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直径〉2em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病理特点,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直肠LS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51例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表面形态将151例LST进行分型,统计各型LST的部位、大小、形态特征,然后对LST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ESD治疗的切除率、手术时问、并发症和复发情况进行分析。采用K系数检验分析LST亚型一致性。结果151例患者中,结直肠LST分布依次为:直肠58例、升结肠47例、盲肠15例、横结肠14例、乙状结肠13例、降结肠4例。病变直径为(3.4±1.2)em。颗粒型结直肠LST105例,其中结节混合型75例,颗粒均一型30例;非颗粒型结直肠LST46例,其中扁平隆起型31例,假凹陷型15例。两型分型一致系数K为0.87,四亚型分型一致系数K为0.80。腺瘤伴有低级别瘤变96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4例、黏膜下癌11例。腺瘤中管状绒毛状腺瘤58例、管状腺瘤33例、绒毛状腺瘤3例、锯齿状腺瘤2例。整块切除率为98.01%(148/151),完整切除率为94.70%(143/151),完整治愈切除率为90.73%(137/151)。手术时间为(52±31)min,ESD术后出血发生率为3.97%(6/151),穿孔发生率为3.31%(5/151)。平均随访时间为28.6个月,复发率为0.66%(1/151)。结论直径〉2cm的结直肠LST病变存在较高的恶变潜能。ESD治疗LST病变整块切除率高,复发率较低,是结直肠LST病变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单纯高频电切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1例169枚消化道息肉患者,分别行EMR和单纯电切术治疗,观察治疗的操作方法、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情况。并于治疗后1个月首次复查随访疗效。结果EMR组出现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术后出血、穿孔、切口过深及残端残留)共11例,而电切组共有34例,EMR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电切组(P<0.05),对比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道息肉行EMR治疗与传统单纯高频电切术治疗比较,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并发症少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在食管平滑肌瘤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采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ESD治疗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食管平滑肌瘤的微创治疗好方法,有效的护理在ESD治疗中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下高频圈套电凝电切术及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大肠息肉应用钛夹治疗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在电子胃肠镜中及病理证实消化道息肉后,内镜下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息肉切除术。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胃大肠息肉后,这些患者的息肉都被全部切除,而且没有发生特别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及氩气治疗消化道息肉简单易行、安全系数高、适应范围比较广、痛苦小而且费用比较低,成为目前治疗结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与普通显微镜在白带镜检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分别从每位患者阴道壁和子宫后穹隆取白带标本各一份,并做好标记,用普通显微镜对两份标本进行检查,用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对两份标本混合后进行镜检。结果共检测200人,收集标本400份,普通显微镜共检出真菌孢子27例(13.5%),滴虫3例(1.5%),P0为Ⅲ0/Ⅳ0的有109例(54.5%);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检出真菌孢子42例(21.0%),滴虫4例(2.0%),P0为Ⅲ0/Ⅳ0的有135例(67.5%)。疑为支原体或衣原体10(5.0%),疑为细菌性阴道炎者52(26.0%)。普通显微镜与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比较,在真菌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功能超高倍显微分析仪在妇女白带的检查中具有比普通显微镜更全面、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