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Simon效应研究范式.以阿拉伯数字为实验材料.三个实验分别要求被试判断呈现数字的空间位置、颜色和大小.系统考察Simon效应、空间一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的加工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三个实验中,不管采用何种判断标准.被试总是对左侧的数字按左键反应更快,对右侧的数字按右键反应更快。数字加工中出现Simon效应:而对不同大小的数字按左键和按右键的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数字加工中均未出现SNARC效应。(2)Simon效应和SNARC效应不同质,两者的加工机制也互不相同,而且Simon效应对SNARC效应具有抑制作用。(3)Simon效应与SNARC效应相比,Simon效应相对更稳固,SNARC效应则相对更灵活,易受知觉信息变化的影响。
简介:细菌与敏感抗菌药物接触生长繁殖会受到抑制,但当抗菌药物在体内消除后,其效能并不是随着药物的消失而马上消失,在一定时间内,细菌的生长繁殖仍然受到持续的抑制,这种特性就是所谓的抗菌后效应(PAE)。抗菌后效应几乎是所有抗菌药物的共性,也是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结构特征性指标。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大多参考的药效学指标主要是最低抗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这种给药方式忽视了药物与细菌之间的作用过程.忽视了药物对细菌持续抑制的潜力,在药效、毒性、费用上并不是最合理的。虽然目前抗菌后效应在兽医临床上研究还较少.但关注抗菌后效应.对于科学设计用药方案,合理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以期达到优化使用目标,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可利用缺失后心理效应当某项熟悉的事物突然缺失以后,人们即会对该事物存在与缺失的意义进行心理比较,形成关于该事物存在价值的最真实、最客观的判断,跟教材说“是”,形成对文本最深刻的解读。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疝修补术患者非肌松条件下使用瑞芬太尼抑制术中体动反应的有效效应室浓度。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解放军第82集团军医院择期行疝修补术的患儿28例(年龄<12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麻醉诱导和维持采用丙泊酚(Marsh模型)和瑞芬太尼(Minto模型),BIS控制在45~55。初始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4.0ng/ml,根据患儿术中有无出现阳性反应(无体动反应)和Dixonup-and-down方法调节下一例患儿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调节幅度为0.2ng/ml。经历7次阳性-阴性反应交叉,并根据阴性-阳性反应配对的平均值和probit回归计算EC50、EC95(effectiveconcentration)。结果瑞芬太尼抑制小儿疝修补术中体动的效应室浓度为3.99ng/ml,经probit回归分析,EC50和EC95为3.90ng/ml和4.34ng/ml。结论无肌松条件下实施小儿疝修补术时,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达到3.90ng/ml和4.34ng/ml时,分别有50%和95%可能性抑制患儿的体动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MRI观察针灸后效应对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10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将双侧后扣带回作为种子点,分别于针刺足三里前、拔针后25分钟患者进行 MRI扫描,对其针刺前后脑功能连接进行比较。结果:经针刺后,与后扣带回存在脑功能连接的脑区除囊括针刺前观察到脑区外,同时产生新增区域,囊括左侧旁中央小叶以及右侧顶上小叶和右侧中央后回等,通过针刺后原先的大部分脑区功能连接强度具有凸显的加强。针刺前患者的双侧小脑、舌回;左侧前扣带回、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上回、双侧楔前叶、左侧中央前回以及双侧额上回与双侧扣带回具有时间相关性(P
简介: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effect,PAE)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开始引起学术界关注的新理论,是评价抗生素药效学的一项新指标,可为抗生素更合理用药提供新科学依据.它的概念系指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当药物清除后,细菌生长仍然持续受到抑制的效应,是抗生素对其作用靶细菌特有的效应,它揭示的是抗生素与细菌相互作用过程.近十余年来国外对PAE这一新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PAE作为评价新抗生素药效学的重要参数,它将为临床设计更为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抗生素物引起PAE的机制,对其影响因素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供临床参考.
简介:本文突破了宏观经济理论中默认潜在增长率为既定常数的传统观念,分析了潜在产出增长率存在滞后效应时的需求模式设计。理论部分以纳入滞后效应的IS—MP—AS模型为基础框架,通过求解保守型、进取型政策模式和忽略滞后效应三种情形下状态空间模型的初值问题,推导了滞后效应条件下经济系统的渐进均衡。应用部分首先利用代表性经济体的实际数据估计模型参数和初始值,尤其是通过求解名义利率和潜在产出增长率相关系数最大化的方法来获得最适合的滞后因子取值,在此基础上对需求管理模式的政策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结论表明,滞后效应会使短期冲击的作用延伸到长期,受冲击后各国的反周期政策应综合考虑滞后效应的“牵引”作用,以应对衰退和延伸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