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后内侧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有效性以及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数据库随机分组式,观察组58例,对照组54例,分别进行不同入路模式治疗,此项试验在2017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期间进行。结果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115.86±8.95)°、胫骨平台后倾角(12.56±1.85)°、胫骨平台内翻角(5.46±1.65)°、Rasmussen评分(28.65±3.9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侧联合前外侧手术入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高等优势,用于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可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DDH低位脱位患者采用直接前放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手术的72例DDH低位脱位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直接前放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治疗及格率达到91.7%,高于对照组的69.4%;术后并发症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H低位脱位(CroweⅠ、Ⅱ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用直接前放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相对于后外侧入路而言,其术后并发症更少,治疗效果更加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清除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行颞叶皮质入路。对比两组不同手术方法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结果研究组所耗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颞叶皮质入路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血肿清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简介:背景:目前,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路的选择还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DAA)与直接外侧入路(DLA)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183例患者。分别在DAA(92例)和DLA(91例)入路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功能情况和影像学评价结果。结果:18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DAA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DLA组[(206.4±64.6)mlvs(414.0±131.4)ml,P<0.001;(208.4±50.9)mlvs(299.6±50.8)ml,P<0.001]。DAA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DLA组[(11.3±5.6)d(16.5±5.7)d,P<0.001]。DAA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髋外展肌力矩及单腿站立试验结果均优于DLA组(P<0.001),但术后6、12个月的结果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后VAS评分、术后1个月的转弯,上、下楼梯,坐下,穿袜能力均优于DLA组(P<0.001)。两组患者的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LA全髋关节置换相比,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康复快,早期髋关节功能更好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内外侧入路联合治疗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2例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评价其骨折愈合时间及AOF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价量表)评分。结果2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效果,骨折愈合时间18~39周,平均(25.5±2.6)周,未出现内踝截骨处未愈情况。随访12个月后评价AOFAS结果优良率68.18%。7例(31.82%)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例(13.64%)出现距骨缺血坏死。结论内外侧入路联合治疗距骨体sneppenⅡ型骨折的手术疗效肯定,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比较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接收的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数字序列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后外侧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8h、12h、24h、48h,观察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失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微、并发症少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在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患者共计50例,来院治疗时间为2017年7月~2018年4月,上述患者均采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的形式进行手术,分析上述患者的手术效果,对上述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分析患者的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5.19±4.22)min,术中出血量为(20.16±3.77)ml,在手术过程中无血管和神经损伤。大部分患者的愈合情况均良好,仅仅为2例患者的愈合情况较差,优良率为96.00%,仅仅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有1例为异位骨化,2例为轻微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6.00%。结论对于尺骨冠状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改良肘关节前内侧入路的效果较为理想,可获得较高的手术效果,并且入路安全性较高,操作较为简单,手术用时较低,术后并发症较低,切实保证患者的健康,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的 3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 12~ 24小时复查头颅 CT显示:血肿清除量超过 90%者 29例( 82.9%),清除量在 70%~ 90%者 3 例( 8.6%),清除量小于 70%者 3例( 8.6%)。术后随访 6个月,根据 GOS 评分:恢复良好 13例( 37.1%),中残 12例( 34.3%),重残 8例( 22.9%),植物生存 1例( 2.9%),死亡 1例( 2.9%)。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减少了周围脑组织的手术损伤,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行传统或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 2017年 3月~ 2019年 1月拟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 58例患者并根据其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患者为后外侧入路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为后外侧入路常规手术切口治疗,对比两组的一般手术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用时、术后髋臼杯外展角以及髋臼杯前倾角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的术中切口长度、引流量、失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 94.74%,对照组为 80.00%( 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 5.26%,对照组为 30.00%( P< 0.05)。 结论:行小切口的后外侧入路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术式,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量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且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风险,该手术方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