用的印章,体现了古代帝王、官吏的身份、地位和权力,是他们建章立制、发号施令的有效凭证,加盖印鉴,以昭郑重。各朝各代各级官吏的印信都有一定的规则,或统一由中央礼部铸造编号。

  • 标签: 官印 靖江 出土 帝王 官吏 清代
  • 简介:近几年来,我为了调查广西土司制度,屡次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去,以参观与土司制度相关的史迹(土司衙门和土官的墓等)为主,还收集一些与土司制度相关的史料(碑文、墓碑和土官的族谱等)。1995年8月,偶然一次机会访问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见到了一方叫做“迁隆州印”的土官印

  • 标签: 广西壮族自治区 官印 土司制度 博物馆
  • 简介:<正>一行士玺《古玺汇编》二八页著录如下两方楚印:(1)行士玺。0165(2)行士之玺。0166印文的"行士"显然是职官名。先秦的外交官叫"行李"或"行理"。《左传》襄公八年:知武子使行人子员对之曰: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寡君。杜预注:行李,行人也。

  • 标签: 楚国 行人 少数民族 文物 战国文字 著录
  • 简介:<正>在传世的古玺印中,有少数几方越族官印,据笔者所知,见于著录的有“越贸阳君”、“越青邑君”、“越归汉蜻蛉长”、“新越余坛君”、“渐越三阳君印”、“南越中大大”六方(见图)这些官印,由于都是传世品,在年代的断定上,缺乏考古学上的资料可供我们分析,不过,从各印本身的形制、钮式、字体风格的特点以及印文内容的考察,也可推断其所属的年代,各印为方形,钮式为瓦钮或鱼钮,与传世和出土的汉官印相同,其中的鱼钮则是只见于西汉前期官印的钮式,印文字体笔划圆转,结体方中带圆,为西汉官印印文常见的风格.一些印文中所署的“新”宇,系指新莽的国号;“南越”则是南越王国的国号,根据以上所列的这些特点,可以断定这些官印的年代系属于西汉

  • 标签: 官印 越族 印文 大夫 后汉书 君长
  • 简介:<正>河南省博物馆馆藏印章中,有几方汉代时期的县级官印,是当时一些“县令”和“县尉”的遗物,现分别介绍如下:一、“归德尉印”。印为正方形,边长2.3厘米,通高1.8厘米,瓦形钮,铜铸。印面为阴文纂刻“归德尉印”四字(图左上)。

  • 标签: 汉代 官印 省博物馆 介绍 正方形 馆藏
  • 简介:战国时期齐国官印中有一个·筲,,字,一般认为其义不详,。但清人陈介祺曾指出应为“篷,,字之省。通过分析,同意陈介祺的观点。印文的一t职笛,,就相当于《周礼》的“篷人”。“篷”省简作“管”,声符由“遗”省为“自”,

  • 标签: 齐国官印 异体字
  • 简介:多年来郑州地区陆续出土的多枚金代末年官印,时于研究金代晚期的官制、兵制及蒙金战争的军事形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本文作者认为,其中四枚官印为天兴元年八月(1232年)蒙金郑州之战金军所遗散的,登封的两枚官印则来自于天兴二年(1233年)中京(洛阳)陷落时的溃军。

  • 标签: 郑州市 官印 金代 “都招抚印” “招抚司印” “都统印”
  • 简介:<正>1985年4月,河南省息县陈棚乡张塘村贾庄一农民,在其村后的周代遗址上锄麦地时,发现一枚汉代官印,不久上交国家,现藏于息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该印为铜质,桥形纽。印面略呈方形,长2.5、宽2.45、通高2.3厘米,重77.7克。印文为阴刻篆书“后将军军司马”六字。后将军,系汉代的高级武官,

  • 标签: 汉代 官印 河南省 管理委员会 将军 发现
  • 简介:内蒙古自治区曾经是蒙元帝国活动的历史舞台,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遗留下了许多蒙元时期的珍贵文物。内蒙古博物院珍藏着这一时期的两方铜印。印一,“监国公主”铜印,1994年出土于内蒙古武川县东土城乡。铜印底部正方形,边长10.8厘米。通钮高6.3厘米,体厚约1厘米,重1400克。印文为阳刻篆体九叠文,共三行十四个字,为“监国公主行宣差河北都总管之印”。

  • 标签: 蒙元帝国 官印制度 蒙古文字 内蒙古自治区 元代 演进
  • 简介:韩国高敞五湖里5号石室墓中出土铜制印章一枚,因其特殊的印章等级与颇具争议性的印文识读而备受学界瞩目。此印又与南朝梁的官印颇多相似之处,如同属鼻钮、印文具戎号性质等。这为百济与中国的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材料。在此之前,除以乐浪为中心的汉郡故地外,朝鲜半岛从未出土过中国印章。以介绍高敞出土铜印为契机,就中国汉魏晋南北朝官印形态、印文的职官名及其性质进行适当探讨,以缕清高敞铜印传入的来龙去脉。

  • 标签: 高敞 五湖里 百济铜印 南朝官印 中韩文化交流
  • 简介:近几年,河北省滦平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金代官印三颗,保存皆完整,对于研究当时的职官制度和军事情况具有重要价值。现分别介绍如下:1.神字号行军万户所印于金沟屯镇曹窝铺村石头沟门北拐坡出土。铜质方形,每边长6.5,厚1.9厘米;矩形钮,高3,宽3,厚1.7厘米。印正面阳文汉字篆书,二行九字,印文“神字号行军万户所印。”

  • 标签: 行军万户所印 文物普查 河北省滦平县 印文 金代 行九
  • 简介:<正>内蒙古博物馆征集一方官印,此印1979年出土于呼市托克托县西城圐囵。印为铜质,近似正方形,边长为8.7、8.8厘米。钮为短矩形,高2.8厘米。印厚1厘米,重870克。印文为“保德州招讨使司之印”九个阳刻九叠篆字。印背面无年款,只在右上方阴刻一楷书“上”字,印角有些磨

  • 标签: 托克托县 金代 官印 内蒙古 出土 博物馆
  • 简介:平泉县博物馆藏两方金代官印1975年5月,在河北省平泉县南五十家子乡会州城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会州城遗址,出土了两方金代官印,保存皆完整。经河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均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现藏于平泉县博物馆。1、惠州之印,黄铜质,正方形,边长8.7、厚...

  • 标签: 平泉县 博物馆 金代 神山 惠州 学校历史
  • 简介:劉正成先生主編《中國書法全集92·篆刻編·先秦璽印》著録的105號印是一紐楚系二合印,現藏上海博物館(見圖一)。孫慰祖先生把印文釋寫爲"州"二字,讀爲"瀘州",認爲是一枚地名官印①。施謝捷先生同意此説②。我們也認爲該印是一紐官印,但認爲印文不是二字,而只有一个字,应释为"虑"。

  • 标签: 印文 劉正成 孫慰祖 二字 吴振武 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