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左旗吉兰泰医院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 750333
摘要:目的:探究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至2022年于本院行凝血检测患者1600例,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各项要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标本血液采集量、输液位置、有无发生溶血、是否处于空腹状态、标本保存时间等均会对凝血检测结果产生影响,联系较为紧密。结论:凝血检测和标本血液采集量、输液位置、有无发生溶血、是否处于空腹状态、标本保存时间等有较为紧密的关联,所以临床对此需予以重视,规范血液标本的采集,对其质量加以保障,由此切实提高实际检验的准确程度。
关键词:检验前;标本质量;凝血检测;影响
所谓凝血功能,指的是流动的血液出现凝固,呈现出凝胶状态。临床主要通过检验患者的凝血功能,来分析患者有无发生出血、血栓等疾病。另外,凝血检测对于急救及抗凝溶栓的临床价值也是比较显著的[1]。所以,在进行此项检验时,应当确保结果是较为准确的,由此也可以更为有效地对患者的治疗进行指导。在实验室当中,控制标本质量涉及三个环节,即检验前、检验中及检验后[2]。相关研究显示,最终的检验结果受到检验前标本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为此本文重点研究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至2022年于本院行凝血检测患者1600例,其中,男女人数682:918,年龄20-75(41.3±1.5)岁。选入依据:①标本均源自本院接诊患者;②年龄不低于18周岁;③患者入组前6个月未发生脑血管疾病或重度创伤。剔除依据:①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疾病;②入组前使用过抗凝血药物;③存在恶性肿瘤。研究选入患者对研究内容清楚了解,自愿参与,同时签署书面同意材料。
1.2方法
根据血量、输液位置、溶血情况、空腹情况、保存时间等做出分组。将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离心,持续时间15min,转速控制在3500r/s。完成离心后对指标进行检测,该步骤以全自动凝血仪完成[3]。在进行检测的时候,检验人员需要遵照相关要求严格依步骤完成检测,确保结果较为准确,同时对结果进行细致记录,随后根据不同分组进行对比。
1.3观察指标
检测指标:纤维蛋白原水平(FIB)、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根据不同分组比较以上指标的差异,根据结果判断各项要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
检测指标的正常区间:FIB:2-4g/L,PT:12-16s,APTT:24-36s。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7.0统计分析数据,计量数据记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标本血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相较于标准采血量,采血过量或不足会导致PT、APTT上升(P<0.05);采血量的多少不会对FIB产生显著影响(P>0.05)。见表1。
表1 标本血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指标 | 量不足 | 过量 | 标准血量 |
FIB(g/L) | 1.43±0.67 | 1.25±0.74 | 1.83±0.25 |
PT(s) | 16.41±2.36 | 15.32±2.43 | 13.75±1.64 |
APTT(s) | 33.35±5.54 | 30.25±4.16 | 25.22±3.66 |
2.2输液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对侧输液和未输液检验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输液同侧会导致PT、APTT上升(P<0.05),但对FIB影响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输液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指标 | 输液对侧 | 输液同侧 | 无输液 |
FIB(g/L) | 2.13±0.64 | 1.87±0.86 | 1.83±0.95 |
PT(s) | 11.46±2.31 | 16.32±2.16 | 12.73±2.35 |
APTT(s) | 23.34±4.32 | 27.16±5.07 | 24.23±4.65 |
2.3溶血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出现溶血会导致PT上升(P<0.05),但不会显著影响APTT、FIB(P>0.05)。见表3。
表3 溶血情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指标 | 无溶血 | 溶血 |
FIB(g/L) | 1.87±0.72 | 1.84±0.86 |
PT(s) | 13.42±2.45 | 17.36±3.45 |
APTT(s) | 24.17±4.25 | 23.54±3.32 |
2.4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餐后FIB出现下降(P<0.05),但PT、APTT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4。
表4 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指标 | 空腹 | 餐后2h |
FIB(g/L) | 2.07±0.53 | 1.64±0.42 |
PT(s) | 12.36±1.37 | 11.61±1.54 |
APTT(s) | 27.13±3.35 | 26.76±4.31 |
2.5保存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随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的增加,PT、APTT会逐渐增加(P<0.05),但FIB不会有显著改变(P>0.05)。见表5。
表5 保存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指标 | 0.5h | 1.5h | 3.0h | 4.5h |
FIB(g/L) | 1.96±0.35 | 2.17±0.42 | 2.43±0.51 | 2.07±0.52 |
PT(s) | 13.34±1.26 | 15.27±1.42 | 16.53±2.05 | 16.94±1.95 |
APTT(s) | 26.13±2.76 | 28.33±3.57 | 33.46±3.42 | 34.23±4.21 |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科学技术取得明显突破,进而促使临床医学获得较大的发展。在临床中,对于凝血功能进行检验逐渐成为比较多见的一项检测手段。因为此项检测通常需要较大的血液标本量,同时患者涉及疾病类别较多,在采集时也有一定风险受多种客观条件影响[4],这些问题都可能致使血液标本出现问题,发生血量不标准的情况,或是导致标本在检验前保存的时间相对过长,由此对最终的检验结果产生不利影响,致使结果的准确程度出现问题[5]。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标准采血量,采血过量或不足会导致PT、APTT上升;输液同侧会导致PT、APTT上升;出现溶血会导致PT上升;餐后FIB会出现下降;随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的增加,PT、APTT会逐渐增加(P<0.05)。
综上,凝血检测和标本血液采集量、输液位置、有无发生溶血、是否处于空腹状态、标本保存时间等有较为紧密的关联,所以在开展患者的凝血检测时,需要对各环节予以更多的关注,对以上影响要素加以注意,借此可以更好地对血液标本的质量加以保障,由此能够进一步维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便于临床医师更为准确地开展后续的治疗干预。
参考文献
[1]李梅娟.探究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0(48):123,125.
[2]张慧.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健康之友,2020(16):146.
[3]张蕾蕾.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健康女性,2023(36):279-280.
[4]林立光.检验前标本质量对凝血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J].健康女性,2022(32):76-78.
[5]杨立娜.血液标本质量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2,16(1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