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接受常规剂量氯吡格雷与阿莫西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更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大幅度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设计,起病12h内入院的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首剂300mg,之后75mg/d)和标准剂量氯吡格雷组(75mg/d),连用14d。主要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trokeScale,NHISS)评分,并观察出血、白细胞减少等安全及药物副作用。结果共纳入242例患者,标准剂量组122例,负荷剂量组120例;经过14d治疗,2组NHI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病情好转;与标准剂量组相比,负荷剂量氯吡格雷组14d内NHIS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为发生危及生命的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及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对血液系统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优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趋势,无明显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与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诊为冠心病患者56例,分别行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和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和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56例患者均完成3项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7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狭窄。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2.16%(23/37)、73.68%(14/19)和66.07%(37/56),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9%(32/37)、52.63%(10/19)和75.00%(42/56),两种检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心电图负荷试验具有较高的特异度,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两者联合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剂量和改良双剂量甲氨蝶呤方案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30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的是单剂量甲氨蝶呤和改良双剂量甲氨蝶呤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分析和研究两组的血清β-hCG降到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其中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分别是22.14±0.25d、6.23±0.78d,各项时间短于对照组。分析和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其中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几率比较低,是6.7%。结论:针对异位妊娠的患者采取改良双剂量甲氨蝶呤进行治疗,优势相对明显,随访时间短,是比较成熟的方案,值得借鉴和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负荷剂量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菌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革兰阳性菌重症肺炎患者2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30例)与对照组(128例)。两组均给予替考拉宁进行治疗,观察组初始负荷剂量为400 mg/次,2次/d,持续3 d,随后给予维持剂量200 mg/次,1次/d;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200 mg/次,1次/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微生物清除率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周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微生物清除率(82.50%,107/130)高于对照组(62.50%,80/128),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8.46%,128/130)高于对照组(92.97%,119/128),P<0.05;观察组TNF-α、CRP、PC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剂量替考拉宁可以提高革兰阳性菌重症肺炎患者的微生物清除率,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CRP、PCT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丁苯酞与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纳入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负荷量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组间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采用丁苯酞与负荷剂量抗血小板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可取得理想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不同结构类型双着丝粒体(dicentrics,dic)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生物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采集两名健康人外周血样品,用0、0.5、1、2、3、4、5和6 Gy 60Co γ射线(剂量率为0.27 Gy/min)离体照射人外周血,常规培养、收获和制备染色体标本,镜下分析并记录不同结构类型dic;应用CABAS软件建立dic剂量-效应曲线;并对两验证样本进行剂量估算。结果不同结构类型dic率均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升高(R2=0.886~0.943,P< 0.01),各剂量点经典型和单端型dic构成比之和约占所有类型dic的92%以上,而近距型dic和双端型dic分别在各照射剂量点的构成比均<4%。不同结构类型dic剂量-效应曲线的R2值均达到0.998;应用4条曲线估算的受照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典型dic剂量-效应曲线估算较高剂量时(3.9 Gy),相对偏差均≤13.08%。结论基于不同结构类型dic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具有估算生物剂量的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保证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的基础上,双低剂量在下肢动脉CTA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CTA检查患者中随机选取5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浓度为270mgI/mL的威视派克对比剂,利用迭代重建计算方式,管电压保持在80Kvp,为患者进行下肢动脉血管扫描。结果 我院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与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以期分析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灌云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独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与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完成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和脑卒中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P=0.044,而复发率和脑卒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无差异,完成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无差异,完成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与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低剂量扫描诊断早期肺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10-2022.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双源CT低剂量扫描,择期行穿刺活检,将穿刺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双源CT低剂量扫描诊断早期肺腺癌的价值。结果:62例患者经穿刺活检确诊早期肺腺癌43例,将穿刺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双源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腺癌的准确度为91.94%(57/62),灵敏度为93.02%(40/43),特异度为89.47%(17/19),双源CT低剂量扫描诊断肺腺癌与穿刺活检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03)。结论:双源CT低剂量扫描诊断早期肺腺癌效果确切,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Kv结合迭代算法(SAFIRE算法)在头颈部CTA双低剂量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50例,A组、B组均采用固定管电压,分别是120Kv、70Kv,管电流采用CAREDose4D技术自动管电流调节螺旋扫描,所得图像A组使用滤波反投影(FBP)重建,B组使用迭代算法重建(SAFIRE3),得到两组图像,分别测量上腔静脉、右锁骨下静脉、主动脉弓、左右颈总动脉及左右大脑中动脉血管腔内CT值、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mGy)和剂量长度乘积DLP(mGy*cm)和对比剂量。结果B组对比剂用量仅为A组的50%;两组静脉血管腔内对比剂残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动脉血管腔内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图像质量主观、客观评价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Kv结合SAFIRE3算法确保图像质量下在头颈部CTA检查中能明显降低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负荷剂量伊班膦酸钠二线治疗乳腺癌转移性骨痛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130例晚期乳腺癌骨转移并伴有中-重度骨痛的患者,二线使用负荷剂量伊班膦酸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止痛药物的剂量及生活质量(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等变化情况,并记录血生化指标及其它安全性。结果126例纳入最终分析。患者治疗后第1、2、3周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1);同时治疗后第1、2、3周的阿片类药物(羟考酮)的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后第1、2、3周的KP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其中89例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缓解率70.6%。中度疼痛患者镇痛显效时间短于重度疼痛患者(P<0.05)。治疗不良反应少,未见明显的肝肾毒性反应。结论负荷剂量的伊班膦酸钠二线治疗乳腺癌转移性骨痛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治疗超早期非溶栓脑梗死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首发脑梗死超早期非溶栓(不同意、或不符合溶栓条件)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入院后首次氯吡格雷300mg+阿斯匹林300mg,次日起氯吡格雷75mg+阿斯匹林100mg每天1次;对照组40例单用阿司匹林300mg每天1次,5天后改为100mg每天一次,7天内进展或复发率;治疗4周时有效率;治疗4周和3月时的死亡或不良反应率;安全性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7天脑梗死进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20%),P<0.05。4周时或出院时治疗组4周时有效率39/40(97.5%),对照组有效率36/40(87.5%),P<0.05,为治疗组出血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8%,4%),P>0.05。无严重出血事件。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加阿斯匹林治疗超早期非溶栓脑梗死降低脑梗塞进展,临床疗效确切,出血等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