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肠道菌群移植(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肠道菌群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实现肠道及肠外疾病的治疗。近十年来,FMT在治疗肠道内和肠道外疾病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给肠道内和肠道外疑难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新策略。鉴于FMT在国内外缺乏统一的临床管理标准,并且存在相关法规和政策还有待完善、临床应用经验尚需积累等诸多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委托临床FMT专家工作组,组织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充分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分析行业政策及相关制度、以及结合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开展FMT较为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适用于医疗机构开展FMT临床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以进一步加强临床应用、规范管理和提高FMT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粪菌移植(FMT)对砷染毒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于2021年4月,选择36只8周龄SPF级SD大鼠,根据大鼠体重按随机区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砷染毒组(As组)、砷+生理盐水组(As+NaCl组)和As+FMT组,各组中雌鼠6只、雄鼠3只;选取对照组大鼠粪便作为粪菌液供体。大鼠饮用含75 mg/L亚砷酸钠的自来水1周后进行合笼,至子代大鼠出生终止砷暴露。雌鼠出现阴栓后在神经发育致畸窗口期进行粪菌液灌胃,灌胃体积为1 ml/100 g,间隔2 d 1次,共3次。子代大鼠断乳后每周记录体重变化,出生第6周后,采用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旷场试验观察大鼠自主探索行为与紧张度的神经行为表现;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As组和As+FMT组大鼠粪便样本中菌群多样性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组大鼠在目标象限的游泳距离比和停留时间比,以及穿越平台的次数均明显下降,且大鼠在中心区的运动路程、进入次数和跨格数均明显降低(P<0.05);与As组比较,As+FMT组大鼠在目标象限的停留时间比,在中心区的运动路程和进入次数均明显升高(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As+FMT组大鼠粪便菌群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高于As组(68.34%比60.5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于As组(28.02%比33.48%);在属水平上,As+FMT组普氏菌相对丰度明显高于As组,成为优势菌属(42.08%比21.78%)。此外,对比As组,As+FMT组大鼠粪便菌群中有22个上升的菌属,21个下降的菌属(P<0.05)。LEfSe法分析结果显示,As+FMT组差异菌属中的优势菌为普氏菌和UCG_005,其相对丰度明显高于As组(P<0.05)。结论FMT可能缓解砷染毒子代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和焦虑样行为,改善紊乱肠道菌群。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粪菌移植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综合征小鼠模型的作用。方法将27只SPF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阿霉素模型组(Dox组)、阿霉素+粪菌移植(FMT组),其中后两组使用阿霉素尾静脉注射构建肾病综合征小鼠模型,并分别给予PBS或粪菌溶液灌胃,最后分别收集粪便标本以及24 h尿液标本,考马斯亮蓝法-蛋白定量检测24 h尿蛋白,16 s微生物组学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ox组小鼠24 h尿蛋白定量(0.48±0.61 vs 1.71±0.63,P<0.001)明显升高,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7.15±0.29 vs 6.98±0.49)呈减少趋势,肠道菌群紊乱;与Dox组小鼠相比,FMT组24 h尿蛋白定量(1.71±0.63 vs 0.91±0.48,P<0.05)和血肌酐水平(12.47±4.16 vs 7.77±0.75,P<0.05)显著下降,肠道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6.98±0.49 vs 7.09±0.28)呈现增加趋势,肠道菌群紊乱明显改善,产短链脂肪酸细菌富集增加。结论粪菌移植可减少阿霉素诱导的肾病小鼠的尿蛋白,改善肠道菌群的紊乱。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群体中,应用肠道菌群移植进行治疗的实际作用,对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在我院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群体中选取了136例患者参与本次医学研究,我院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为69例Y组与67例X组,在Y组患者中实施常规治疗手段,在X组患者中实施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对实际结果进行总结与对比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对比结果中得知,两组患者在酵母菌、肠杆菌、厌氧菌乳杆菌与双歧杆菌等指标结果对比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组间对比存在相应的统计学意义;另外在对比两组患者胃肠消化功能指标结果中得知,两组患者在全胃肠排出率、胃排空率、胃泌素、胃动素等指标结果对比中存在明显差异(P<0.05),组间对比存在相应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中得知,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肠道菌群移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症状表现,建议临床加强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双相情感障碍是慢性严重精神疾病,但其发病机制仍然不明,易复发,治愈率不理想。而肠道菌群在维持人体健康和调节人体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体内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直接或间接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多种精神类疾病的患者和部分躯体疾病的患者其肠道菌群有着明显的改变,因此,脑-肠-菌群轴的深入研究成为探索精神疾病客观标志物及发病机制的一个热点方向。文章就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双相情感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从脑-肠-菌群轴、双相障碍的肠道菌群改变、肠道菌群引起双相障碍的可能生物机制以及双相障碍的治疗新发现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双相障碍生物标志物的进一步研究以及有效诊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肠道准备方式对菌群移植(FMT)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期间,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自愿接受FMT治疗的1 501例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根据FMT治疗前肠道准备情况,分为无肠道准备组(216例)、抗生素预处理组(383例)、肠道清洁组(267例)和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组(635例)。比较各组间FMT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后4周和8周的有效率。在第3个月和第6个月由于疗效下降或无效重复行FMT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再次行抗生素联合清洁肠道的肠道准备方案,分为无肠道准备和肠道准备组,比较两亚组有效率。结果全组男性588例,女性913例,年龄(43.3±13.7)岁,体质指数(20.2±2.1)kg/m2,移植疗程共(3.3±1.7)周。包括便秘564例,克罗恩病157例,溃疡性结肠炎142例,肠易激综合征158例,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DI)106例,自闭症84例,放射性肠损伤133例,放射性肠炎133例,非CDI慢性腹泻60例,其他155例。4组间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467/1 501),其中呕吐41例(2.7%)、恶心91例(6.1%)、腹泻49例(3.3%)、腹痛41例(2.7%)、腹胀79例(5.3%)、咽喉部疼痛72例(4.8%)、头晕38例(2.5%)、发热51例(3.4%)、肺部感染3例(0.2%)以及肠源性感染2例(0.1%);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均消失。4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MT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63.5%(902/1 420);无肠道准备组FMT有效率为57.6%(114/198)、抗生素预处理组为64.2%(231/360)、肠道清洁组为60.2%(154/256),抗生素预处理联合肠道清洁组66.5%(403/606),4组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59,P=0.084)。FMT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为61.3%(729/1 293);无肠道准备组有效率为54.0%(88/163),抗生素预处理组为62.2%(202/325),肠道清洁组为57.4%(132/230),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组为64.4%(370/575),4组间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20,P=0.003);其中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组及抗生素预处理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无肠道准备组(分别为χ2=5.789,P=0.016;χ2=10.117,P=0.001)。亚组分析中,第3个月重复FMT治疗结束4周随访发现,无肠道准备组与肠道准备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1%(184/306)比61.5%(115/187),χ2=0.091,P=0.763]。在第6个月重复FMT治疗结束4周随访发现,无肠道准备组有效率明显低于肠道准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4%(89/173)比61.2%(161/263),χ2=4.229,P=0.040]。结论FMT治疗安全有效,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的肠道准备方案可提高FMT总体疗效。对疗效下降需FMT重复治疗的患者,3个月内再次行抗生素联合肠道清洁方案对FMT有效率无明显影响,但在第6个月,再次的肠道准备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