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下肢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患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腔内血管重建后的重症下肢缺血患者72例(80条肢体)随机分为HBO组和常规组,每组40条肢体。HBO组接受高压氧治疗外,两组其它治疗措施完全相同。检测不同时间患肢血液内氧代谢、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pH值水平,测定踝肱指数(ABI),观察患肢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HBO组氧代谢水平、LDH、Cr、pH值及ABI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h内常规组有5条患肢、HBO组有1条患肢出现筋膜室综合症行切开减压。结论:下肢动脉缺血再通后,早期HBO治疗能显著提高氧含量,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组织水肿,降低肾功能损害、促进肢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简介:目的:探讨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踝肱指数和影像学表现等,采用Forgaty导管取栓、置管溶栓、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结果:37例中单纯取栓12例,置管溶栓8例,取栓+置管溶栓5例,取栓+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2例,取栓+PTA+支架术8例,溶栓+支架术2例,成功率100%.肢体疼痛麻木缓解、皮温变暖34例(92%).疗效为优22例(59%),良好10例(27%),一般2例(5%),不良3例(8%).1例腘动脉瘤溶栓后缺血加重截肢,2例取栓后第1足趾干性坏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其中1例死于心肌梗死,7例失访,余术侧肢体均无缺血复发症状.结论:腔内介入联合手术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握其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全身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利用导丝导管技术将支架置入病变位置。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26/26),病变血管的平均狭窄率从治疗前的81.21%下降到10.23%,对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访后发现3(11.53%)例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血肿等不良反应,但经过多巴胺和阿托品治疗一段时间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对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支架成形术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共70条患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术后下肢缺血症状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血管通畅率,用lon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COX模型进行症状复发的多因素分析。结果68例(69条患肢)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半年、1、3、5年通畅率分别为90%、71%、39%及31%。2例行踝以上截肢术,保肢率为97.1%。随访中死亡6例。术后22例症状复发。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停用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药物、功能锻炼对症状复发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停用抗血小板聚集及降脂药物是影响术后缺血症状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是否长期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降脂药物是影响术后缺血症状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腔内支架成形术术后良好的随访及依从性对症状复发可起到预防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检测法分别对47例被确诊为ACS(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和45例健康者的IMA(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将其与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和cTnT(肌钙蛋白T)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血清ACB值分别为(95.31±9.68)U/mL与(50.65±6.73)U/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胸痛后2h内的IMA的阳性率与同时间内的CK-MB及cTnT的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内的比较差异则无任何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心肌缺血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验证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开展相关研究的可行性。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缺血60min组(B组),缺血60min+后处理组(C组)。用双颈总动脉阻断法建立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可复性阻断小鼠双侧股动脉作为干预措施。实验小鼠再灌注24h后取脑,记数海马CA1区的存活细胞数、变性细胞率。结果海马CA1区细胞存活数,A组>C组>B组(P<0.01);细胞变性率,B组、C组都大于A组(P<0.05),但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缺血后处理可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可作为开展相关研究的平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重度烧伤的麻醉应用保护。方法3O只大鼠随机平分为对照组(A组),重度烧伤对照组(B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C组),B组和C组形成急性重度烧伤模型,B组经耳缘静脉给予生理盐水静滴,C组经耳缘静脉给予乌司他丁静滴。结果B组重度烧伤4小时后肺体重比值及肺水含量较A组与C组均明显增高(P<O.05)。B组动物在烧伤后30分钟,PaO2显著降低(P<0.05),并在4h内持续保持低水平,与组与C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O.05)。结论大鼠严重烧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是剧烈而复杂的,乌司他丁能够改善麻醉中肺通气的血气指标与肺重指标,对其肺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后亚低温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07.07-2014.07期间重度颅脑损伤病例,选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病例中1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抽取常规治疗的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共28例对比疗效。结果本组患者为期6个月随访中发现,观察组1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或轻度神经障碍者7例,中残者4例,重残者2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者0例。对照组14例患者中,恢复良好者6例,中残者3例,重残者3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者1例。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颅内减压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亚低温方法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缩短患者的昏迷时间,减少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