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鄂西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区之一。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在这里推行“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元朝开始发展为土司制度,历经明朝,至清雍正13年,鄂西土司全部纳土,改土归流顺利完成。鄂西土司制度的历史沿革鄂西地区山高水深,气候多变,交通闭塞,语言风俗与内地不同,历来就被称为溪峒蛮夷之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唐王朝对“溪峒蛮酋归顺者,世授刺史,置羁縻州县,隶于都督府,为授世职之始”。①唐朝曾在鄂西设立“清化郡”(即清江郡——引者注),辖清江、建始二县。②“宋参唐制,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其酋长皆世袭。”③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施州

  • 标签: 唐王朝 世职 都督府 以夷制夷 宣慰司 清江郡
  • 简介:学术界对于藏族地区的土司制度虽有涉及,但多不成系统。藏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不一,加之受藏传佛教影响,在共性基础上,各部落又有许多特点各异的个性,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异,使土司制度在藏族地区特征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地区。《藏区土司制度研究》一书从藏区土司制度形成的历史、地域分布、基本内容以及政治关系、政教关系等方面作了深度的剖析。

  • 标签: 藏区土司制度研究 述评
  • 简介:我国的土司制度和西欧庄园制度都是封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其生产力水平低下,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风俗影响下的特定产物。同时,作为封建国家的两种异化的政治制度,他们却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就这两种制度的异同进行探讨,从而让我们可以了解两种制度的源流,以及其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所发挥的作用。

  • 标签: 土司制度 西欧庄园制度
  • 简介: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直到中华民国建立,滇西土司制度仍保存完整。民国政府对这一制度采取了渐进的改土归流,虽然最终没能彻底革除土司制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动摇、瓦解了这一制度土司的许多权力被新型管理机构或共同或单独行使,土司制度也逐步向国家统一行政建制过渡。这为解放初期滇西改土归流的彻底完成准备了条件,也提供了历史借鉴。

  • 标签: 云南省 土司制度 改土归流 南甸土司
  • 简介:土司制度区域的形成和变化受政区功能划分的影响,大姓在土司制度中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原王朝对西南控制的加强,云南从西南夷地区发展成为与内地一致的省份.但云南内部发展不平衡,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区划已有所体现,并形成圈层政区结构.这一政区结构被元明清云南政区区划继承,并形成土司制度区域.元明清时土官的来源是该区域历史上的汉、夷大姓后裔,或在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汉族移民.对土官的任用,延续了蜀汉时南中大姓治理南中的方式.明清逐渐加强对土官的管理和考核,逐步改土归流,使云南腹地以及川滇黔交界区域实行流官统治,只在境内西南边境有土司区域,作为云南腹地的藩篱和保障.

  • 标签: 政区 大姓 土司制度 云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方国瑜先生以“南中泰斗,滇史巨擘”著称于世,其学术人品多有前辈学者著文称颂,然学术界很少提及其土司制度研究的论述,其实,方先生土司研究有三个特点:其一注重文献基础,其二注重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其三注重中国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 标签: 方国瑜 土司 土司制度
  • 简介:摘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甸土司衙署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汉式土司衙署建筑群,是研究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珍贵历史文物建筑,建筑群内保存完整戏台是展示土司制度时期的傣戏文化中心。本文以滇西地区傣戏为载体,通过深入剖析南甸土司时期傣戏的形成和发展,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安定和团结的大好现象,这样的社会历史环境,是一片欣欣向荣,司民共舞的安乐地区,说明了土司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认可,对滇西土司制度下傣戏社会发展打下了稳定的基石。同时启示我们保护、挖掘、传承、发展好滇西地区傣戏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 标签: 南甸土司 傣戏 分类 传承 发展
  • 简介:摘要本文就容美土司时代南剧发展的历程问题展开论述,主要研究容美土司时代为南剧形成发展所积累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南剧在改土归流之后咸丰县、宣恩县、来凤县艺人表演群体对南剧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南剧与各戏曲剧种的联系与发展,在南剧发展的现代样态中,主要选取咸丰县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介绍南剧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以及推广情况。

  • 标签: 土司制度 南剧 发展历程
  • 简介:随着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贵州遵义海龙囤联合组成土司遗址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的研究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高潮。就2013年来看,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研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土司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二是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经典著作研究,三是中国土司制度研究,四是改土归流研究,五是中国土司文化研究,六是土司遗址申遗地研究。七是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区域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构建"土司学"奠定一定实的学术基础,而且为土司文化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可能。这里,主要评述后三方面的研究情况以及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走向。

  • 标签: 中国土司制度 土司文化 研究 年度报告
  • 简介:随着湖南永顺老司城、湖北咸丰唐崖土司城、贵州遵义海龙囤联合组成土司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的研究掀起了新一轮的研究热潮。就2013年来看,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研究主要体现在:其一是"土司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其二是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经典著作研究;其三是中国土司制度研究;其四是改土归流研究;其五是中国土司文化研究;其六是土司遗址申遗地研究;其七是中国土司制度土司文化区域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构建"土司学"奠定了一定的学术基础,而且为土司文化的有效利用提供了可能;但在研究视角、话语体系、研究内容与方法、史料整理、学术专著、团队合作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在今后研究中予以改进。这里,主要评述前四方面的研究情况。

  • 标签: 中国土司制度 土司文化 研究 年度报告
  • 简介: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龚荫教授历50余年而完成的研究中国土司制度的综合性著作《中国土司制度史》一书,已于2012年7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以精装硬封三巨册的装帧形式出版了。该书共200余万字,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四川省重点学科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资助项目。

  • 标签: 土司制度 制度史 中国 四川出版集团 基金资助项目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 简介:龚荫先生的《中国土司制度史》是目前学术界一部较全面的关于土司研究著作,其内容涉及各地区土司承袭情况,史料运用广泛。笔者查阅《清实录》中土司承袭史料时,发现该书中亦有一些土司的世系中有遗漏,及承袭时间与《清实录》不一致。故以《清实录》为依据,进行拾遗补阙。

  • 标签: 清代 土司 世系 《清实录》
  • 简介:土司制度是封建社会使向少数民族的一把双刃剑,一刃是土司借封建王朝的封号和许愿,提高自己的地位,行使特权,残酷地压迫剥削各民族群众;一刃是封建王朝利用土司在少数民族中的传统势力和影响,建立和巩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以便能够"保境安民"。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社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和共同发展,提高了各民族人民的爱国观念,巩固了祖国统一,是党的民族政策正确的体现。

  • 标签: 土司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封建王朝 少数民族
  • 简介:播州杨氏土司作为西南土司中的典型代表,其制度与文化具有鲜明的儒家伦理特征,具体体现为:家国同构、忠孝合一、礼治特征,这些儒家伦理观念增强了播州土司的国家认同,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进程和文化认同。

  • 标签: 播州土司 儒家伦理 国家认同
  • 简介:土司制度是最值得研究的政治制度之一,"因地制宜"的实施决定了它的多样性发展。元朝的"土流兼制",明朝的"卫司分立",清朝的"卫司合一",清晰地表明了土司制度在承袭中的流变。最终经"改土归流"的革新,导致了以"政治制度"与"政治符号"相结合为特征的清代土司制度出现。这既是清王朝统治者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土司制度发展的历史必然。

  • 标签: 土司制度 流变发展 改土归流 政治符号
  • 简介:【摘要】土司制度,是对研究云南民族史、地方史,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从研究云南民族史来说,元、明、清王朝是近代云南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土司制度在云南各民族中正式建立并完善的重要年代。 而南甸土司就是研究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同时,也是研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土司制度统治下,边疆稳定,民族团结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南甸土司制度形成后,对南甸土司思想认识上的开放与包容做一论述,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南甸土司执政五百余年来的思想包容性和开放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南甸土司 制度 包容 开放
  • 简介:忻城土司衙门及其土司建筑陆荣甫,翟北平名闻遐迩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忻城土司衙门,是一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结构严谨,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宫廷式建筑,吸引了一批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教授、游客,前来参观、考察,使著名影片《流亡大学》...

  • 标签: 土司制度 莫氏土司 忻城 衙门 翠屏山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简介:雍正朝改土归流后,不理村寨的土司大量出现,土司的实际职责与其职衔出现了分离,为应对这种名实不符并逐渐增多的不合理现象,乾隆朝终于出台了土司职衔改授的相关政策。这些土司初皆管理村寨、掌理地方,后逐渐不负地方管理之责,这体现出雍正朝改土归流之后土司势力的不断削弱与中央对土司地区控制力的进一步增强。同时,雍正朝以后非世袭土司的数量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增长。对部分土司世袭权的剥夺明显地体现出清朝统治者对土司,尤其是武职土司的警惕与防范,力图通过多种措施来限制、削弱其势力。

  • 标签: 雍正朝 土司制度 不理村寨 非世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