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局部晚期肺癌病人采取同期放化疗和化疗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来到安阳市汤阴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进行就诊的局部晚期肺癌病人80例,将其纳入成为此次课题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病人进行分组,给予其中一组病人同期放化疗进行治疗,一共4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给予剩余病人化疗进行治疗,一共4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接受同期放化疗进行治疗的研究组局部晚期肺癌病人远期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中出现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中为局部晚期肺癌病人提供同期放化疗进行治疗的整体疗效优于化疗治疗,不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能够提高病人的远期治疗效果,具有推行空间与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术前同期放化疗联合根治术和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治疗宫颈癌ⅡB期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并研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FIGOⅡB期宫颈癌患者共177例,94例接受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术患者为放化疗手术组,83例接受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为放化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法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177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和随访,放化疗手术组和放化疗组3年PFS为90.4%和74.7%(P〈0.05);3年OS分别为92.6%和78.3%(P〈0.05)。肿瘤直径(≥6cm)和年龄(≤35岁)为放化疗手术组预后因素(P〈0.05)。病理类型(非鳞癌)、肿瘤直径(≥6cm)为放化疗组预后因素(P〈0.05)。放化疗手术组患者发生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人数少于放化疗组,发生下肢水肿多于放化疗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B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同期放化疗联合根治术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较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的情况较好,肿瘤直径是影响两种治疗方法的预后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方案对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的预后及安全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5-2018年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局部晚期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不同诱导化疗方案:多西他赛+5-FU尿嘧啶+顺铂(TPF),多西他赛+顺铂(TP),5-FU尿嘧啶+顺铂(PF),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近期疾病控制率,1年、3年疾病控制率及总体生存情况,为临床综合治疗提供更多参考。结论:TPF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近期及远期获益相对明显,不良反应可控、可耐受,临床可考虑优先推荐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ⅡB期宫颈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术与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预后效果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寻找提升ⅡB期宫颈癌患者预后效果的临床方案。方法以随机法选择本院2012年08月-2015年08月接收的4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A组),予以术前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术方案治疗;同期选择40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B组),予以根治性放疗同期化疗方案治疗。结果A组入选患者OS是85.00%,B组是57.50%;A组入选患者PFS是80.00%,B组是52.50%,比较有差距(P<0.05)。结论对于ⅡB期宫颈癌患者,予以术前同期放化疗加根治术方案效果突出。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70例Ⅰb2期及Ⅱa2期宫颈癌患者行PVB或TP或TC方案化疗结合腔内后装放疗后再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观察宫颈局部肿瘤变化及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分析术前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7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分别为14例和45例,总有效率为84.3%。3年局部复发率为31.3%,3年远处转移率为25.4%,3年总生存率为79.1%。毒副反应发生情况,骨髓抑制30.0%(21/70),周围神经毒性10.0%(7/70),胃肠道反应80.0%(56/70),肌肉关节痛12.9%(9/70),脱发87.1%(61/70)。手术平均出血量410mL,手术平均时间160min。术后输尿管尿瘘2例,尿潴留12例,盆腔淋巴囊肿合并感染1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可耐受,不影响后续的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轻微,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放化疗综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在我院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中选取样本量,共选取了40例,纳入时间在2019年12月至2022年01月,以双色球数列分布的形式设计分组,包括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20例,前者单纯应用放疗治疗,而后者则落实放化疗综合治疗,设计不良反应及治疗疗效为观察指标,对其安全性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就两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组在胃肠道反应、并发感染及骨髓抑制中较低,数据值差异性结果显示P<0.05;在不同方案下检验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在研究组95.00%高于常规组,数据值差异性结果显示为P<0.05。结论:放化疗综合治疗应用于中晚期恶性肿瘤中,有助于提高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建议临床医学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同期放化疗与序贯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应用疗的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以我院及合作医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所接受的90例局部晚期患者为主要对象,将患者以数字表示法随机分为同期组和序贯组,分别给予不同化疗周期的放疗治疗,根据研究结果,对不同组别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生存质量等进行全面对比分析。结果与序贯组68%的有效率相比,同期组82.2%的有效率,具有明显优势;同期组患者产生副作用的几率低于序贯组;通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的评定,同期组评分结果高于序贯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同期放化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使得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但一些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容易引起严重的局部反应,应与患者实际病情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癌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发生>2级血小板减少G2(+)]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同期放化疗的非转移性胃腺癌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血液学参数及相关椎体剂量学参数与TPG2(+)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TPG2(+)组23例(40%),TPG2(-)组35例(60%),两组间在临床基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乳酸脱氢酶(LDH)以及CTV最长径(LCTV)、勾画椎体个数(VBN)、VBN校正的椎体总体积(VBV)、Dmax、Dmean、V5Gy、V10Gy、V20Gy、V30Gy、V40Gy,与TPG2(+)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PLT减少、LDH升高、LCTV较长、V20Gy/VBN较高(P=0.048、0.028、0.013、0.030)可能增加TPG2(+)的发生风险。结论对于胃腺癌的同期放化疗,治疗前纠正PLT减少、避免较长的CTV以及控制VBN校正的V20Gy有可能减少放化疗导致的显著血小板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术前和术后同步放化疗在接受D2根治术的Ⅲ-ⅣA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9年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D2根治术R0切除的47例Ⅲ-ⅣA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放疗剂量为45~50.4 Gy/ 1.8~2.0 Gy/ 25~28次/5~6周,比较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A组,25例)和术后同步放化疗(B组,22例)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3~72个月)。A组1年OS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 vs. 54.5%,χ2=5.68,P=0.017);3年OS和DFS分别为56% vs. 40.9%(P>0.05)和51.4% vs. 31.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远处转移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14)。两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D2根治术后Ⅲ-ⅣA期的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同步放化疗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且术前放化疗的1年总生存率和远处转移率优于术后放化疗。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放化疗与放化疗治疗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的78例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联合放化疗组(n=27)和放化疗组(n=51)。中位随访时间为46(20~8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局部控制率(LCR),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截至2020年7月31日,78例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51例,其中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11例、其他原因34例(包括大出血15例、恶病质15例、其他疾病4例);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死亡12例,占手术联合放化疗组的44.44%;放化疗组死亡39例,占放化疗组的76.47%。78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57.7%、36.3%、27.2%,1、2、3年PFS率分别为49.5%、38.7%和32.6%,1、2、3年LCR分别为53.4%、40.0%、34.2%。其中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74.1%、50.1%、44.6%,放化疗组分别为49.0%、29.3%、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P=0.023);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1、2、3年PFS率分别为62.1%、54.3%、44.4%,放化疗组分别为43.1%、30.6%、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22,P=0.073);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1、2、3年LCR分别为69.8%、54.3%、44.4%,放化疗组分别为45.1%、32.9%、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6,P=0.05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χ2=7.140,P=0.008)、N分期(χ2=4.493,P=0.034)、治疗方式(χ2=5.142,P=0.023)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T分期(χ2=5.807,P=0.016)和N分期(χ2=6.587,P=0.010)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HR=2.121,95%CI为1.142~3.938,P=0.017)、N分期(HR=2.088,95%CI为1.144~3.811,P=0.016)、治疗方式(HR=0.430,95%CI为0.226~0.815,P=0.010)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T分期(HR=1.884,95%CI为1.011~3.510,P=0.046)、N分期(HR=1.904,95%CI为1.058~3.429,P=0.032)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期间手术联合放化疗组与放化疗组患者放射性咽炎[7.41%(2/27) vs. 39.22%(20/51),χ2=8.821,P=0.003]和放射性皮炎[3.70%(1/27) vs. 29.41%(15/51),χ=7.156,P=0.007]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11.11%(3/27) vs. 17.65%(9/51),χ2=0.186,P=0.666]、骨髓抑制[37.04%(10/27) vs. 50.98%(26/51),χ2=1.381,P=0.240]、咽部感染[11.11%(3/27) vs. 5.88%(3/51),χ2=0.143,P=0.706]及气管瘘[7.41%(2/27) vs. 0(0/51),P=0.117]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的1、3、5年OS率高于放化疗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肿瘤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T分期、N分期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采取同期放化疗和单纯化疗对于进展期胃癌术后病人提供治疗的临床疗效加以对比。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来到安阳市汤阴县人民医院肿瘤内科进行就诊的进展期胃癌病人100例作为本次课题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所选病人加以分组,给予其中一组病人术后同期放化疗进行治疗,一共50例纳入成为研究组,给予剩余一组病人术后单纯化疗进行治疗,一共50例纳入成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 接受术后同期放化疗进行治疗的研究组进展期胃癌病人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临床中对于进展期胃癌病人提供术后同期放化疗治疗的整体疗效优于单纯化疗,能够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辅助放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临床价值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50例进行实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个月生存率、10个月生存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势更为明显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两组患者的5个月生存率、10个与生存率对比,实验组患者的5个月生存率、10个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能够使患者的存活率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