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凝血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本文将就凝血检验常见的检测指标及其含义,以及如何解读凝血检验结果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凝血检验的意义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胃癌患者采取凝血功能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10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已知胃癌患者61例,选取同期健康人群57例,分别纳入实验组、对照组,均开展PT、APTT、TT检查, 对比各项检测结果及阳性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PT、TT明显升高, APT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胃癌 凝血功能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结果在产科弥散血管内凝血(DI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于本院产科接受治疗的DIC患者为研究对象,设定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于本院产科接受体检的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各组产妇34例,两组均进行凝血及血常规项目检测。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指标检验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结果对产科DIC患者的诊断及病情发展、转归有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产科DIC 凝血检验结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多重因素可能会对凝血检测的精确度产生影响,诸如患者的用药情况、日常行为模式、以及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在样本采集阶段,诸如穿刺技术、止血带应用时长和采血顺序等因素亦不容忽视。此外,样本的处理过程中抗凝剂类型和离心操作条件的选择亦至关重要。同时,检验过程中的仪器设备、化学试剂及操作者的技术熟练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信,必须对患者的健康管理进行优化,对采血及样本处理流程加以规范,采用高品质的仪器和标准化的检测手段,同时不断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 标签: 凝血检验 影响因素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的60例抗凝静脉血标本,采集完立即在室温下对其进行常规四项检查,数据作为对照组。然后,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其中,A组在-4℃条件下放置24h,B组置入-20℃条件下24h后再次进行凝血检查;C组在4h、8h、24h后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数据。结果凝血标本在-4℃条件下保存24h后,凝血四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20℃保存24h后,APTT明显延长(P<0.05)。在室温下,放置4h、8h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放置24h后,FIB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三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结果具有一定影响。

  • 标签: 凝血标本 检验结果 时间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掐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月本院门诊采血标本500例,分为对照组、溶血组、存放组、血量组、输液组,检测APTT、PT、FIB值,并对比。结果溶血、存放时间、采血量、输液部位均会影响到凝血检测结果,产生检测结果误差。结论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结果有重要影响,必须要做到精细管理,及时沟通,最大限度减少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 标签: 标本质量 凝血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前关健环节对凝血四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6月凝血检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空腹组和餐后组,各50例,分别进行采血。使用全自动凝血仪分析纤维蛋白原水平、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观察凝血分析前关健环节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餐后凝血指标中APTT和PT结果无显著差异,其FIB指标与空腹时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溶血标本对凝血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为PT、其结果时间显著延长。结论采血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其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和检验结果具有密切相关性,采血人员应对检验质量和过程管理充分了解,在检验前关键环节及时沟通和仔细操作,避免检验结果受到影响。

  • 标签: 凝血分析前 关健环节 凝血事项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结果受到凝血功能检验标准化操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标准化操作技巧来提升凝血检验水平。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为限定时段,收录我院住院与门诊患者180例作为研究样本,对各项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探究分析。结果:所有研究样本中住院患者145例、门诊患者35例,合格率分别为88.28%(128例)、85.71%(30例),不合格标本20例(11.11%)。其中标本量偏多、偏少分别为4例(20.00%)、15(75.00%)例,且凝块现象出现1例(5.00%)。结论:为促进凝血检验的标准化、规范化开展,需借助有效策略来对凝血检验过程加以管控。

  • 标签: 凝血功能检验 结果 标准化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检验前标本质量对于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间于本院进行凝血检验的血液标本共计500份,使用全自动凝血检验仪对血液标本进行检测,统计并分析采血量、溶血情况、空腹与餐后、保存时间以及采血部位对等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准确度与标本的采集量、是否存在溶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输液的采血部位以及采集标本时患者是否空腹均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结论:血液标本的采血量、溶血情况、饮食情况、保存时间以及采血部位等检验前采集环节均会对其检验结果造成明显的影响,要重视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保证标本质量,提升检验准确度。

  • 标签: 凝血检测 检验前 标本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检验科临床凝血试验结果的质量评价。方法:于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选取向本院检查科室发放的72份凝血质控样品作为研究对象,并参考本院相关医学数据进行凝血实验,总结本次试验经验,同时记录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内的质量结果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评价情况并将其进行对比,为今后相关医学研究提供基础参考数据。结果:2019~2021年内,参控项目的总正确率为95.9%,在各项单项指标正确率中,PT值最低,INR值高于PT值,APTT、FIB值最高。结论:遵循医院相关管理质控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控制流程,能够度大幅度提升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检验科 凝血试验 质量评价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提升医院检验科临床凝血试验检验结果准确性,对医院检验科临床凝血试验结果的质量评价作进一步分析。方法:研究筛选出了一共50份于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浦口区中医院检验科的凝血质控样本资料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参控项目,参考相关医学数据进行凝血实验,检测分析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统计研究表明,50份凝血质控样本参控项目的总准确率95.94%,单项检测准确率中,纤维蛋白原(FIB)、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最高,其次是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原时间(PT)最低。结论:分析表明,严格遵循医院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对提升临床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高质量凝血检测提供保障。

  • 标签: 医院检验科 临床凝血试验 检验结果 质量评价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至2022年于本院行凝血检测患者1600例,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项要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标本血液采集量、输液位置、有无发生溶血、是否处于空腹状态、标本保存时间等均会对凝血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联系较为紧密。结论:凝血检测和标本血液采集量、输液位置、有无发生溶血、是否处于空腹状态、标本保存时间等有较为紧密的关联,所以临床对此需予以重视,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对其质量加以保障,由此切实提高实际检验的准确程度。

  • 标签: 检验前 标本质量 凝血检测 影响
  • 简介:【摘 要】目的:本文对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2023.6月至2024.6月期间2580份来医院凝血检测患者标本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标本所属患者资料,均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指标测定,对导致凝血检验结果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无溶血组别的APTT、PT、Fib水平高,比较P<0.05;血量充足和不足组比较,TT、APTT以及PT均是血量充足组低,P<0.05;未及时送检组和及时送检组对比,未及时送检组TT较低,APTT以及PT及时送检组低,P<0.05。结论:检验前血液标本的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有直接影响,如采血量、送检时间、是否溶血等,均会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同,需明确凝血检测要点,进而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检验前 标本质量 凝血检测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指标检验结果在判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应用效果,以了解其有效性。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66例患者均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ICU病房接受治疗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将其标记为观察组后,再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相关健康体检的66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检验结果,所对比的指标包含PT、aPTT、TT、FDP、D-D以及Fbg。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FDP、D-D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其Fbg指标则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凝血指标检验结果能够用于判断目标是否患有DIC。结论:通过分析目标的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结果,能够有效判断患者是否患有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助于早期发现DIC患者,并根据其疾病发展情况给予针对性治疗,从而保障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干预的及时性。

  • 标签: 凝血指标检验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凝血检验在产科DIC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12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顺产或剖腹产的12名健康产妇进行凝血检验,观察比较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12例病患的血常规中的血小板明显低于12例健康产妇;且观察组病患的凝血功能中的凝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的健康产妇,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检验在产科DIC的临床诊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通过凝血检验结果,有效的分析患者的具体病症,利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病患的早期诊断,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帮助病患有效的改善预后,提高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凝血检验 结果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