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其致瘤机制包括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抑癌基因失活、细胞周期失控、影响端粒酶活性、抑制细胞免疫等。头颈肿瘤主要包括口咽、口腔、喉鳞状细胞癌,与HPV感染关系密切,其中扁桃体癌中肿瘤组织中HPV检出率最高。针对HPV目前有两种预防性疫苗。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头颈部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头颈肿瘤患者放疗后中的影响及效果。方法选取78例头颈肿瘤患者,在其放疗后对其进行皮肤护理,观察患者的皮肤改善状况。结果在对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后,患者皮肤明显优于放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头颈肿瘤患者的皮肤状况具有良好的效果,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皮肤护理 效果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头颈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09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过的头颈恶性肿瘤患者中的53例,并按照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等进行编号记录和观察。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手术后进行严格、规范的护理工作,分析和探讨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体会。结果经过严格、全面的护理,全部患者的生命活动正常,伤口愈合良好。讨论加强头颈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的护理干预工作,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促进患者病症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极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 标签: 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 术后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放疗病人皮肤损伤情况及有效的皮肤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5例首次放疗患者,在其放疗过程中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及皮肤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减轻癌症放疗患者皮肤的放射性皮肤损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保证放疗的顺利完成。

  • 标签: 头颈部肿瘤 放疗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采用20G、22G静脉套管针行头颈CTA(HNCTA)的压力值和图像质量,探讨利用团注试验预测HNCTA扫描的安全性和成像效果的方法。方法将102例接受HNCTA检查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留置20G静脉套管针,B组留置22G静脉套管针。测定团注试验、HNCTA图像的CT值;分别记录两次扫描的压力值。比较A、B两组间HNCTA扫描的CT值和压力值;对团注试验与HNcTA扫描间的CT值和压力值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HNcTA扫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488.9±121.5)HU,B组(512.2±94.3)HU,P=0.281]。B组HNcTA扫描压力值[-(233.2±26.5)PSI]高于A组[(153.3±23.5)P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团注试验扫描与HNcTA扫描间CT值、压力值回归方程分别为y=306.815+0.922X、Y=100.031+0.448X,B组分别为Y=320.853+0.804X、Y=93.914+0.853X。结论HNCTA检查中,采用22G静脉套管针,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团注试验的压力值和CT值测定对保证成像效果及检查的安全性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头颈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静脉套管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颈肿瘤的术后负压吸引器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了42例应用负压吸引器护理的头颈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2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在患者切口处放置引流管,并注意敷料细节,及时报告运用压力与成功率,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6.7%,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4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意义。结论对头颈肿瘤患者术后的负压吸引器护理中,在专业医疗护理基础上,再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痛苦,改善医护关系。

  • 标签: 头颈部 肿瘤 术后 负压吸引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在脑分水岭梗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3年9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58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为皮质脑分水岭梗死,对照组为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均采用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的方法,以DSA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和发生率,影像学特点。结果观察组诊断正确率100%,对照组为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率和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形态、颅内血管异常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造影在脑分水岭梗死中诊断率高,是一种安全、简便、可行的诊断技术,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64层螺旋CT 头颈血管造影 脑分水岭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耳鼻咽喉头颈变态反应病学》一书共120余万字,历经数年,在主编顾之燕教授和李源教授的共同努力下,近日终于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顾教授邀请我参与该书写作,我先是一惊,后是一喜。惊的是本人才疏学浅,在学富五车的顾教授面前,做学生是否合格尚需斟酌,担当写书的任务实在有点力不从心,甚至有“班门弄斧”之嫌;喜的是耳闻目睹了顾教授的风采,又参与过顾教授牵头的部分书稿的编写、审阅及修改,此次如能参与写作一定会有许多意外的收获。后来我如愿参加了该书的写作。现借此机会把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故事”讲出来,与读者分享。

  • 标签: 耳鼻咽喉 变态反应 头颈部 出版 病学 写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的技术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市两家医院2012年1-12月住院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均为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先行CT平扫再行增强扫描,所有数据应用add/sub软件进行自动减影处理。结果本组63例患者CTA检出I度狭窄36支、Ⅱ度狭窄30支、Ⅲ及Ⅳ度狭窄24支;经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证实I度狭窄42支、Ⅱ度狭窄36支、Ⅲ及Ⅳ度狭窄24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能比较准确的判断患者颈动脉狭窄及其程度,有很大的技术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颈动脉狭窄 数字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股骨近端应力传导情况以及头颈开窗对股骨近端的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一例男性健康自愿者,CT扫描,应用建模软件MIMICS及HYPERMESH建立5组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1个对照组;4个开窗组)。设置边界条件和加载条件后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人体站立及运动等不同情况进行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各组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股骨颈前方均表现为低应力低应变区;模拟单腿站立(2.38bw)和跳跃(7bw),最大应力值随着窗口增大而增加(单腿站立由49.3Mpa增加到69.8Mpa;跳跃由142.3Mpa增加到177.8Mpa),而最大应变值变化不大(单腿站立1.002~1.006;跳跃2.55~2.56)。结论在低应力分布区(股骨颈前方)开窗符合生物力学规律,对股骨近端应力影响小,该方法是安全的。

  • 标签: 股骨头 坏死 三维有限元 应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回生口服液联合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头颈恶性肿瘤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90例中晚期头颈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放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回生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治疗措施后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机率以及总有效率等指标变化,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机率以及总有效率等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晚期头颈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生口服液联合放化疗治疗,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机率。

  • 标签: 回生口服液 中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放射CT血管造影的方法来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的90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研究,使用放射CT血管造影扫描,检查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情况,以1mm和3mm两组不同的厚度进行数据重建,比较分析其差异。结果1mm组检出钙化斑块51个,小钙化斑块35个;3mm组检出钙化斑块44个,小钙化斑块28个,两组差异比较明显。结论不同厚度检出钙化斑块和小钙化斑块数目不同,较小厚度更敏感,其在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诊断时值得关注。

  • 标签: CT 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几种常用后处理技术在颈部血管性病变的应用。方法86例受检者均经行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VP)、容积显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对比评价不同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显示颈部血管血管性病变的应用效果。结果86例均清晰显示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主干及分支。23例正常病例均清楚显示血管形态,管腔及管壁情况。4例动脉瘤病例均被清晰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与载瘤动脉关系,瘤颈及瘤轴指向。14例血管起源异常均被清晰显示。45例动脉粥样硬化病例均清晰显示斑块位置范围,斑块性质及血管管腔狭窄程度。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正常颈部动脉及血管性病变,多种血管后处理技术中以CVP、VR及MPR诊断价值最优。

  • 标签: 128层螺旋CT 颈部血管成像 几种后处理技术
  • 简介:摘要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中的技术应用,以及造影对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对15例心脏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利用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影像进行重组,以便更清楚、直观的了解冠状动脉的主枝及分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结果15例均能成功的显示各主枝及分支。其中13例患者支冠脉有不同程度的硬斑块和软斑块,7例支冠脉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扫描前,心率大于85次/min的患者,冠状动脉的主要分支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规整,通过技术控制在心率平稳且小于80次/min的情况下扫描,层共重建冠状动脉三维成像。如扫描中,患者出现心律不稳,将影响重组图像的清晰度,影响临床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成像可逼真、清晰、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细节状况,对冠状动脉病的诊断有积极意义,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胸部CT血管造影技术在早期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近期内收治的经胸部CT血管造影诊断检查证实为肺动脉栓塞的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来总结胸部CT血管造影在早期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的意义。结果本组21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胸部CT血管造影诊断显示,合计检出病灶累及处172处。其CT征象包括了直接与间接两种征象。结论胸部CT血管造影检测技术对于早期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广泛开展实施。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血管造影 胸部CT
  • 简介: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肿瘤易感性关系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13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共计有2496例头颈肿瘤患者和2463例对照人群。Meta分析合并结果显示与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AA基因型比较,携带GG基因型和携带GG或GA基因型个体头颈肿瘤发生风险的OR值分别为0.88和0.89(OR=0.88,95%CI:0.59-1.32;OR=0.89,95%CI:0.67-1.19)。通过种族的分层分析,没有发现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多态性与头颈肿瘤易感性在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有差异。结论: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头颈肿瘤易感性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但纳入研究的数量及每个研究的样本量均较少,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细胞周期素D1G870A基因 多态性 头颈部肿瘤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时对比剂渗漏原因,探讨预防和相应处理措施。方法对1379例次冠状动脉CT造影患者进行分析,对比剂采用碘帕醇或碘普罗胺注射液,碘浓度为370mgI/ml,对比剂注射流率为5.0ml/s,注射剂量1.2ml/kg体重。结果共发生对比剂渗漏5例,总发生率为0.36%。结论经过一定的预防和处理,可以降低对比剂渗漏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MDCTA表现。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SSD)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果7例中2例为StandfordA型,5例为B型。其中1例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在三维重建中均可清晰显示。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病变范围、类型、真假腔、内膜片、破口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最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主动脉夹层 图像后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