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患者李某,女,已婚,28岁,重庆市梁平区某完全小学幼儿教师,因“胸腹部泛发淡红色丘疹7年”来诊,7年间曾辗转于多家医院,均未明确诊断,西医予以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中医予以火针、灯火灸法治疗局部皮损,且治疗均无明显收效,影响皮肤美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建议患者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皮肤科病理活检提示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此病多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好发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且发病有遗传倾向。笔者就本病例作简要介绍,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本病起到足够的认识作用,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故报道如下,与同道共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性腺发育不良病人的细胞遗传学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性腺发育不良患者,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比较其核型分类情况。结果112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染色体数量异常18例,占其全部核型异常的51.43%,结构异常患者13例,占其全部异常核型的37.14%,另有4例患者为性反转,且异常核型以47XXY为主,占全部核型异常患者的40.00%,占全部患者的12.50%,另有77例患者核型异常,但性腺发育异常。结论染色体异常可导致患者出现性腺发育异常,通过检查该类患者外周血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能够有效观察患者发病原因,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58例,利用数字抽签的方式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n=29)。对两组都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循证护理措施。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儿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5%,比对照组的20.69%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家属满意度为96.55%,比对照组的75.86%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进行干预,效果好,并发症少,家属满意度高,建议采纳。
简介: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护理效果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4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采用Mckay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Mckay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效果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试分析睾丸切除术在小儿发育不良隐睾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方法在2015年3月-2017年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睾丸发育不良患儿病例中随机选择86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在术前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并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其中74中、轻度发育不良患儿,在征求家长意见后保留睾丸,采用经腹股沟睾丸降低固定术、腹腔镜微创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针对12例重度发育不良、睾丸萎缩患儿,腹外及腹内单侧隐睾均采取睾丸切除术治疗,而双侧发育不良采取腹腔镜微创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术后3-6个月对所有患儿实施超声检查,对患儿睾丸发育情况进行了解。结果入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接受睾丸切除术治疗患儿的健康睾丸能够正常发育;43例接受腹腔镜微创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的睾丸保留患儿中,39例未出现萎缩,4例部分萎缩;31例接受经腹股沟睾丸降低固定术治疗患儿中22例未出现萎缩,2例完全萎缩、部分萎缩7例,均未接受二次手术切除治疗。结论针对小儿发育不良隐睾治疗,需要依据患儿实际病情选择治疗方法,针对中、轻度发育不良患儿采用腹腔镜微创睾丸下降固定术治疗效果较好,针对重度发育不良以及睾丸萎缩患儿,在征求患儿家属意见后选择适宜的手术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程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入住NICU诊断为BPD且胎龄〈32周的144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轻度组81例,中重度组63例,对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围生期高危因素及治疗情况、合并症及并发症、呼吸系统预后等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中重度组胎龄大于轻度组(P〈0.05),但小于胎龄儿比例高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重度子癎前期比例高于轻度组(P〈0.05),先兆早产比例低于轻度组(P〈0.05)。中重度组生后2周仍需机械通气比例、机械通气时间、总氧疗时间、住院时间、肺炎及胆汁淤积综合症发生率高于轻度组(均P〈0.05),枸橼酸咖啡因应用率低于轻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5.974)、肺炎(OR=2.590)、出生2周仍需机械通气(OR=4.632)是BPD程度较重的危险因素(P〈0.05)。纠正胎龄40周肺功能检测中,中重度组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及25%潮气量时呼吸流速(TEF25%)均低于轻度组(P〈0.05)。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中重度组因肺炎反复入院率及喘息发作率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小于胎龄儿、肺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与BPD的严重程度相关,可加重BPD程度。中重度BPD患儿肺功能较差,易出现反复感染、喘息等并发症,应关注其远期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颈动脉的超声检查中,常检测到一侧椎动脉管径窄细,彩色血流充盈差,对其是粥样硬化弥漫性窄细还是先天性发育不良窄细进行鉴别是非常必要的,因形成原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门诊或体检者20例椎动脉窄细的超声图像资料,旨在提高对两种不同管径窄细的鉴别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应用沙利度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沙利度胺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出血持续时间、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出血持续时间短于治疗前,平均血红蛋白含量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得到缓解。结论沙利度胺治疗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可以改善患者出血症状,提高血红蛋白含量,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取大直径股骨头THA手术治疗,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大直径股骨头THA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未出现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结束时,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随访结束时的harris评分高于术后(P<0.05);不同Hartofilakidis分型的患者,其harris评分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大直径股骨头THA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良好,能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症较少,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应用于椎动脉狭窄、发育不良患者鉴别诊断过程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椎动脉狭窄患者20例作为对象,对20例患者均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0例患者当中,单侧椎动脉内径显示均匀性偏细现象的患者有3例,患侧的椎动脉内径与健侧进行对比,具备明显差异(P<0.05)。检测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异常现象患者有4例,单侧血管病变患者有2例,双侧病变的有3例,血流频谱异常的患者有3例,局部斑块所导致椎动脉狭窄的患者有2例,发育异常的有4例,单侧闭塞的患者有2例。结论椎动脉狭窄、发育不良症状疾病患者采用彩色动脉超声检测,在临床上具备诊断价值,可以为临床鉴别椎动脉狭窄、发育不良疾病症状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诊断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顺利分娩后接受髋关节发育超声筛查的1000例新生儿,将其根据筛查结果分为异常组、可疑组与正常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并评价筛查结果、干预效果。结果正常组624人,可疑组341人,异常组35人,异常组占比3.5%;正常胎位产新生儿发育型髋关节不良(DDH)的发病率显著低于臀位产新生儿,异常组的a角最低,B角最高,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早期干预后随访复查,正常组、疑似组、异常组分别有1例、3例与4例确诊为发育型髋关节异常,经Pavlik吊带治疗、蛙式支具等方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超声诊断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良好的诊断效果,能确保患儿及时得到早期干预与治疗,改善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需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分析所有患者临床效果。结果18例患者术后仅有1例出现后脱位情况,经牵引固定20天后已恢复正常,其余未出现感染、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患者术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对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肢体功能,且手术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