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Ferr)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27例前列腺癌(PCa)患者作为PCa组,另选取同期34例健康男性体检者纳入对照组、25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三组研究对象全部行Ferr、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并计算fPSA / tPSA比值。结果 PCa组的Ferr、tPSA、fPS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fPSA / tPSA明显低于良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检测结果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泌尿外科于2021年7月—2021年12月接诊的42例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前列腺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治疗中,腹腔镜下根治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等显著优势,是当前治疗前列腺癌的最优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应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雄激素水平及术后尿失禁发生率。方法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02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观察组年龄(56.85±10.26)岁,常规组年龄(57.25±11.25)岁。常规组行开放性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雄激素(游离睾酮及双氢睾酮)水平,术后尿失禁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短于常规组(均P<0.05)。2组患者术前游离睾酮、双氢睾酮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的游离睾酮、双氢睾酮较术前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尿失禁发生率[5.88%(3/51)]低于常规组[19.61%(10/51)](P<0.05)。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有助于改善手术指标,提高雄激素水平,降低术后尿失禁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B7(HSPB7)对前列腺癌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数据库比较2006年到2021年525例前列腺癌和83例正常组织中基因HSPB7的差异表达。将人前列腺癌细胞系22RV1和DU145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转染空质粒和HSPB7质粒,转染2 d后,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实验验证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验证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去基化药物5-Aza-dC以及抑癌基因p53与HSPB7的靶向关系。两实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实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对照组细胞EdU着色细胞比例高于实验组[22RV1:(13.250±0.508)%比(7.439±0.172)%,t=10.840,P<0.05;DU145:(31.280±0.680)%比(7.708±0.369)%,t=30.460,P<0.05]、培养96 h后吸光度高于实验组(22RV1:1.742±0.563比1.315±0.651,F=16.520,P<0.05;DU145:1.960±0.443比1.578±0.469,F=28.850,P<0.05)、克隆形成数高于实验组(22RV1:407.700±5.548比164.700±7.839,t=25.300,P<0.05;DU145:503.700±6.438比301.300±5.783,t=23.380,P<0.05)、划痕愈合率高于实验组[22RV1:(20.690±0.8903)%比(3.458±0.6731)%,t=15.440,P<0.05;DU145:(51.620±2.460)%比(29.400±2.508)%,t=6.323,P<0.05]、迁移细胞数高于实验组(22RV1:78.250±7.420比23.750±2.869,t=6.851,P<0.05;DU145:218.000±6.285比58.000±5.492,t=19.170,P<0.05)。抑癌基因P53过表达组HSPB7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22RV1:1.025±0.020比1.999±0.057,t=16.130,P<0.05;DU145:1.043±0.040比2.350±0.057,t=18.870,P<0.05)。结论HSPB7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被甲基化从而导致表达下调,HSPB7通过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的进展,且这种作用受到抑癌基因p53的调控。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通过辅助生殖生育的男性和可让女性自然受孕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和严重程度。设计基于国家登记的队列研究。研究地点1994年1月到2014年12月,瑞典。参与者1994—2014年,瑞典有1 181 490名出生儿童及相同数量的父亲。根据受孕方式进行分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组20 618例,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组14 882例,自然受孕组1 145 990例。主要观察指标前列腺癌的诊断、发病年龄,以及抗雄激素治疗(晚期或转移性恶性肿瘤经典治疗方案)情况。结果在通过IVF、ICSI和自然受孕方式成为父亲的男性中,分别有77例(0.37%)、63例(0.42%)和3 244例(0.28%)被诊断为前列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5.9岁、55.1岁和57.1岁。与自然受孕的男性相比,通过辅助生殖生育的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ICSI风险比为1.64(1.25~2.15);IVF风险比为1.33(1.06~1.66)]。他们罹患早发性前列腺癌(即55岁前确诊)的风险也增加[ICSI风险比1.86(1.25~2.77); IVF风险比1.51(1.09~2.08)]。通过ICSI受孕并罹患前列腺癌的父亲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不少于自然受孕组(优势比1.91;P=0.07)。结论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特别是ICSI技术生育的男性,罹患早发性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是筛查和长期随访可能获益的前列腺癌风险群体。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应用控尿技术联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价值。 方法 抽取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治时间是2018年1月~2021年12月。采取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控尿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 结果 对照组的术后6个月、术后1年控尿率分别是53.00%、73.00%,观察组分别是80.00%、96.67%,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当前威胁全球老年男性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在男性人口中,每9个人中就有1位会罹患前列腺癌。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复杂多样。本文涉及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6大基因通路:雄激素受体、PTEN、CHD1、ERG、SPOP和MYC。本文主要介绍了其突变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它们与其他通路之间的串扰作用,对比国内外人群的基因组学差异,并总结了近年来发现的新的治疗靶点及相关靶向药物,探讨了目前国内前列腺癌研究中存在的机遇与挑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帕他胺配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对前列腺癌患者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选取{2020.1-2022.1}在我院治疗的30例前列腺癌症患者,每组15例,采用随即分组的方式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单一组采用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治疗,联合组采用阿帕他胺配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复发概率低于单一组(P<0.05)。结论:采用阿帕他胺配合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具有良好效果,减少患者复发概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直肠超声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10月收治疑似前列腺癌患者70例为例,分别使用经直肠超声检测以及经直肠超声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联合检验,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观察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效能。结果:①70例疑似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检出率77.14%(54/7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65.48±20.48)ng/ ml,非前列腺癌22.86%(16/7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含量(16.39±5.40)ng/ ml(t=15.825,P<0.05);②经直肠超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诊断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数据高于单一经直肠超声诊断数据(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疾病诊断过程中使用经直肠超声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其检验效能显著提升,值得临床疾病诊断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影响男性健康的常见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目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作为前列腺癌筛查中应用最广泛的血清学指标,在提高早期诊断率和降低死亡率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PSA灵敏度较高,使很多非前列腺癌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穿刺活组织检查或过度治疗。与PSA相比,新血清学指标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具有更高的诊疗价值。PHI能减少不必要的穿刺活组织检查,还可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提高患者主动监测的积极性,为临床医师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就PH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PHI与肿瘤体积的关系、PHI与其他影像学联合诊断及对行RP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